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ERENCE IN SAMENESS
从去年开始,“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如火如荼举办到今年3月,“北京独立影像展”叫停在去年年度艺术圈争议事件上榜上有名,到今年柴静的独立纪录片在网上热议四起。“独立”二字在艺术领域的反复出现,让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其含义。独立是什么?这是我们在考虑此次特别报道选题的时候反复追问自己的问题。最初我片面地认为,“独立”是那些小众理想的传播者对自己爱好的一份坚持。但“独立”真的小众吗?“独立”就只是传播理想吗?我想答案也未必。这是个人人都希望自己独特、独一无二的年代,要论“独立”,谈何容易?并且,在艺术圈,早在90年代初市场开始萌芽之时,“独立艺术家”这一身份已经成为可能,我们甚至反问自己了许多次,有哪一位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过程以及结果不是独立的。
所以,我们无法从“独立”的任何一个字面意思去讨论它存在的意义,也无法靠自己的片面理解去给它下一个定义。本期特别报道最后选定的方向,是我们在艺术领域中划出一个圈子,尽我们所能,找出了那些“独立”的个案,用他们的实践来向大家解释“什么是独立”。我们做的不是为圈定的这些人物设定一副他们本该有,或者应该有的样子,而是带领大家跟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各自的独特。
选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在挑选个案时,我们选定了独立艺术空间、独立摄影、独立戏剧、独立电影、独立动画和独立音乐6个行业方向进行代表人物的“海选”。而事实上,若真细分起来,还有许多我们没有涉及到的,尤其在视觉艺术领域,比如独立策展人、独立设计师等等。之所以没有挑选到更多的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合适的“独立”个案,是因为首先如前文所言,“独立”早已是艺术这个圈子里的大部分人对自己身份的共同认知。其次,不论国内外对“独立”这一词语的理解都有“不依附”的含义,在国内,这种“不依附”的共同点大多集中在资金问题上,而但凡是艺术家,他或多或少都将无法逃离整个市场的循环。所以我们只能够在广义的艺术领域中去寻找那些能与同行业中的普通从业者,或者是不同行业的从业者拉开距离的个案,以此讨论他们的特立独行。
本期特别报道对这6个行业的7个个案做了详细的采访,最后以文章方式呈现。采访过程中也有不少趣事,比如A307的媒体负责人妙语连珠;On Space的5名成员在接受采访前特意开了讨论会最终决定5人一同出面;和赵川一样认为“独立”是个舶来概念的章明,采访时恨不能把“中国独立电影史”都从头到尾都塞进我脑子里等等,这些都是在进行此次特别报道时的一些特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