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谈到“药食同源物品”位于“中性”附近,同时具有给予人体营养及治愈疾病的双重功效。那么,“药食同源物品”都有什么呢?
2002年,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其中,药食同源物品共87种,有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对于上述中药材,我们并不陌生,像山药、山楂、白扁豆、木瓜、桂圆、金银花、菊花、赤小豆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基于药食同源理论,有病者利用药食物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品种,对某些病证进行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康复;无病者利用性平之物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这就是中医“食疗”。中医食疗养生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中医食疗养生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因此,中医食疗养生适应范围较广泛,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下面就举几个典型食疗方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