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庭
有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有个千百年来都读错的字,这是什么字?
其实就是“错”字!
不是吗?既然千百年读“牛”的字就是“牛”,那么,千百年来读“错”的字就是“错”!
但这个“错”字也挺怪,怪得有点不合逻辑。
不是吗?“错”明明是一种糟糕,可“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了个极让人关注、确有价值的“金”字!
难道“错”字真的与金钱有关?
让我们细细地读读书,“错”的确是一种古钱的名字,如成语“铸成大错”一词中的“大错”,就是公元七年王莽下令铸造的一种刀形金属货币。苏轼诗集十八《赠钱道人》中也曾这样写道:“当时一快意,事过有余作,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
那么,“钱币”怎么就和“错误”有了联系了呢?
请听《资治通鉴》记载的一个故事:唐哀帝时,天雄节度史罗绍威与朱全忠合谋并借朱的力量,把不服管理的部将田承嗣杀了,事后,朱索要酬劳,罗绍威只好赠了价值百万两的钱物,致使魏州城积蓄殆尽,罗绍威还因此挺后悔地说:“合六州四十县之铁,不能为此大错。”——也就是从这时起,后人才把不慎导致的错误叫做“铸成大错”。
其实细想想,“错”字里头有个“金”字挺有道理:既然失败乃成功之母,既然错误中包含着可贵的教训,而教训又的的确确有价值,那么,“错”就理应其价如金。
如此看来,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找找有关的书看看的确大有好处,而且,越是好书越值得看,它的确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热爱书吧!它将随时随地让我们大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