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
【摘 要】作为新时期的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生主体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师本教育”向着“生本教育”的方向转变,关注“教师教好”转向为“学生学好”,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发展自我。初中英语“生本”课堂的建构,应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价值,在尊重学生个性、自由成长的基础上,在教师的辅助下,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并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让学生尽快自己思考和行动起来,并不断地去吸纳知识,解开问题的谜团,把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转移给学生,从而获取提升学习质量的崭新教学模式。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学习初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英语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学习中应该有目的的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专心听讲,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认真记笔记,敢于开口说英语,积极参加课堂上的各种教学活动,每天坚持英语朗读,广泛阅读,坚持用英语写日记等。
(二)教师的引导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的角色也要进行转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自行思考,激活学生整个认识系统,引导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一旦达到目的就一劳永逸的过程。为了帮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拥有更大自主权,需使他们认识到一些对自己可能有用的策略,并最大限度地鼓励自主学习。有些学生虽然求知欲很强,刻苦努力,但学习成绩的提高往往不很理想,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习方法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因此教学过程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过程,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引入小组竞赛,创设互动课堂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素质教育非常必要,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一些能够激发英语课堂活力的“生本”教学模式,便成为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小组竞赛便是这些有效模式之一。在小组竞赛教学中,每个学生都作为不同合作学习小组的代表,同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竞争,为他们所在的合作学习小组赢得分数,成绩优秀的小组可获得认可或其他形式的奖励。采取小组竞赛方式,能够激活英语课堂。例如,在讲授一些单词时,可采用一个比划一个猜的竞赛活动。竞赛规则:1.两个人配合,一个学生用英语解释卡片上出现的某种事物,背对的学生要猜出它的名称。2.单词必须是教室范围内的。3.全班分几个小组,教师展示一张物品或人物图片,然后面对的同学用英语来进行解释,解释对了而且同伴答对了,加一分,如果表述良好的追加一分。小组合作学习能消除学生的疲乏感,使学习成为一种来自学生内在的“娱乐”,使学生在合作中吸取集体的力量,并且轻松、愉快的展开学习沟通,有效形成初中英语课堂的“生本”模式。
三、创设表演剧本,调动学生参与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学英语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而初中生又活泼好动,他们有着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角色扮演(编演课本剧)等游戏化形式,能够使学生与课文中特殊的语境、人物和故事开展交流与沟通。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产生亲切感,更容易体会课文。同时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使学生不仅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而且能够怡情悦性,消除疲劳,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有益的调节。
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的促使学生扩展思维想象力,增强语言表达和表演的能力,将生硬的英语课堂教学转变成展现学生个性与魅力的舞台,使学生在轻松的心情下学习英语。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改编成剧本,然后找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到讲台上进行表演。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老师也可以走到学生当中去当演员,与学生一起表演。根据英语教材的内容活泼,贴近生活实际的特点,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英语“生本”课堂的形成。
四、注意提问的方式,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问是英语课堂中最普遍的师生互动方式,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控课堂教学。精彩而有效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教学艺术之一。教师在课前应明确提问的中心,备课时应围绕中心问题拟定提问的提纲,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等,课堂提问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在课前应指导学生通过复习和预习为回答课堂提问做好准备,使课堂提问有条不紊地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提问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若提问过难,学生无从回答;反之,若提问太简单,则不易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有些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已学知识时,没有任何铺垫就要求学生立即回答问题,而学生因没有准备,加之心理紧张等因素的干扰,自然不能准确而流畅地回答问题;而教师也常会因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而情绪低落,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课堂氛围紧张而不和谐。
教师的提问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聚合到发散。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突破难点。并且教师提问后还应注意及时并中肯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反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肯定和鼓励为主。语言不是唯一的反应方式,眼神、表情、身体动作等也是有效的反馈方式。教师的微笑、不屑一顾或目不转睛地注视学生等行为都是对学生回答的有效反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