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梨园春》看豫剧的振兴和发展

2015-05-30 10:48:04于露
参花(上) 2015年6期
关键词:豫剧戏曲创作

◎于露

从《梨园春》看豫剧的振兴和发展

◎于露

豫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也同样面临着时代的考验,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全面提升。随着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不断提高,戏曲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因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进而将逐渐跟这种社会的大潮流脱节以至于渐行渐远。戏曲艺术创作思潮的落后跟不上新生代的审美需求,而老一辈的观众也逐渐地退出时代的潮流,传统的戏曲艺术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戏曲艺术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具体表现为经费紧张、人才危机、剧目质量下滑、观众市场萎缩等。

《梨园春》的出现使得戏曲艺术以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给戏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让即将淡出历史舞台的豫剧又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梨园春》能够成功的发展,也给豫剧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豫剧想要突破这种逐渐被时代潮流所埋没的尴尬情景找到新的出路,那就必须推陈出新,寻找出一条与时俱进,容易让观众接受,符合观众审美欣赏标准的道路。

一、豫剧现今存在的问题

(一)创作观念的陈旧

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这就说明艺术创作观念必须要更新。因此豫剧只有不断地改变创新,大胆地尝试追求时尚,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人们审美情趣的发展,才能既传承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又让它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适者生存”的竞争中,挥洒自如,独占鳌头。而豫剧的创作观念陈旧,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创作群体的局限性,新作品的匮乏,是当前河南豫剧创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与其他文学史中名家名作的作品星罗棋布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我国不但出名的剧作家数量稀少,而且这些剧作家可供观演的作品也比较少。“豫剧比起全国剧种总数超过250个、演出团体超过1500个、全年演出超过25万场的演出规模相比,其剧本的创作滞后状况令人十分担忧。”首先,创作人群的局限性,创作成果比较少。其次,作品与时代脱轨,与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大相径庭。戏曲成为老一辈人“过时的消遣”,这与创作戏曲的人群的局限性、作品的内容过时以及新作品的匮乏是分不开的。

(二)戏曲情感的过时

我国的戏曲情感比较过时,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要想走出这种困局,必须要让音乐内容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豫剧的大多剧目,其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道德说教上,无法跟上时代潮流,难已引起年轻观众的共鸣。豫剧在其内容上较多地将人的痛苦寄托在物质基础上,对人们精神痛苦的关注少之又少。我国的戏曲与西方文学比起来差距甚远,我们的戏曲只是将怜悯感作为悲剧的效果,将悲情作为整个情节来讲述,而西方的文学作品却能把崇高感化作悲剧的效果,从而达到对观众灵魂上的震撼,因此最终就导致了我们的戏曲缺乏崇高之美感。于是,戏曲理所当然就被抛弃在了当代文学殿堂之外,也失去了对紧跟时代潮流的青年们的吸引力。

至此,为推进豫剧发展,需要在豫剧的题材和内容上下足功夫,要推陈出新,跟上时代步伐,反映社会现状,抓住当今的热点问题,真正表达百姓的思想情感;在创作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不断地改革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并加大与现代传媒的结合,使豫剧传播形式多样化。

二、从《梨园春》的发展历程看豫剧的发展

《梨园春》在各种节目争奇斗艳的时代下,以电视媒体的形式登上了时代的舞台。《梨园春》的出现使豫剧重新焕发光彩。从这档电视节目的出现可以看出,河南豫剧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必须走出一条新型的路线,要顺应时代的市场需求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使其以一种符合时代需要,被大众所接受的新姿态重新闯入人们的生活。

(一)尝试探索的孕育初创期

“《梨园春》在其创办初期的时候电视观众的收视程度并不是很高,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豫剧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中存在很大危机,演出市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比较萧条。”但是,它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因为演出市场的萧条制约了《梨园春》的发展。它依然依靠着戏迷朋友们的支持,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找到了希望。

(二)特色发展的品牌创造期

1999年5月,《梨园春》栏目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改版,栏目人员在其中增加了新元素:一是引入了竞争环节,在节目中开设擂台赛,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参与度;二是演出的节目增加了许多,满足了不同人们的口味;三是引入市场竞争环节,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才能选择出优秀的节目。

《梨园春》的第一次改变在原有的基础上多设了一个打擂台的比赛,增添了一个和观众的互动环节,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一期的“梨园春”擂主也成为了它对外宣传的形象大使。

(三)固本求新的品牌成长期

2003年,《梨园春》内部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让刚刚走进人们视野的它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新的领导班子在接过这个刚步入正规的栏目时,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让他如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且不断地做大做好。《梨园春》栏目在不断地革新改变的过程中,找寻时代脚步并努力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理念,这就是:推陈出新,不断探索,顺应时代。

“2011年,《梨园春》推出了‘唱响中华戏曲魂’系列节目,不断地与各省戏曲界联办节目”,极大地提高了它在全国人民心中的知名度,而且面向全国招收演员,成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日上的汇演,第一次出现一票难买的局面。而且在一年春晚上,以“春娃”为其形象代言等一系列打有中国标签,汇演的成功举办,使它的形象一下子变得伟岸了起来。

“2011年2月,‘梨园飞歌’应邀赴巴西和委内瑞拉两国演出”,面对生活习俗、语言环境、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不同的外国观众,如何才能够使我们的戏曲在他们的心灵以及思想上产生共鸣呢?其难度可想而知。我们要站在时代的角度上思考,充分发掘戏曲本身打破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障碍寻找其能够突破的地方,我们把节目设计的重点转移到情趣性、动作性、互动性、表演性上来,并且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的剧目和绝活,让外界的观众充分地体会到我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如今,《梨园春》并没有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就,而是不断地改革创新,加速树立品牌形象,并且也创立出了一系列的品牌衍生物,让这些打着《梨园春》旗帜的众多经济娱乐产品,在《梨园春》这棵大树下绽放光芒,抓住更多的观众。

[1]谭静波.豫剧艺术的当代走向[J].中国戏剧,1997(6).

[2]蒋愈红.梨园春的品牌发展之路[J].视听界,2008.

[3]王志华.河南卫视梨园春的栏目特色研究[J].新闻学,2010.

[4]秦毅.豫剧的梨园春经营模式[J].非物质文化遗产学,2010.

[5]刘羽迪.从“梨园春”看河南戏曲艺术在当今的发展[J].乐府新生,2007.

[6]刘文峰.戏曲的生存现状和应对措施——《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综述[J].中国戏剧,2011(3).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方向)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豫剧戏曲创作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戏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9:00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0
不老的豫剧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26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44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0:39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人民音乐(2016年1期)2016-11-07 10:02:41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