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仰的价值追求与传承

2015-05-30 10:19檀庆瑞
环境 2015年4期
关键词:信仰文明价值

檀庆瑞

环境信仰是人在对环境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对环境尊崇、敬畏的精神信念,这种信念转化为现实行动,就表现为人的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实践行动。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环境信仰的理解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本质特征都是尊重和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要求我们传承环境信仰,为努力寻找和加快实行新的发展方式提供思想保障。

发挥环境信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推动价值,建立有力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在创新和执行过程中将触碰各种利益主体,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将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而发挥环境信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推动价值,对于建立有力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体系十分必要。要发挥党的强大动员能力,全面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包括强化各级领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要加强党的科学决策,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优先领域;要强化党的政策执行力,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党总揽生态文明大局、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体制机制。

发挥环境信仰对经济发展的理性引导价值,建立发达的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体系。要处理好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把环境准入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和提高质量效益上来;要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扶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和绿色产业基地;要评估经济政策的资源环境影响并公诸于众,树立对GDP增长的生态制衡力量。

发挥环境信仰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优化价值,建立安全的天蓝水净地绿环境体系。环境信仰的价值追求启示我们,在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力量迅速增长的条件下,应当自觉地实现由“自然的征服者”向“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的角色转换。这就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规范开发时序,划定“生态红线”,强化环境监管,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构建防控结合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减少和避免环境风险;要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如饮用水安全、大气雾霾和土壤污染等。

发挥环境信仰对道德文化的培育传承价值,建立先进的生态生活文化体系。环境信仰是一种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化导向,是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人性自我实现。要用生态价值观丰富和提升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境界,建立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和创新的先进生态文化体系;要充分挖掘和弘扬传统生态文化和环境信仰,推进生态文化创新,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开发生态文化产业,促进生态文化传播;要以环境信仰和生态文化为引领,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监督机制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公众举报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发挥环境信仰对社会管理的和谐指导价值,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保障体系。环境信仰倡导生态和谐原则,倡导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协调融合,从而消除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对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机制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关键是如何加快推进和落实。要因地制宜加快建立健全相关实施细则,创新完善生态文明的管理制度、保障机制和建设体制,改变对环境和生态问题惩罚性手段多、激励性手段少,行政管制性手段多、经济刺激性手段少,执行法规代价高、违反法规成本低的状况,推动环境保护政策手段和措施的战略性转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战略性转变。(注: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

猜你喜欢
信仰文明价值
请文明演绎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漫说文明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对不文明说“不”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