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文盲不再是没文化的人,而是不会写汉字的人,字美在型,让全球人知道,一生学会一个字,一辈子会写中国字,一笔学会毛笔字,字画同理。
要想写好字,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书法,什么是中国字?书法也就“法书”。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它是指用笔书写汉字的艺术,书法一词,也就是指汉字的书写法则和书写艺术。简单的讲,书就是写字的意思,法就是写字的方法,写中有法就叫做书法。我们把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方块字就叫做中国字。
为了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较快的接触到写好字的技巧,把字书写的正确,写好、写快。并能通过一个字,规范出汉字的基本结构,让每个书写者掌握多种字体,推出这一个字就是“回”字。
写好“回”字的基本要求是:“回”字是由两个口字组成,要求书写者将两个重叠的口字书写的方方正正,每个口字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里边小口字的四个角也都是直角,并且两个重叠口字的四条边与边的距离都必须绝对相等,充分发挥手、眼、心、脑的作用。控制笔画的表现尺度,掌握这个基本的书写方法以后,我们再将这个“回”字上下左右进行变形,由此就可以掌握多种字体的书写规律,其中包括方方正正的方块字,楷书、黑体、宋体、圆体、珊瑚体、综艺体、相弧形的颜、柳体,相背形的欧体,小篆和隶书,魏碑等结构的书体,我们就“回”字进行分解,汉字的所有点画都皆在其中,由此可以大大增强我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缩短我们学写汉字的时间,以求在最短时期内完成多种字体的书写技法。时间短到何种程度呢?只要你能认真写出一个方方正正的“回”字来,这就足够了。
世上万事万物的发展进化总有其根源,写字也不例外,我们知道,所有字的起笔皆从“点”画开始,起笔落笔,汉字的“点”即产生了,我们把“点”沿一定的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画”,这里所谓的“画”就是线条,书法的一点一画本来什么也不像,而通过书法家的心手把它形象化,使点画的形式或曲或直,或仰或俯,或肥或瘦,运笔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顿或挫,或纵或收,变化万端,表现出各式各样足以使人感到美的形象,从而创造出一幅幅精彩的艺术作品。
有人说“回”字没有点、撇、捺、钩等。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先从点说起,任何一种笔,起笔,落笔,收笔,一个书法的“点”便产生了,我们把“回”字左边的垂露竖分成三等份,(为什么分成三等份,便于形象理解),将上三分之一长度向左下撇出或向下直用笔成悬针竖的用笔方法,那么一个短撇的笔画即产生了,用同样的方法将竖上三分之二的长度,还是同三分之一一样的用笔,便产生了长撇,我们将长撇再分成三等份,从长撇上三分之一处画撇的右向垂线,横向收笔,汉字的捺便产生了,我们将垂露竖的末端向左侧出,汉字的竖钩便油然而生。(每个笔画的产生附插图)向右回锋侧出,便产生提。
一个方方正正“回”字能包含的字体有哪些:我们写一个标准的正方形“回”字,与这个“回”字字形结构相同的如:楷体,黑体,宋体等。在这三体当中,楷书落笔需要有倾斜度,而黑体和宋体则要求是横平竖直的结构,只是宋体较黑体来讲,宋体在边、角、钩上有所差异而易,(附插图)我们再把“回”字纵向变成上下长方形的“回”字,与这个“回”字字形结构相同的如:颜、柳、欧、篆等,颜、柳结构是相弧形的,用顿笔运笔,例字:白。欧体结构是相背形的,顺势用笔,例字:白。篆体是纵向长方体的回锋用笔(例字桂林)。我们再把“回”字横向变成左右长方形的“回”字,与这个“回”字字形结构相同的如:隶、魏碑等字形例字如:血字。
由此可见,我们写汉字有了基本笔画,有了汉字各种书体结字结构。结构确定了,我们书写时就有了用力方向,有了用力方向,我们就有了控制结构的能力,汉字的结构决定了,我们写起汉字来就得心应手了。
写字的姿势是否正确,不仅影响写字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正确的执笔姿势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笔杆的下端,离笔头约二、三厘米,五个手指的位置是:食指的上节在笔杆的上面,稍靠右,拇指的上节在笔杆的内侧,稍靠下,两个手指的上节把笔杆捏住,中指在外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并拢,支撑住中指,微向手心弯曲。手心中空,向下,手背向上,笔杆向右倾斜,斜靠在虎口上,与纸面成四十五度角。
如何检查执笔是否正确,将笔握好后,把食指几次抬起和落下,如果食指抬起的时候笔杆不脱落,就是正确的执笔姿势。书写用纸,学会使用“田字格”本,利用“田字格”灵活运用“回”字的变形练习,掌握不同形状“回”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坚决杜绝写字求速度不求质量,写字要求做到“手到、眼到、心到”,静下心来,用眼仔细观察自己的手所去表现的每一个笔画,没有想好,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坚决不要下笔,只有用眼睛好好观察的情况下,才能写出自己理想的字来,如此反复练习,一定能达到由慢到快的书写效果,也就具备了写一手好字的基础,把字写正确,写端正。通过写字还要达到“四会”,即,会读、会讲、会写、会用。只有认清了字形才能真正写好,只有读准了字音,了解字义,那么写字才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