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萃韧
内容摘要:本文从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应该建立新型思政教育模式的内涵应包括以大思政理念为先导、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为契机,以思政教育模块重构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驱动四个方面,并就其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以此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创新 思政教育 模式
一.教育对象的变化
目前进入大学的学生多数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年轻人,很多学生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热情高,但是看待问题的角度比较多样、个性化鲜明,自我意识增强,同时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减弱、依赖感增强,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对于挫折和困难,学生抗压和抗挫折能力有待提升。因此,以前简单的“一家言”思政教育形式难以满足现实的思政工作需要。
二.社会环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
今天的社会转型期,高职学生面临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多种思想观念的冲击,特别是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新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对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更为巨大。思政工作者只有提早认识到这一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使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大思政理念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依赖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模式,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党支部书记职责的概念,变成学校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各自分工不同,职责明确的思政工作新格局。具体实施包括:
1.校内思政工作
在校内思政工作中形成党委领导下学校宣传、思政部、学生、教务、招生就业、保卫、团委、系部共提供参与的思政教育新格局。特别是更注重专业课教师、与教学联系教少的机关后勤工作人员的育人意识的培养。要将生活的各个细节,以小见大;全面育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职业教育原则,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在学校,实验室,实训车间等场所,三者密不可分,相互补充。
2.校外思政工作
重视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以车间主任、带班师傅等形成校外导师队伍,另一方面发挥专业课实习带队教师的工作热情,引导他们在学生校外实习期间加强对学生的思政工作引导,建立考评机制,实现良性互动。
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块的重构,是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这一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思政工作者,而做好思政工作者素质的提升对于思政教育最终的效果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既需要思政工作者本身的不断学习和提升,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给予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即鼓励思政工作者不断进修深造,学习交流,积极投身教科研工作,不断学习最新的知识理念,使思政工作的主体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
2.重视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高职学生对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多很反感,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更为快速,但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 高职学生容易无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造成思想上的波动和困惑。为此,在思政课程要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重新安排思政课程理论和实践课时的比例,基本达到1:1,增加学校思政课教育基地,使学生能更为直观的接受思政教育成果。比如在讲解人生价值、人生目标时,要更多的引入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新近发生的大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鼓励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积极从事志愿者、校园文化活动。而在讲述爱国主义等内容时,更多的将此内容放到课外去进行,以鲜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认知热情。
思政教育新模式的四个方面是互相结合,有机统一。大思政理念为其他三者创造了理论基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思政教育模块重构为必要手段,企业文化作为驱动能有效推进思政教育成效。通过创新思政教育的模式,使高职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自身的成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进生存能力,特长与潜能充分发挥,解决自身的思想实际问题,促进自身个性发展, 真正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为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目标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黄坚,内引外延: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00
[2]梁英平,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探索[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20
(作者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