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瑾
文帝不拜啬夫
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出行,登临虎圈,汉文帝询问书册上登记的各种禽兽的情况,上林尉一无所知。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上林尉详细地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汉文帝说:“做官吏不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可依靠。”于是让啬夫做上林尉。廷尉张释之过了一会儿,上前说:“绛侯与东阳侯都被称为长者,可这两个人议论事情时都不善于言谈。现在您这样任命,难道让人们去效法这个喋喋不休伶牙俐齿的啬夫吗?秦代由于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以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急苛刻为荣。现在陛下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我恐怕天下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啊!”文帝于是取消原来的打算,不再任命啬夫为上林令。
(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
朱博治齐郡
朱博是西汉哀帝时的代丞相。他家境贫困,刚直仗义,喜爱交游。朱博初到齐郡,这里的人多自吹自擂保养名声。一些官吏装病躺倒,称不慰问他们就不就职。朱博贴出告示,声称要把病吏免掉,郡中大惊。齐郡官吏爱穿宽衣大裤,朱博下令所有的官吏,裤子离地“三寸”,彻底扭转了腐败的官风。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让官吏用笔写出各自贪污受贿的情况。“一钱以上都不要隐瞒,欺骗或说小不说大就杀头。”如实交代的,令其用刀削去自己交代的情况,并差遣出去就职。此后官吏们想起这件事就害怕,不敢有半点差池。 由于朱博处事果断,赏罚分明,政绩显著,最终由一个小小的亭长擢升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汉书·薛宣朱博传》)
丙吉不去驭吏
丙吉是西汉宣帝封赏的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他的驾车人曾醉后呕吐在车上。西曹主吏报告丙吉,要将那人弃逐,丙吉否决说:“因为醉酒的过失驱逐他,将使此人日后去何处容身呢?”后来驾车人外出,看见边郡发奔命书的快马到了,打听到是外敌侵入,赶快回府向丙吉报告情况,并说:“恐怕外敌侵入边郡,二千石一级长吏有年老生病受不住兵马灾难的,应可预先看顾。”丙吉认为此话很对,便召东曹察看边郡长吏,记下那些人。还未察看完,皇帝召见,拿敌人所侵入边郡长吏的情况问他和御史大人,丙吉一一回答,皇帝称赞。而御史大夫仓促不能详知,因此被责备。丙吉感叹说:“士没有不可容的,都各有长处。假如我不先听到驾车人的话,怎么会有被奖励的可能呢。” (《汉书·丙吉传》)
王商止讹
西汉建始三年秋,京城长安城中盛传有大水将至,百姓惊恐,城中大乱。汉成帝召集公卿大臣在殿前商议对策。大将军王凤劝成帝、太后应准备船只,大水来时可以登船避难,通知百姓登上长安城墙来躲避水灾,大臣们也纷纷附和。唯独左将军王商坚决反对,说:“自古即便是再无道的国家,也没有大水突然漫过城郭的时候,况且如今天下承平,四海安定,怎么会无端发起大水呢,这一定是谣传,下令百姓登上城墙,反而会助长谣言,制造混乱!”汉成帝听了王商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事后不久,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
(《汉书·王商传》)
高柔止谤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任命高柔为治书侍御史。当时民间常有非议朝政的言论,文帝对此非常恼火,下令凡是散布谣言的就处死,告发者就赏。高柔上书劝谏说:“现在一听说谁散布谣言就杀,谁告发就赏,这样做会使那些犯罪的人没有了悔过自新的机会,还会助长凶悍狡诈之徒诬告欺上的恶习弊端。这实在不是用以制止谣言减少狱讼而使社会清明的好办法呀。过去周公作诰书,称道殷商的祖先,全然不顾无知者的怨愤。汉文帝时,也曾废除以言定罪的法令。臣以为应该废除奖赏告发散布谣言者之法,以使上天养育万物之仁德能够发扬光大。”文帝后来采纳了高柔的意见,下诏说:“再有诬告别人有诽谤之言的人,就治他的诽谤之罪。”从此之后,诬告的事逐渐绝迹。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狗尾续貂
西晋八王之乱后,通过逼宫手段自立为相国的司马伦整日忧心忡忡,害怕众人不服。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连听差的奴役也给以爵位。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骑、常侍等一等高职,在当时的宫廷人事编制中一般只有4人,可司马伦当政时竟达近百人。官职可谓泛滥成灾!等到一切就绪后,司马伦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凡宫内高级官员的官服,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装饰。不同官职,插的位置也有区别。侍中插在左边,常侍插在右边。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晋书·赵王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