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英美文学伦理诉求分析

2015-05-30 10:48:04李雯婧
求知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

李雯婧

摘 要:在后现代语境下,英美文学的伦理诉求分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英美文学面对着诸多的挑战,在文学批评界,从伦理诉求对英美文学展开了分析,促进了英美文学的发展,降低了后现代语境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从伦理诉求角度对英美文学的分析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将分析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英美文学伦理诉求,通过对文学、道德、作品、作者、审美与现实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促进英美文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语境;英美文学;伦理诉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文学边缘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文学中缺少必要的民族品质与民族精神,同时网络文学对传统的纸质文学也带来一定的冲击,文学对人们的影响逐渐减弱。在后现代语境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意义具有多元性与模糊性,同时在多元文化主义、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等思潮的作用下,文学的内容、文学的结构、文学的形式等均不断转变,英美文学在此环境下,发展也受到了影响。文学批评界“伦理转向”的出现,促进了英美文学的发展,本文将分析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英美文学伦理诉求,旨在对英美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

1.文学和道德

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功能,比如教化与净化等,其功能在欧美古典文学中均有所体现,但传统的道德批评家根据道德论对其进行评论,使英美文学不能得到正确的对待。在近代,艺术批判的法则为“康德审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判也趋于绝对的唯美主义,因此,将文学和道德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否定,将文学的教化与净化功能进行了否定。

在20世纪,英美新批判、结构主义与形式主义等兴起,并逐渐形成了主义文论,将文学和伦理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割裂。此时对英美文学研究的基础为“审美诉求”,将文学与其他的联系进行了否定,对文学的研究主要关注文学性、审美性与叙事、修辞方式等内容。

在后现代时期,文学叛离伦理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潮流,同时道德相对主义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文学伦理意义在多元化的价值作用下不断消除。在后现代时期,关于文化、历史与政治等诸多方面的枷锁均得以清除,因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伦理丧失、信仰缺失、价值扭曲。针对这一现象,文学批评家、道德哲学家等均开始关注文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文学的伦理功能进行了积极的弘扬。

文学中的道德内涵直接关系着作品的成败,如果其中道德判断失误,这一作品将不能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在文学中,道德是重要的,主要是由于道德将规范人的行为,道德关系是明显的、普遍的,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关注的人际关系之一,因此,在文学中要注重道德,唯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正确的道德判断,文学作品才能实现对读者的吸引,从而流传[1]。

2.作品和作者

在英美文学中作品与作者二者是紧密联系的,随着英美新批评的兴起,对英美文学的分析开始注重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但对于文学作品的作者关注相对较少,对作者及其背景的较少关注,将使其作品不能得到全方位的分析,对作品的理解将趋于表面研究。

在英美文学中拥有诸多经典的、优秀的作品,在对作品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同时,要注重将作品与作者进行有效联系,将作者的个人风貌进行全面的展示,才能提升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尊重。作者的行为、情感与思想等均将表现在其作品中,将作者与作品进行系统的联系,能让读者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有利于读者思想的提升。

在富兰克林的《富兰克林自传》中,阐述了诚实、守信、谦卑、善良等良好品质,富兰克林一生不断追求完美,同时也用不同的道德尺度衡量着自身,这一作品与作者对当下的读者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与积极的意义。

但作者与作品的道德意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作者的道德水准可能与作品的价值存在较大差距;其二,作者的道德观念与其作品中人物的道德观念存在差异,因此读者要对作者及其作品中呈现的道德观念进行辨别。

3.审美和道德

审美和道德二者具有辩证关系,主要是由于文学作品中含有道德诉求,但同时文学作品又超越了道德判断的经营层面。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道德对作品未能形成决定性的影响,同时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力量也不是道德概念所能概括的。

在文学史上,部分经典的、优秀的作品在最初问世之际,均由于道德问题而受到抨击。目前,劳伦斯的作品仍未能被全部人接受,主要是由于其中的道德观念未被接受,同时部分读者过多关注作品中的成人内容,但对其深刻的思想未深入研究。少数人的评论并未阻止文学作品的流传与传递,其文学价值日益显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愈加稳固。

在文学审美过程中,审美诉求要接受伦理认知的相应束缚,在低级欲望盛行之际,审美诉求过于依赖享乐,从而让读者趋于肤浅、平庸,因此审美诉求要遵循相应的道德标准,使读者的审美归于崇高。同时,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道德标准将影响读者,从而实现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2]。

4.道德的相对性和普遍性

道德具有的两种属性便是相对性与普遍性,主要是由于在社会上的道德既有特殊的、相对的道德,也有普遍的、绝对的道德。因此,在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也具有双重属性,道德的两种属性将造成读者的混淆,从而产生伦理危机,影响读者的审美及对文学作品的认知。

在文学作品中,道德将体现出自身的相对性,如:恶的行为。在英国作家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在经历了纨绔子弟亚力克的侮辱后,将其杀害,杀人的行为本身是恶的表现,但苔丝的这一行为却体现了人性的勇敢。在此类文学作品中虽然描写了个人的恶,但其实质彰显的却是社会的黑暗、体制的恶。

在文学作品中,道德的相对性成为了作品中最靓丽的风景,进而吸引了读者的目光,作者在作品中展现的与时代背离的道德品质,将其作为反面教材,带给读者更加震撼的效果。但在现实社会中,道德的相对性不能被读者接受,但其作为重要的文学手段是必要的。文学作品展现的道德标准与时代、社会的道德标准是一致的,因此,体现了道德的普遍性,这类作品易于让读者接受。

伦理主义存在伦理相对主义与伦理绝对主义,伦理相对主义关注的是道德的相对性;伦理绝对主义关注的是道德的普遍性,二者均具有片面性,因此,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伦理诉求分析时,要保证其道德的普遍性与相对性,同时逐渐实现自我道德品质的升华。

5.文学的理想性和现实的失落性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一种精神,体现了作者的道德情感、人生理想与美好愿望等,但同时文学作品中也展现了道德诉求,彰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抨击,文学的理想性随之消失。

英美文学作品中既体现了理想性,同时也表现了现实性,在杰出的英国诗作家济慈的作品《希腊古瓮颂》中,描述了永恒的春天,但此时的春天将永驻于冰冷的大理石之上。理想和现实在文学作品中均有所体现,读者在阅读之际,要注重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同时要接受现实的失落,对理想、现实与自我有明确的认识,从而促进个人的成长[3]。

综上所述,在后现代语境下,对于英美文学的伦理诉求分析要注重对文学、道德、作者、作品、审美及现实等各种关系的处理,从而实现对高尚道德的弘扬与继承。英美文学中展现了一定的道德维度,在作品中描述了事态的变迁,人性的复杂,但道德却未曾转变,道德与文学、作品、作者、理想与现实均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正确判断英美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从而促进英美文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晨.文学批判的伦理转向:文学伦理学批评[J].山东社会科学, 2009(05):50—51.

[2]刘 英,张建萍.后现代语境下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伦理诉求[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458—459.

[3]刘 英.回归抑或转向: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国文学伦理学批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90—91.

(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
有关英美文学评论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大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瓶颈与对策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3:21:09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0:48:49
关于生态语言学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开展思考
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浅析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03:29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