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2015-05-30 17:15:25王震
俪人·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思维

王震

【内容提要】“学贵有疑”。质疑,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对提高文教学实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尤为重要。

【正文】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舵手,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下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质疑问难,意义是多方面的。从教师的角度看,学生提出不明白,不懂的问题,教师就清楚了学生的难点、疑点,便于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学生角度看,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呢?

1、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要让学生愿意质疑,必须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我们要告诉学生不要迷信名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倡导民主和谐,让学生踊跃质疑、辩论,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而不应拘泥于教参上的一家之言。

2、名人事例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名人生平事迹,引导学生认识“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只有疑才能使人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并喜欢实践,才有了一生两千多项发明;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产生质疑,才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科学家们正是具备了质疑精神,才有了今天的发明创造,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教给学生勇敢质疑的方法

三千多年以前,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长期的接受性的教学使我们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依赖性,提不出问题,不知道从何提问。有的甚至认为:语文一看就懂,似乎没什么疑难。因此,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那么从何发疑?

1.从文章题目中质疑。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时,可针对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如《社戏》一文学生就可问:文章的题目是《社戏》,但文章真正写看戏的内容不多,而写了许多看戏外的小事,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书,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能较快地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在看戏本身,而在于通过看戏这件事,反映乡下孩子的优秀品质和聪明智慧,表达“自己”热爱他们的真挚感情。

2.从【关键词】句质疑。学起于疑,思源于疑。有疑就要问,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阅读中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要引导学生能在文章中找寻【关键词】句,从下列几个角度进行质疑,①所选词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它有何表达作用?②加点词能否用其他的词代替或能否删去,为什么?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③画线的句子与文中哪一句相照应?④画线句与其他句子的关系如何?是否矛盾?次序是可否调换?

如,《口技》中要抓住一个关键字“善”,因为“善”字统领全篇,文章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展开的。

3. 依据文章结构、文体特点质疑。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只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从整体把握,教会学生段、篇质疑方法。

那么段、篇质疑如何进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表达方式(说明、记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铺垫、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其次,了解析段的基本手法:划分层次,归纳段意,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注意段落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尤其要明确照应的几种类型:首尾照应、情节照应、伏笔照应、人物语言照应、文题照应等。

4. 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质疑。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由于知识面不广,往往会弄不懂。这就是课文的疑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紧扣这些疑难点质疑,就可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进入搜索的情境,以浅化难点,平缓坡度,使之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质疑无疑是教给学生学会钻研课文的方法,使他们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充分理解的课文。

5.从比较中质疑。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将有可比意义的几篇课文或几处语段等组合在一起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点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具体把握,大大提高学生感知文本、理解作者思想情感、写作思路、文章技法等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比如:《孙权劝学》中的吕蒙与《方仲永》中的仲永二者用什么异同点?《孙权劝学》和《方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语言描写生动。另外侧面描写也很突出,以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学有长进。《方仲永》借事说理,生动具体阐述了作者的才能观。文章叙议结合,道理蕴涵在叙事之中。

三、在质疑中培养创新思维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通过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质疑无疑是教给学生学会钻研课文的方法,使他们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课文。学生学会了质疑,犹如掌握了一把打開知识宝库的钥匙,他们就会学得积极、主动,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教的的学生不会问“为什么”,那他的教育是失败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应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语文课堂教学才会实效高效。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