[摘要]国有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正在寻求不同以往的发展之路,“走出去”战略成为其寻求长远发展的重要一步。国有企业在国际化战略选择时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和责任,因此需要做出详尽和科学的研究。文章首先对国企国际化的背景进行阐述,其次探讨了国企国际化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最后就国企进入国际化市场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际化战略;国际化市场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046
1引言
11研究背景
本文所涉及的国有企业主要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
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已有20余年但至今尚未完全成熟,国企中的生产型企业跨国公司数量较少,发展缓慢,因此国有企业国际化程度还有待提高。20世纪末,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加快,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给了国企更多优惠,众多企业纷纷走向世界。在海外投资建厂的国企中,很多已在管理与经营上走出了自己的模式,为我国企业向国外发展树立了标杆并提供宝贵了经验。
12理论基础
相关企业国际化理论较多,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为:一是以不完全竞争下的产业组织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代表理论有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的内部化理论等。二是以完全竞争下的国际贸易理论为研究对象,代表理论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三是以企业组织和战略管理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际化阶段论、跨国公司战略管理、企业网络等。这些经典理论虽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国有企业,但对国企国际化战略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我国一些国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形成了一些符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战略模式。本文就以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型为讨论对象,研究国有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发展之路。
2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这里并不是指的是一项具体的经营战略,而是一个企业在国际环境中所选择的路线,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方向性选择。根据上文论述,企业国际化战略管理的理论众多,各个企业也有自己不同的模式,因此要想找到适合自身的国际化战略,不能原封套用,要根据内外双重要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战略,创新出行之有效的模式。
21决定战略选择的外部因素
从国际角度看,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地进入国际环境,首先要了解贸易对象国家,即目标国家的环境。主要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环境等。第一,政治环境,目标国家的政局稳定、法制健全、对外贸易政策是否宽松等都是优先考虑的国际化往来目标国家的要素。另外,与我国的外交关系也不容忽视。第二,经济环境,需要通过了解的对方经济实力、国际收支水平、市场供需情况等,寻找与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所需原材料是否有贸易关联点。第三,金融环境,金融市场稳定则表明了目标国家的汇率、货币、金融市场等一系列因素的稳定。第四,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这两个因素较为相似,都为固有且变化可能小的特点。一些国家由于文化、地理、宗教等因素在合作中会产生一些禁忌,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进程。
22决定战略选择的内部因素
除外部因素外企业自身问题也不可小觑,长久以来国企内部有自然形成的无形限制以及国家政策造成的一些壁垒,对其国际化战略选择有一些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政策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该因素对国有企业起决定性作用。国企、国有控股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控制着关乎国家稳定的行业。虽然这些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但仍受国家政策导向性约束,且其海外经营、投资等审批也相当严格。
第二,生产经营环境。国企在国内的生产环境相对稳定,且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能力较强。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高,习惯于国内的生产环境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很难在短时期内与国际形势相适应,国有企业如果依旧抱着国内惯性思维进行国际业务,既不能熟悉当地法规也不能对项目风险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那么失败的概率将会大幅提升。
第三,企业内部因素。我国大多国有企业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其内部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国际化的因素。一是企业是否拥有核心技术,该因素是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基础。二是企业是否有适应国际市场的管理水准,不合适的管理方法不但不能应对新的环境,还会阻碍国际化战略。三是品牌影响力,打入国际市场,品牌是企业的敲门砖。产品声誉和企业信用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影响着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和收益。
23国际化战略选择思路
第一,考虑行业进入战略。我国国企的优势行业在于制造业。据统计,我国制造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明显优势。其规模大、涉及广、劳动资源丰富,对国际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其中机械、家电、轻工、服装等行业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通信技术、计算机软件、化工加工、新材料等行业发展迅速,有些甚至国际领先。
第二,考虑企业的经营主体优势。国有企业经营主体无论在资金上还是规模上都有其深厚底蕴。从经营主体规模上看,国企结构越大,越要通过国际化在优势项目上提高品牌效应,增强技术含量。从国家扶持而言,我国政策一如既往的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国际化。上述条件均为国有企业尽快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
第三,考虑区域准入角度。发展中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进入壁垒差别较大。例如,推广高铁建设的中车集团就是从文化背景相近,经济发展较缓的周边国家入手,而中粮集团则从欧洲入手。两种区域选择有其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局限性,从发展中国家入手,其品牌效应必将落后于从欧美入手者;而从欧美入手的,在知名度迅猛上升的同时也需投入较大资本。具体哪种方式更适合企业进入需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规划,不可完全照搬。
3国有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分析
近几年,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如中粮集团、中钢、中石油等,在国际化经营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战略模式也符合我国国企经营思路,为其他企业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大量的参考经验。
31中国高铁的海外战略模式
近年,我国高铁的海外营销,在国家大力推动下,在“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已在技术和产品上大踏步地迈向了国际市场,其中涉及中车集团、中国铁建等多个中字头企业。总结其国际化战略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先易后难”,市场竞争相对较小,利用价格和技术优势,可以迅速站稳脚跟。第二,寻求与发达国家进一步合作,提高品牌价值。与德国、法国、日本等高铁上发展早,技术先进的企业合作,虽然在市场竞争中依然处于不利地位,但是其品牌价值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第三,技术领先战略。我国的高铁技术虽然起步晚,但是核心技术成长快,自主研发的技术已列入了国际前沿,因此,“技术领先”创造的品牌效应,是国企国际化顺利推进的强大武器。
32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模式
2014年,中粮完成了对荷兰尼德拉集团和香港来宝农业的并购,跻身世界五大粮商。目前,中粮资产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年末总资产达610亿美元,在国际化大粮商中排名第二。中粮未来还将在最大的粮食产地南美、黑海等国家及地区与亚洲间建立起稳定的粮食走廊,提高粮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总结其国际化战略特点,可概括为“全产业链”模式。其国际化的第一步,是打造自主创新品牌,以其质量和信誉优势,直接打入欧美市场,在产业链条中,每个环节特别注重自主技术的创新、研发,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创新自身技术,建立起了以中粮为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
4结论
我国国有企业因为企业性质、管理制度、历史沿革等条件限制,“走出去”并不容易。因此,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在其目的国针对经济、文化或市场寻找切入点,同时调整自身在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弱势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黄嫚丽,蓝海林,王晓健企业国际化战略与结构的关系:文献回顾与评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王志乐全球公司——跨国公司发展的新阶段[J].经济体制改革,2012(6).
[3]周寂沫,王冠群中央企业“走出去”战略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1(6).
[4]中粮:国际化的新粮商[EB/OL].[2015-05-07].http://newsgmwcn/2015-05/07/content_15589463htm.
[作者简介]李婧楠(1985—),女,山东人,汉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