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中 李焕
伴随着传统农业的蜕变,生产组织形式正在快速变革,近年来,各类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数量多并不意味着水平高,诸如内部管理不民主、利益分配不合理、发展规模较小等问题也让社会上很多合作社的发展遭遇瓶颈。
作为潍坊诸城孟友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的经理,白中友就像个明星一样,近几年向很多前来学习的人介绍过经验。他所在的合作社不仅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前不久还被山东省农业厅推荐参加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选。
在潍坊这个风筝之都,像白中友这样的“明星”还有不少。烟农专业合作社之所以能在众多合作社中勇立潮头,潍坊市局(公司)“扶上马,送一程”的做法起到了重要作用。
规范的引线
——从“资投”到“智投”
风筝,如果没有引线将难以起飞,更谈不上飞高飞远。对于烟农专业合作社而言,潍坊市局(公司)在放飞这只“风筝”的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规范这根“引线”,将合作社健康运行、规范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
谈起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潍坊市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总经理曹红祥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也是规范。
作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起步较早的产区之一,潍坊烟叶规模化种植程度较高,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自2008年起,潍坊市局(公司)按照“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包办、引导而不代替”的方针,提供人财物支持,引导烟农建起了机耕、育苗等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专业合作社。
“烟草公司将投资建设的育苗、烘烤等工场交由合作社使用管理,对烟草专用机械给予100%的补贴,对通用机械在政府补贴30%的基础上再补贴50%……”潍坊市局(公司)副调研员孟庆洪告诉记者,在合作社建设初期,烟草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而唯一的要求就是保证这些资产优先为烟农服务。
“烟农专业合作社如果像有的合作社那样管来管去走到了单纯以赢利为目的的道路上,失去了其服务烟农的本质,就是对烟农的不负责任、对国家资产的不负责任。”曹红祥这样说。
合作社建设伊始,潍坊市局(公司)一方面指导合作社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建起合作社章程、管理制度和专业化服务实施办法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对合作社建设、运行和财务工作的指导、培训与监管。由此,潍坊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的重心由“资投”转向了“智投”:
首先,强化指导与监管,在市县两级烟草公司确定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合作社建设与运行的指导工作;在两级财务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合作社财务工作的指导、培训与监管,并在合作社主管部门设立一名实物资产管理员。同时,优化监事会人员组成,推荐烟草人员进入监事会,进一步加大烟草投入资产监管力度,以有效保证投入资金和资产的安全。
其次,推进能人治社,积极向合作社推荐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烟草职工担任合作社经理、会计,经合作社理事会研究后聘用,并实施强社战略,对业绩突出的合作社经理给予政策激励,有效打通其成长渠道,调动合作社带头人的积极性,保证合作社规范发展、健康运行。
再次,继续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先后引导合作社制定《财务会计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机械使用与驾驶员管理办法》、《档案管理规范》、《烟农合作社专业化服务规范》等规章制度31项,保证合作社建设、管理和服务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服务的骨架
——从零散到整合
风筝有了骨架,才能撑起形貌。对于合作社来说,服务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正是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提高了烟叶质量,降低了种植成本,合作社才赢得了烟农的信赖,才有了发展的支撑。
2014年,昌乐县营丘镇王俊寺村烟农张庆山在种植87亩烟叶的同时,又投资建起了大棚种植西红柿。
