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延伸

2015-05-30 11:05于宛冬
北方音乐 2015年4期
关键词:舞蹈书法

于宛冬

【摘要】现在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时代,在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编导与舞者在不同领域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思路,并逐渐形成各自的风格和体系。前一阶段有一本专著叫“书法音乐”,谈的是书法怎样吸收音乐的艺术特点,这给笔者一个启发,舞蹈跟书法结合的问题。舞蹈艺术是世界性的肢体语言艺术,它传递、沟通,用肢体语言艺术向世界展示情感的对话和审美。

【关键词】舞蹈;书法;融合及其拓展性

前言

巾国书法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义化符号,是最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元素。文化是民族的根,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巾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用舞蹈将中华民族古老的书法艺术表现出来,可以让世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同时也为舞蹈的艺术创造增添新的道路,这失为一举两得。为此,本文针对舞蹈艺术与巾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结合进行初步探索。

美籍华人沈伟先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之一的《画卷》中,以多位身着黑衣舞者的身体做笔,舞者运用自己的身体行为语言洒脱自如的在一卷徐徐展开的画卷上,在时问与空问一同凝结的那一刻,奇迹般地完成了一幅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写意山水画。这一创意来源是出自沈伟先生2004年在国外创作的一台现代舞作品《连接转换》。该剧目中,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留下舞蹈行为动作的痕迹,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创作方式,在世界舞蹈界的创作领域打开了新思路,为舞蹈艺术表现的多样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一、表现方式及传播媒介

舞蹈艺术的表现方式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有设计的肢体动作语言、经过编排设计的流动画面和后期包装的舞台美术等,这些都是构成舞蹈艺术的组成部分。编创者或舞者本身的想法是以通过形体运动表达的情感,舞者的肢体语言或是借助外界的信息传递来表达的。而上述所讲的都是以人的肢体作为传播媒介来表达情感和内容的。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较为抽象的视觉艺术。以线条、造型为主,是通过在宣纸上的墨迹,来表达书法家的艺术造诣和内心世界,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文字的内容,二是书写人用笔的神韵。唐代古人认为,书法艺术是“无声之音,无形之象”,这种抽象性,符号性的造型特点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如不同的书体所表现出的点、画、勾、撇、捺,字形结构的变化和章法布局,可以体现抽象的形式美感,比绘画、雕塑更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这种抽象性的特征对世界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书法的传播媒介是以笔与纸为前提,通过创作者进行艺术处理来传达情感的,书法艺术的根本在于鉴赏。

本文以台湾的编舞家林怀门先生的《行草二部曲》分为例。《行草二部曲》包括《行草》、《行草贰》、《狂草》二部分。分别在2001年、2003年、2005年完成的二部作品。在作品的主题上是相同的,而在作品的风格上则是有区别的。《行草二部曲》是一部由书法艺术美学而萌发想象力的舞蹈作品,这其中包括王羲之等著名书法大家的墨迹,舞蹈语汇则以中华武术巾的太极拳和其它拳术的动作组成。《行草二部曲》的出现,打破了舞蹈艺术与书法艺术之前的零沟通。第一部作品《行草》,为更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想法和意图,为突出整个作品的意境效果做了多方面的铺挚,用大提琴与打击乐做音乐背景,舞台背景以浓墨为主,该作品在2002年美国舞蹈节上,被“纽约时报”赞誉为“美的极致”。第二部《行草贰》则是在舞台上呈现宋瓷特有的冰裂纹,从浓墨转换为淡雅、内敛、含蓄来延续行草的主题,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刚巾带柔、中国儒家文化的书法境界。第二部《狂草》的上演,真正意义上为《行草二部曲》画上句号,可谓整部作品的收关之作,改变以往的创作风格和肢体动作,非常夸张的爆发出刚柔并济的能量。在舞美处理上大胆采用七幅几米长的宣纸,虚实对应。

