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传垠
内容摘要:以研究教学型为目标的美术院校在国内屈指可数,这一部分学校的教学内容多数以科研、创作为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十二五的召开,湖北美美术学院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号召,依托学院传统艺术学科优势资源,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引进全球知名文化企业、机构、科研院所及个人共同开发建设艺术区文化产业园。试图将学校打造成为实现湖北“文化强省”和“文化五城”战略、加快地方文化艺术产业的腾飞、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雄厚的人才、艺术资源的发展地。
关键词:文化政策 高校产业园 艺术资源 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一.当代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立:响应政府号召,顺应社会发展
(一)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
通过《中国“十一五”阶段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可以了解到,文化建设今后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提高国家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是符合中国特色的特殊国情所需要的文化发展。所以在今后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之路上,建设文化艺术产业园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在国家文化体制政策的带领下,发展高校文化产业园势必将带来以下优势:
1.完善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
在文化产业园的建立过程中,势必对体制改革进行检验,并促进其完善。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都必须符合当代国情需要,并着力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促进我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2.促进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建设文化产业园提高学校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学校为企业提供创新人才,促进政府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而企业和政府为学校科研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实践基地。促进地方文化艺术市场的形成,通过艺术市场的发展加快地方的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二)文化产业园发展意义
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意义在于响应社会政策的号召,符合现代社会潮流发展。在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建设仍然是个实力薄弱的新事物,在国家文化政策的支持下,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试图以湖北美院昙华林校区建设为例来总结发展高校文化产业园的意义:
1.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营造区域艺术氛围
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了区域商业价值,给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发展和流通带来诸多机会。此类文化艺术产业园已经得到普遍的关注和认可,在今后也会逐渐成为城市主流文化特色。文化事业与旅游经济相互促进是未来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政策之下一个十分有效的发展模式之一。
2.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文化产业园的建立基本上是利用了城市废弃资源,在未来的发展可以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传承城市历史和文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在中国,艺术类的文化产业园,如北京798、青岛达尼画家村、大芬村油画产业园、上海MO+社区等文化艺术区除了本身的经济发展,也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地标性艺术区,是游客旅游首选的地方。发展艺术市场和文化产业,通过艺术品市场和艺术集聚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既传承了城市历史文化,也推动了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3.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培养优质艺术人才
高校文化产业园的建立可以作为地方文化艺术产业经济发展的孵化区,通过与市场的高效合作,建立以后通过市场运转实现文化传承和发展,而对于高等院校这一平台的意义尤其重要,是实现“学、研、产”一体化最有利的方式。最终可以作为高等艺术院校高效率的师生孵化器服务于科研、服务于就业、服务于创业、服务于社会为目标的。实现产值效益、文化传承、教学相长、社会责任四大方面的完美融合,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实践能力强的优质艺术人才,根本上促进国家文化事业和经济的发展。
二.高校文化艺术产业园研究
(一)文化产业园概念
在中国,产业集群、高新技术开发区、文化公园、艺术园区、艺术院和工业园区的概念显著滞后。我国对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的定义还存在着很广泛的争议,经过比较与研究,站在比较中肯的立场,我认为以下的定义是比较正确并能为大众所广泛接受、认可的:文化产业强大资源的一体化,通过文化艺术产业公司和团体的集聚,个体和空间的紧密连结,达成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二)高校文化艺术产业园现状
在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园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短。文化产业园多以商业旅游区形式存在,高校文化产业园数量不到10%。现有如北京798、青岛达尼画家村、大芬村油画产业园、上海MO+社区等少量的艺术类的文化产业园基本形成规模意外,以大学校园为基础发展的文化产业园更是不多见。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位于上海赤峰路的建筑设计一条街,依托的是上海市同济大学。还有上海天山路的时尚艺术文化产业园,是以设计专业优秀著称的上海市东华大学和上海市服装研究所为依托。
