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石化现象是中介语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它制约着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的熟练程度,阻碍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文从该现象的成因出发,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结合实际观察,对石化现象作出了分析解释。先阐述了石化现象的定义和特征,继而列举了其发展过程,接着说明了石化现象的表现及形成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石化现象,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低级错误。
一、中介语的定义
中介语这一术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莱瑞塞林克(Larry Selinker)提出的。是指由语言学习者自己发展的独立于本民族语和第二语言的一个语言体系,是处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个连续体或临界体。它逐步向目标语靠近,却并不是目标语。二语习得者都是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达到目标语。中介语是二语习得中认知过程的必经之路,是一种既独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外,同时与两者有着密切相关性的语言体系。
二、中介语的特征及定义
中介语最明显的特征则是它的石化性(fossilization) 。Selinker对石化现象的定义也是与时俱进的。1972的定义:石化是一种被认为存在于潜在心理结构中的机制,也指一种与语言表现相关的结构现象。1992的定义:石化从结构角度被定义为持久的非目的语结构,将持久性视为石化的一个重要属性。1996的定义:石化是学习者的过渡语学习走向停滞的过程,被假设为可以永久性阻止过渡语的发展。任何人都不能把第二语言说得和本民族者完全一样。
三、石化现象的表现
1.发音方面。很多英语学习者由于母语干扰、语言输入不正确等原因,语音石化现象比较严重。简单来说,他们说出来的英语别人听不懂,别人说的英语他们也不明白,使得听说水平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发音不好或不准,导致学习者没有自信说英语,口语自然无法突破。而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发音不准就会导致英语拼写错误百出,直接影响写作水平的提高。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汉语中有相似的音,但发音并不完全一致。学习者经常用汉语的发音来代替英语的发音。例如在英语元音中,/i:/和/i/,听起来发音与汉语的“一”相似,有的学生就用“一”来笼统地代替/i:/和/i/。但实际上,/i:/和/i/与“一”有本质的区别。发/i:/音时,舌前部抬高,舌尖抵住下齿背,双唇平展。和汉语的“一”相比,“一”音舌位更高,略有摩擦音。而发/i/音时,舌前部稍后的部位抬起,比/i:/音低,舌头肌肉放松。因此,无论是/i:/还是/i/,都不能用“一”代替。(2)有些错误是由于地方方言造成的。有方言的学生经常将方言中的习惯带到英语发音中来。例如他们方言中/n/和/l/不分,在英语发音中也是如此,把like发成nike,把knife发成life是司空见惯的事。发音不准会给别人带来误解,产生歧义,从而影响交流和沟通。
2.词汇方面。词汇方面的石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学习者不懂得变通,采用汉英一一对应的方法,忽略汉语和英语翻译或说话时的顺序。很多学生总是依赖母语来进行英语的翻译和书写。如把“黄色书籍”翻译为“yellow books”、“红茶”翻译成“red tea”。这些现象如得不到及时纠正,词汇上的石化现象就会产生。(2)学习者混淆汉语和英语中某些词的特定意思,不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对于一些单词所赋予的隐含意义。例如中国人介绍自己的妻子时可以说“这是我的爱人”,但在英语语境中如果说成“This is my lover”就会引起误会。因为汉语中的“爱人”一般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lover一词在英语中指情夫或情妇,与husband或wife的含义完全不同,一旦误用就会闹出笑话。
3.语法方面。石化体现在语法方面则表现为对目的语语法的掌握含糊不清,或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导致在使用目的语时语法和句法的表达不正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被动与主动表达。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很多初学者无意识地把汉语的语法运用在英语表达中。虽然英语中有明确的被动规则,但又有很多以主动表被动的词汇,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习得者的难度。(2)比较级。汉语中没有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的概念,常用程度副词表达比较意义。而英语有其固定的语法准则:词尾加“er”表比较级,加“est”表最高级,或采用表比较的词语“more,most,less,least”等修饰。(3)单复数。汉语和英语都有单复数之分,但汉语仅体现在代词上,而英语既体现在代词上,又体现在谓语动词上。不仅如此,英语中的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单数名词作主语时,句中的动词要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即词尾加“s”。正是这种母语干扰使中国学生在单复数的问题上出现了极大失误。伴随着英语主谓一致的语法原则,又衍生出了就近原则和就远原则等,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困难。
四、石化现象形成的原因
1.母语迁移。母语干扰是石化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学习者的目的语知识匮乏,就会自然地依赖于母语知识来表述。在写作中表现为中国式英语和中国式表达句式。在口语方面则表现为中英文互用和表达不成句等。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大多是先学字词语法,他们每天花很多时间拼写单词,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至于语音,有些学生则完全用汉语或汉语拼音注音,就养成了难以纠正的口音,对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错误简单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由于学习者误用了第一语言而不是目的语的某些特征所引发的错误,这称为语际错误。(interlingual errors) ,如although ……but 连用,在第一语言学习中会使用虽然但是这种结构,但是在外语学习中,如果套用这种方法明显是犯了语法错误。二是我们所常说的中国式英语。虽然语法上完全正确,我们也能明白说话人的意思,但感觉得出不是地道的英语。
2.学习策略。由学习策略所产生的石化现象是学习者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那就是将目的语简化,最明显的简化是体现在句法上。单一的句子结构和简化了的目的语系统虽不妨碍交流,却使语言失去了多样性,使学习者在运用语言上,不能自如地创造性地使用目的语,这也就是过渡语不能成为目的语的原因。有些学习者在记忆单词时,总是机械地读单词,而不采取联想、关联的记忆方法,结果是事倍功半,单词量仍然匮乏。
3.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然而缺乏学习动机就会导致石化现象的产生。目前很多学生都缺乏学习动机,他们往往都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或者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说和写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能的发挥。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少兴趣和动机则会导致学习停滞,从而产生石化。