原本计划着将烟叶采烤与西红柿采摘的时间错开,但计划不如变化快,眼瞅着烟叶进入采烤期,大棚里的西红柿也快熟了。当地种植业发达,用工矛盾突出,这让他犯了难。在他心急火燎之时,当地石家河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商品化烘烤服务的开展,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2014年,石家河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组建了4支烘烤专业队,采取烘烤过程统一管理、人员统一作业、物资统一采购、设施统一管护、财务统一结算的方式为社员提供商品化烘烤服务。烟农把成熟后的烟叶采下来送到烘烤工场,然后坐等烟叶烤好之后拉回即可。同时,他们还根据烟农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建了3支采收专业队,为烟农试点开展采烤一条龙服务,连烟叶采收都不用烟农操心。
没有了后顾之忧,张庆山把心思都用在了西红柿种植上,2014年增收近10万元。
在狠抓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潍坊烟农专业合作社下足了工夫。
深化站社合作,将烟站技术指导业务纳入合作社,合作社依托烟站技术员收集服务信息、提供技术指导,增强了合作社技术服务能力;
依托网格化生产管理模式,建立“合作社—服务片区—专业队—作业组”服务架构,实现专业队与技术员、作业组与种植单位的有效对接,保证了专业化服务落地实施;
依托“1+X”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以牵头户辐射带动小户,将种烟面积较小的烟农也纳入到专业化服务中,拓展了服务面,拉长了服务链;
……
服务最终由合作社提供,如果合作社自身能力不强,其服务水平也难以保障。针对烟叶生产实际,潍坊市局(公司)以变应变,着力推进合作社资源优化整合,逐步引导全市烟农合作社从最多时的40多个优化整合成如今的11个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
“通过优化整合,合作社不仅增强了服务烟农的能力,同时也使设施、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科学,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都有了大提升,合作社自身发展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孟庆洪如是说。
昔日的“小舰艇”成了如今的“大航母”,服务水平更高了,合作社得到了更多烟农的支持,也打牢了长远发展的根基。
经营的命脉
——从“输血”到“造血”
风筝,以竹为骨,以纸为肉。烟农专业合作社具备了多渠道的赢利能力,恰似风筝加了纸、点了睛,有了生机,具备了乘风飞翔的能力。
在济南的花卉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绿萝来自诸城的烟叶育苗大棚。
“2014年,我们孟友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与济南一家农业合作社达成了协议,他们出技术,我们提供育苗大棚和管理人员,一起种植绿萝。”白中友告诉记者,“我们利用育苗大棚种植了2.6万盆绿萝,目前已经在市场上销售,收入双方按五五分成。”
在潍坊烟区,每年从5月中旬到12月中旬,合作社的烟叶育苗大棚处于闲置状态。潍坊市局(公司)积极引导烟农专业合作社搞好闲置期育苗大棚的综合利用,并帮助他们牵线搭桥,与超市进行对接,开展“订单生产”,种植蔬菜、瓜果、木耳、花卉、蘑菇等经济作物。
孟友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拥有20多个育苗大棚,他们除种植绿萝外,还先后在育苗大棚里种植了木耳、蘑菇、芹菜等作物。“俺这个合作社通过种植花卉、蘑菇和青菜,2014年纯收入在20万元以上。”理事长白中才乐呵呵地说,“合作社有了这笔钱,维修大棚的资金有了,发展基金有了,社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发展后劲更足了。”
“合作社能为烟农省下钱,自己又能挣到钱,它才有生命力。”谈到烟农专业合作社的长远发展,曹红祥这样说。
育苗大棚要维护,农机设备要修理,各类设施要“有人管、有钱修、能使用”……合作社的发展,的确离不开钱。
现如今,潍坊烟农已经100%成为合作社社员,他们既是合作社最大的“老板”,同时也是合作社最大的“客户”,只有让他们满意了,合作社才能发展下去。
“指导建立服务定价机制,是实现普惠烟农与合作社持续发展目标的一个直接体现。”潍坊市局(公司)烟叶生产技术部副经理崔志军介绍说,“合作社在实地测试的基础上,测算每个生产环节的物资与人工成本,明确成本构成,将服务利润确定在最低水平,并经过烟农社员同意,以微利为社员提供服务,既为他们节省了钱,又保证了合作社有适当收益,为合作社的持续发展积累资本。”
与此同时,在潍坊市局(公司)引导下,合作社积极拓宽创收渠道,除了利用闲置期的育苗工场开展种植外,还通过利用闲置机械开展烟包运输服务和大农业服务的途径,不断提升赢利水平。
“2014年,我们潍坊烟农专业合作社全部实现盈余,盈余总额突破了500万元,合作社经营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谈起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潍坊市局(公司)高级农艺师侯跃亮话语之中透着自豪与喜悦。
合作社的发展不能一直依靠“输血”维系,最终还要依靠其自主能力实现“造血”。在潍坊市局(公司)的努力下,潍坊烟农专业合作社如今不仅已成为帮助烟农致富、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中坚力量,而且已然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