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流琰
【摘 要】小学数学是奠定基础的阶段,在此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不能忽视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调整,上好小学数学这门课,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55
小学阶段是学生对学习初步下定义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印象将会大大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尽力让学生了解每门课程的实质,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调。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较为理性,许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很吃力,对学习缺乏兴趣。小学数学是学习学习的开端,打好基础很重要,小学数学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想方设法上好数学课。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阐述以下几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学关系更加融洽,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尚不成熟,对老师的喜好会影响到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喜好。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上好数学课,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学好这门课。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学生的脾气秉性,既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也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个人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自己,从而喜欢上我们所教的课程。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偏重理性的学科,有些学生可能觉得数学学习比较枯燥,因此,对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理性的数学“感性”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例子,如,制造这样一个情景:你今天要去超市买玩具,一共带了100元钱,买玩具花掉20元,那么你还剩多少钱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创设情境还能增加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组织教学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好动的年龄,注意力时间较短,自我控制力差,要想让学生认真学习,必须要教师想办法来带动。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必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使教学实现高效目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好动,喜欢玩,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一点,组织与课堂有关的教学小游戏,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同样是学习加减法,也可以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教师上课前提前准备纸牌,1-10分别代表数字,两两分组,没人随意出牌,做加法题和减法题,作对的人可以拿到对方出的牌,最后根据牌的多少来决定输赢,教师可以对赢的学生给以适当的鼓励,以此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通过游戏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达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3.积极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除了做游戏外,让学生动手实践,也是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对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如,在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各种图形,让学生辨认,增强学生对各种图形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出相应的图形。又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提前准备好各种轴对称图形的剪纸,课上的时候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课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轴对称图形,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利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可以将数学学习中较为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事物,减少学生理解的难度,这样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大减少,通过自己动手来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发现数学中隐藏的魅力。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实施,使得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主体性在教学中的发挥,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在此阶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促进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
1.加强生生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喜欢和别人一起游戏、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要顺应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课堂上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能够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能够发现别人在解决问题时与自己不同的方法思路,开阔学生的思路,达到灵活学习数学的目的。
2.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全面了解学生是上好数学课的前提和基础,做到因材施教一直我国教育事业不能抛弃的教育方针。因材施教,除了要了解整个年级和各个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要尽力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尽力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那些在课堂上不怎么积极或者学习稍微差一些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3.分组合作,增强课堂活力。
分组合作是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利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尽量发挥自己能力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一种思维的交流,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找到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以鼓励学生为主
多鼓励学生,能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小学生,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满意的眼神,就能够成为学生不断努力向上的动力。因此,我们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要对学生的反应及时回应,以肯定为主,加之正确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存在感,不断积极努力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