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文言文本解读能力初探

2015-05-30 10:48范军红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白话文文言文老师

范军红

一、学生文言文本解读能力的重要性

文言文曾代表着中国最有品位的精神生活,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是我们了解与学习古文化的重要工具,是我们传承文化的必要途径。同样,学习一个已经被现代白话文所取代的语言,我们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与寻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在把文言文翻译成我们更好理解的白话文。

二、在培养学生文言文本解读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培养学生文言文本解读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学生对文言文不够重视,教师和家长都不够重视文科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采取了轻视的态度,学生学习文言文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是机械的记忆,并没有真正的去理解;2.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对于知识的掌握只是一种强制性记忆,难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3.教学方法不对,老师在对文言文进行教学时,仅仅只是重视背诵与翻译,学生也就认为文言文就是背和翻译,缺乏对其的解读能力。

三、提高学生文言文本解读能力的对策

(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注重能力的培养

1.消除文言文通读障碍,语言通顺流利

现代白话文的存在,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有一定的语言障碍,文言文不同于白话文,在通读全文时难免受到影响,所以第一步要消除语言障碍。通常拿到一篇文言文要通读三到四遍,结合课文所给的注释,能够断句清晰,语句通顺,能对全文大意有自己的理解。如文言文《论语·述而》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通读可以直观的理解到“必有我师焉”意指:其中必定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那么“焉”作为“之”,表“在其中”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2.翻译文言文语句实意,注重文字解读

我们理解一句古诗文的基本办法就是把它直译成白话文,这样在从白话文中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充分尊重原文的含义,注意个别词字在语句中的含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又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在句中则需要注意实词虚词的对应翻译。时,按时。习,温习。说,通“悦”,高兴。朋:朋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的样子。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曰:说,说道。不:表示判断。乎:语助词,相当于“吗”。自:从。这样的翻译才能还原文言文最本质的含义,充分理解这则论语的内容是有关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目的在于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3.理解文言文写作背景,体会词文呼应

从历史文化背景方面深入研究文言文所想表达的含义,作者写作的大背景下的内心想法,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文中作者的情感,在翻译理解方面能够以现在人的身份理解词句,可以追求“雅”的翻译感觉。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这是老师对学生的忠告,要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结合时代背景等分析理解,作为语录体散文的典范,《论语》的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通过对话论述了一种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学习态度,孔子教诲弟子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不要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有诚实、虚心求教的态度。

(二)教师传授文言文注重兴趣的培养

1.转变死记硬背的教学观念

文言文的学习不是学习某一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把阅读文言文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兴趣,让学生转变文言文时代久远、枯燥无味且学而无用的观念,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与学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氛围,转变死记硬背的教学观念。教师可从课外选取相关的文言材料,可以是文中人物或作者的奇闻轶事,让学生自学后讲故事。

2.营造古文积累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对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难免出现浮躁的学习态度,想要速成,难免会对学习文言文的信心造成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纠正学生的各种负面心理,对学生进行辅导讲解。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学习文言文很有必要,这也是一种兴趣的培养。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爱好培养,从而提高文言文本的解读能力,使其欣赏到传统的文化之美,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作者单位:山东长岛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白话文文言文老师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胡适妙解白话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胡适巧推白话文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胡适妙解白话
近现代媒介的功能如何由党见本位转向民意、舆论本位——以白话文运动为转折点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