4.课本教材。(1) 过时的语言和内容。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载体,应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不但语言形式总体有所变化,而且还不断地增加新的表达法和新词,而目前教学教材往往跟不上这一变化,很多届的学生都使用同一版教材,学生很难获得与时俱进的、真实的目的语材料。(2) 书面语和口语混淆。调查发现,中国学生往往说英语像在背书,而写作时又太口语化。许多口语教材过于强调句型的完整,不能真实反映口语特点。但是在编写教材时,有些内容又显得比较随便。(3)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混用。在有些语言用法上这两种英语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如读音,发音,定冠词的用法及一些介词的用法等等,不注意这些差别,就使得学生学习写作时,经常犯错误,而这类错误是很难清除的。对此,我认为虽然无法做到完全使用纯英国英语或纯美国英语的教材,但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尽量指出两者的区别。
5.教师能力。外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两点,一是讲解语法及词汇知识,教会学生正确的发音。二是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最优化输入。
五、针对石化现象的解决方法
1.避免母语迁移。(1)英语教学应该给语音教学足够的重视。语音教学应该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应低于词汇和语法。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忽视语音教学将导致丧失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后果是严重的。(2)语音教学要从儿童抓起,因为儿童学习语音的能力远远超过成人。如果成年后再补救性地学习语音则错过了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期。(3)由于母语迁移现象在语音层面很突出,在语音教学中有必要分析汉语和英语的发音的共同之处以及差异,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发错音,帮助学生发好音,发准音。
2.正确处理学生发生的错误。(1)要看犯错误的本身。有些错误学习者自身无法进行纠正,老师若不对其进行纠正,这些不恰当的表达就会保留在学习者的过渡语中,直至石化。这时,老师可以委婉的指出错误,并告知所有同学这类错误很普遍也很难,大家都应该引以注意。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没有面子,反而会更用功地记住正确的答案。(2)要看学生犯错的场所。当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犯了一点语法错误但并不影响交流,老师可不打断学生,可课后告知或进行点拨。但如果学生是因为思想不集中而犯了低级错误的话,老师可以当场指出,并问该生犯错误的原因,这样也可以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委婉地进行批评。
3.保证足够量的最佳语言输入。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者是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输入”来逐渐推进他们的语言学习。他把“可理解的输入”定义为“i+1”:i表示学习者当前的知识状态,下一个阶段就是i+1,通过提供略高于学习者当前水平的可理解的输入,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就会被激活。所以,教师平时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了解他们的实际语言水平,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可理解性的而且稍稍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输入。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不断积累并尝试着使用语言,克服原有的固化思维和石化现象,使英语学习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状态中。除了保证向学生提供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外,教师还要注意语言输入的最佳性。
4.提高教师综合素质。(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尽量使自己的中介语接近或达到目标语的水平,避免因语音不正确或使用有语法、语用错误的中介语,向学习者提供负面的语言输入;(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法(如交际教学法),改变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多样性和挑战性。只要保证足够量的最佳语言输入,学习者就能够突破暂时性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有效地继续进行英语学习。
5.课本教材要与时俱进。教科书与文学作品不同,教科书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试用了十年之久的教材已逐渐跟不上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好的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要真实可靠,与时俱进。(2)注意学科整合,可以进行双语教育,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3)加大语言和信息的输入量。1)话题有所增加;2)语言知识有所增加;3)听、读、写的实践量有所增加。比如听速由一分钟90-100个词提高到120个词。读速由一分钟40-50个词增至50-70个词。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多些开放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由纯模仿、背记的学习转变为自觉运用发现、对比、分析、归纳、联想、理解、记忆等策略进行学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中一种正常的现象。过渡语石化现象的存在,说明了外语学习或第二语言习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能的学习。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所有英语学习者都必然要经历母语-中介语-目的语这一过程。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中介语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制约着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的熟练程度,阻碍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因此,对它进行研究非常必要,并且会给我国的英语教学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推进我国的英语教学事业走出费时长、收效差的困境,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刘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2).
[2]杨文秀.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口语教学[J].外语教学,2000(9).
[3]Selinker,L.(1972) 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10.
[4]Selinker,L.(1992)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London.
[5]Selinker,L.(1996) fossilization:what we think we know, 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