在大学整体扩招的局势下,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于生源量的需求。搬迁以后很多地处城市中心地段的老校区整体闲置。在文化政策之下,政府更加重视对文化资源的利用。相比已经形成规模的商业文化区,此类高校文化区的发展相比,具有一定的人文基础和现成的基础设施,也最大的降低的建设成本。高校文化艺术产业园也必将是今后文化产业园发展的大趋势。
(三)高校文化产业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国现有的文化艺术产业园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大致情况首先是国家对城共基础设施艺术形态的重视不够,相应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机构建设起步较晚,不能在第一时间满足各方对于城市艺术领域科研创新能力的需求。建设中缺乏统一组织和长期规划,政府、高校、行业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相互交流合作很少,缺乏协同合作的有效模式。通过多方面调查和分析,综上所诉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文化产业园起步晚,无法满足发展需求;2.无科学规划与交流,缺乏有效发展模式;3.基础设施条件不足,不利于创新性科研;4.建设经费来源单一,严重制约各项发展。
三.湖北美院文化艺术产业园发展研究:“学、研、产”一体化基地建设
(一)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艺术园区开发背景
湖北美院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全日制美术院校,作为中部崛起的文化产业园建立的示范区,是湖北的文化名片。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内以校区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并不多见,湖北美院此次建立的“昙华林艺术区”实属首个以推动艺术教育和艺术生产结合的,为发展地方文化艺术产业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多元化艺术发展区。
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湖北省委、设创意产业园区。省政府及武汉市政府号召,根据国家的发展规划和省市区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结合学院“十二五”规划,与武汉市暨武昌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依托学院传统艺术学科优势资源,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决定在原昙华林校区启动“湖美艺术设计园”项目,引进全球知名文化企业及个人共同开发建设。
(二)湖北美术学院文化产业园建立条件
本文提到的武汉市的湖北美术学院文化艺术产业园。位于市中心的老校区作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基础非常合适。占地约90亩,公共建筑空间大概4万㎡,2000㎡美术馆一座。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围是建设中部地区最大文化业园区的不二选择。
在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用地要求,容积率,交通等各方面要求分析,高校闲置校区各项条件高度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
除此之外,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还存在很多优势:
1.地理区位优势。占地面积大,紧邻武汉中南商圈,各项配套设施已经成形,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2.交通便利。地处武汉商业繁华地区,距武汉市中心中南直线距离1.5公里。距离长江一桥3公里,过江隧道3公里,长江二桥6公里、未来将有地铁2号线和4号线经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3.配套齐全。由于紧邻商业中心“楚河汉街”中央文化区及武昌区传统商圈中南路,该地块周边拥有配套的金融、电子信息网络等专业服务机构,商业、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可以为入园企业提供便利的配套服务。
4.环境优美。昙华林校区校区建筑物结构牢固,风格特征明显,配套齐全,内部绿化成片,风景宜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是城市中难得的闹中取静的地块。
5.人文资源优势。湖北美术学院在昙华林校区的艺术家有103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59人。分别为油画家20人、国画家18人、版画家5人、壁画家3人、水彩画家5人、雕塑家8人、艺术设计家24人、美术理论家7人。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约60人。学院已建立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拥有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旺盛的艺术创作活力,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在我国特别是中部地区的中国当代美术教育、文化艺术事业和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为昙华林艺术设计创意园的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三)湖北美术学院文化产业园基础定位及思路
1.园区定位
“湖美艺术设计园”将原学院武昌区昙华林校区开发利用改建成艺术设计创意产业园,定位是将其建成以原创艺术设计为导向、传播艺术理念、弘扬艺术文化、推进艺术设计国际化进程为主题,集中科研、商务、教育、会展、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体验式、创新型的艺术设计创意产业园。
2.园区建设思路
通过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和机构及艺术家个人工作室,为艺术创意产业提供多元的选择和智力支持。加强学企联合,实现学院、科研机构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注重载体建设,以楼宇为载体,打造创意产业集聚点;以艺术人文结合为载体,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机制,形成以涵盖产业高端环节的“创意设计”企业为龙头的创意产业园区,将其打造成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的艺术设计研发和孵化基地、艺术成果的重要转化基地。
(四)湖北美术学院文化产业园具体实施原则
1.校企合作,政府助澜
依托大学,政府推动。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主要依托,充分发挥我校和其它在汉高校的人才、技术、信息及科研平台优势;在武汉市政府及武昌区、江夏区政府大力推动下,依靠社会力量,走“产、学、研、官、金、商”紧密结合、共同创办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之路。
2.资源整合,培养市场