二、静态与动态的美

(一)静态美

书法的静态美是理性的,单纯从文字的内容及意义上去理解,通过书法家对文字的造型、线条、布局的设计,来欣赏书法的结构顺序。

舞蹈的静态美则是编舞者为舞者设计的舞姿、造型的静止,以达到视觉的审美高度。下图就是以台湾编舞家林怀门先生第一部《行草》为例,每位舞者都是在静止的状态下,而我们却能从他们的眼神与神态中看出舞者们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这种静态美是一种能量,是一种能牵动着每个人呼吸的力量。在《行草》中我们可以看到舞蹈艺术对书法艺术的体会与表达,在形容书法艺术巾的“龙飞凤舞”时,编舞者的构思和创意被惟妙惟肖的体现在舞者们的肢体上静态动作上(见图1)。

(二)动态美

书法的动态美可谓是感性的,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体现在书法家在创作时运笔的挥洒与流畅的动态中;第二种则是欣赏者通过书法家的运笔来体会和感受其中的意义和意境。

而舞蹈的动态美,是通过舞者在表演时流畅的动作,流动的队形,变换的画面来表现动态的美,包括舞者表达内心世界的状态都是动态美的体现。

在第一部《行草》中,舞者穿着黑色的服装,在白色背景的舞台上起舞,犹如在宣纸上舞动的墨迹,使得舞蹈艺术与书法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三、共通性与差异性

(一)共通性

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共通性在于两者都是有艺术家、观众、作品、审美文化、审美效果、审美符合组成,是反映大众情趣的表达方式之一。书法作品与舞蹈作品都能给予观众创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与寓意。

书法最早的雏形就是“书写”,从社会角度看是服务大众的。后来有了书法家的出现,书写慢慢就变成了具有鉴赏与创作性的“书法”。舞蹈最早也是起到娱乐、祭祀等功能,后来由于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单一的舞蹈形式已经满足不了大众,舞蹈的演变与发展使舞蹈逐渐上升到艺术的门类之一。无论是书法艺术还是舞蹈艺术,我们都能从呈现的作品中发现和感受到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及想要表现的情感,他们都是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与表达。

在书法的运笔过程中,有起笔、行笔、收笔等动作过程,文字的笔画顺序与笔锋的运用相结合。在第一部《行草》中(下图),舞者以身体临摹展现出大书法家一工羲之的“永”字,无论舞者的动作身法,气息运用都带有明显的书法特征,从这一幕开始展开变化,逐渐引出群舞部分。

以上两者都是从艺术的形象方面表现和展示,在感知上去把握,具有相同的特性(见图2)。

(二)差异性

从空问的概念上,书法艺术是二维空问的体现,舞蹈艺术则是二维空问的体现。书法艺术是通过纸、笔、墨来表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艺术造诣。而舞蹈艺术却是通过人本身运用肢体动作、听觉冲击、视觉感受和外界多元素等因素,呈现出编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和内容。

(三)拓展性

在舞蹈作品呈现上可通过某个字或诗来表达舞蹈的内容。书法艺术通过舞蹈艺术来表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书法艺术和舞蹈艺术的融合为舞蹈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更广大的发展与想象空问。例如在国内学院的教学体系中的舞蹈编导课,有一项对编舞者训练思维及身体的练习,是舞者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表述出自己的名字。这不仪可以锻炼舞者的身体协调能力,还会锻炼舞者认识和控制自己的身体及反映能力,达剑剑“字巾有舞,舞中有字”的境界。这样的训练还原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早的“舞”字的出现,就是以人身体来表现的,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见图3)。

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在属性上是相通的,舞蹈可在书法和文字巾汲取剑创作的灵感,舞蹈艺术可以在肢体上动作中体会到书法巾“龙飞凤舞”、“挥洒自如”的神韵。通过舞蹈身体语言来表达和描绘书法作品,在表演过程中体现和传递巾围国粹的神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老的文字文化。《行草二部曲》的出现,再一次表现了巾华传统书法艺术的韵律之美,以肢体动作表现文字的内涵,更好地把书法与舞蹈相结合,宣传并发扬中华民族的国粹。在创作舞蹈作品时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外,在创新的同时更要借鉴和继承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是这么做的艺术瑰宝。

猜你喜欢
舞蹈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书法欣赏
书法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