集成湖北美术学院和其它在汉高校的科技、文化资源与广泛的社会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市场化运行,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园区总体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大规模展开招商引资,引进国内知名各类高新技术和文化创意领域创业企业,我市高新技术和文化创意企业总部及其研发中心,从国外吸引一流的艺术家等项目入园。
3.特色发展,自主创新
将湖北美术学院的学科优势与武汉市文化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结合,突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办园特色;以湖北美术学院优势学科及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艺术设计中心为依托,大力加强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力争将园区建设成为立足武汉、面向湖北、服务中南、辐射全国的自主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4.集群集聚,互动发展
坚持集群集聚和互动发展原则,力争吸引武汉市武昌域50%文化创意企业进入湖北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产生集群效应。力图将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为湖北美术学院科技、文化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区域与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湖北美院昙华林艺术园区的特色研究及创新价值
(一)昙华林艺术园区的的发展特色
其最大特色在于引进各类艺术家与设计机构共100余家,如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图书馆、江南墨堡艺术中心;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和“时尚艺术研究中心”以及所属湖北美院的湖北美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美院联合筑景设计有限公司等等。除此之外,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已在园区内进行艺术创作,如获得湖北省“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的艺术大师--周韶华艺术工作室、湖北省著名艺术家邵声朗工作室、以徐勇民为代表湖北美术学院中青年艺术家的工作室。院文化艺术园的发展将其发展为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龙头提供人才及技术资源,使学术创新与创作实践、文化创意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为艺术服务社会提供综合性的平台。
(二)昙华林艺术园区的创新价值
首次提出“产、学、研”的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理论指导。以原创艺术设计为导向,传播艺术理念,积极引入、培养和孵化相关的文化创意企业和团队,服务社会,反哺教学,发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打造学校师生创业、就业的综合性平台,创建以艺术与设计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今后将成为面向湖北、服务中南、辐射全国的学生自主创新基地、创意型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终将成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园区类对外的各类展览对于市民也可以起到高质量的艺术文化熏陶,为社会提供更为丰富的公共艺术资源。其中,催生出的各类艺术品交易可以带动艺术事业的发展。从而全面带动当地设计产业、艺术与时尚产业、服装产业、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建设成全国有影响力的艺术设计研发和孵化基地、艺术成果的重要转化基地、艺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最终将成为湖北省艺术、文化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创建国内首屈一指的品牌性艺术园区。
五.结语
综上所述,湖北美院在国家政策和自身条件方面都符合创新研究与艺术创作实践基地的各项要求。湖美艺术设计园可以凭借这些优质资源,通过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传统优势和专业特点,产学研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在国家和湖北及武汉的创新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服务湖北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湖北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品牌建设为动力,以推动教学科研成果产业化为发展目标,努力实现教学、科研、产业的共同发展和可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湖北美术学院文化产业园这种高效节能,艺术资源集合的发展模式也势必成为国家今后文化事业发展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东京商务区的艺术与设计》(日)清水敏男,阎永胜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城市主题产业园设计与开发》 水石国际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3]《理想空间58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与实践》管娟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4]《产业园》(景观与建筑设计系列)高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编,苏艳娇,李昌,马赛等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5]《景观设计师》总第56期.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6]《艺术与文化的区域性视野》 邵学海.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7]《艺术区形态研究》陈炯.上海三联出版社,2014
[8]《创意艺术区-景观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9]《空间的向度-798艺术区的社会变迁》周岚.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湖北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资助项目课题。项目:《高校文化创意园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艺术区为例》 项目编号:JD-2011-03.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