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物,即物品依恋,是孩子将依恋对象从主要照顾者(母亲)转移到身边物品上的一种社会适应行为。6个月后,孩子会对母亲产生情感依恋,他们会主动寻找母亲的慰藉和保护。然而,母亲的陪伴时间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减少,于是,孩子们将情感依恋逐渐转移到自己身边的物品,如奶嘴、玩具、小毛毯等上面。
琪琪3岁了,她睡觉时总是喜欢盖那条旧旧的小毯子,而且喜欢咬着小毯子的一个角。有一次,妈妈看见小毯子实在很脏了,就将小毯子洗了。午睡时,琪琪到处找小毯子,妈妈赶紧跟琪琪解释,并拿了一条干净的毯子给她,琪琪怎么也不要别的毯子,开始歇斯底里地大哭。
不管小毯子有多旧、多脏,只要有可能,琪琪总是随身带着她的小毯子,这就是典型的恋物情结。依恋物的陪伴能使孩子获得安全感,一旦依恋物消失,有恋物倾向的孩子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并且哭闹不休。
有恋物行为的孩子往往内向、胆小,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较差,但是,恋物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随着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孩子的独立性与自我调节能力会得到较快的发展,他们慢慢学会自己吃饭、睡觉,并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这种行为的掌握使孩子们具备了越来越多的安全感,他们逐渐不再需要依恋身边的物品。
如果孩子出现了恋物倾向,家长要给予孩子理解和关怀,仔细思考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满足孩子各方面的情感需要。
洋洋的白色小熊
爸爸妈妈工作忙碌,不能经常陪洋洋玩。所以洋洋总是跟玩具玩,那只2岁生日时妈妈送的白色小熊洋洋最喜欢了,洋洋和小熊一起吃饭、睡觉、过家家,一会儿不见,就嚷着要去找小熊。
寻根究源
宝宝常独处
2岁左右,孩子会与母亲建立起稳定的依恋关系。当孩子想要寻求安慰而母亲又不在身边时,拥抱一些柔软的玩具能满足孩子想要被安慰的需要。
生活环境过于单一
洋洋很少出去玩,他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就是和小熊一起吃饭、睡觉、过家家,长期受单一环境的刺激容易形成固定的行为倾向,最终养成了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小熊的习惯。
对症下药
睡前小故事
在孩子入睡前进行安抚,如讲讲睡前故事、抱抱,充满爱意的陪伴能降低宝宝对依恋物的依恋程度,使宝宝逐渐养成睡觉时不用依恋物陪伴的习惯。
多带宝宝出去玩
家长经常跟孩子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如周末带宝宝去郊游,参观植物园、动物园,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来家做客,给孩子创造各种参与外界活动的机会,以减弱依恋物在孩子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
爱哭的蓝蓝
蓝蓝3岁,一直由奶奶照顾。每次蓝蓝哭的时候,奶奶就心疼地搂着她,用奶瓶哄着她说,“蓝蓝乖,不哭啦。”蓝蓝像婴儿那样吮吸着奶嘴,一会儿就安静下来了。
寻根究源
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不稳定
孩子在情绪低落时是渴望被安慰的,如果某个物品在这个特定的时候能够安抚孩子低落的情绪,孩子就会习惯性地依赖这个物品,这个物品也由此成了孩子进行自我安慰的一种途径。
祖辈教养方式
爷爷奶奶一般会很轻易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对环境的承受能力。当孩子情绪不稳定时,爷爷奶奶会习惯性地把孩子喜欢的物品,如奶瓶塞给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孩子的情绪稳定了,但他们也习惯了通过某种物品满足情感需要。
对症下药
多鼓励孩子
家长的鼓励是孩子学会独立自主的推动力量。“你真厉害”“好棒”,诸如此类的表扬能让宝宝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每天躲在依恋物品身边,不敢走出一步。
陪伴很重要
家长应该每天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吃饭、玩耍,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依恋爸爸妈妈,而不是某个物品。
璐璐的“好朋友”
璐璐是个特别乖巧的小姑娘,父母带她特别省心。她每天上幼儿园都带着自己的布娃娃,只习惯跟“好朋友”布娃娃说话。别的小朋友想抱抱她的布娃娃,璐璐就非常不安,总是一把抢回自己的布娃娃。
寻根究源
缺少父母关爱
乖巧并不代表可以不用关注,每个孩子都有被关爱的需求。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爸爸妈妈的关注和支持,爸爸妈妈的关爱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
性格内向
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但这并不表明孩子不喜欢外界的事物和活动,只是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会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身边的物品上,从中寻求安慰。
对症下药
爱的表达
家长要习惯对孩子表达爱,最好的亲情表达方式是拥抱、爱抚。并不是孩子表现好了才给予爱的拥抱,亲情表达是无条件的,要成为家长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父母这种爱的表达让宝宝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是安全的。
尊重孩子的生活习惯
性格内向的宝宝敏感而脆弱,家长不要随便改变宝宝的生活习惯。要了解生活中的宝宝都有哪些习惯,尽可能多地考虑宝宝的感受,多问问宝宝的想法,不要强迫宝宝去做某件事情。
游戏一:我是小大人
目的:增强孩子的勇气和自信心,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积极的心态。
过程:
1.家长跟孩子说,“我们来玩一个小大人的游戏,如果今天一天不碰小熊(依恋物品),自己洗脸、吃饭、睡觉,那你就是小大人了。”
2.如果孩子做到了,家长就给孩子一个“小大人奖”;如果孩子不想坚持了,家长要鼓励孩子,“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做好了你就是小大人了”。
游戏二:我的小熊要回家
目的:让孩子尝试离开依恋物品,学会独立生活。
过程:
1.给依恋物品(小熊)准备一只箱子,里面要宽敞、整洁。
2.孩子吃饭时,家长说,“小熊也要回家吃饭了,我们一起送小熊回家好不好?”家长可承诺孩子,“吃完饭再跟小熊玩”。
3.孩子睡觉时,家长说,“小熊也想回家睡觉,你能把小熊送回去吗?”刚开始时,家长要在孩子睡前进行安抚,等孩子睡着了再离开。之后慢慢过渡到让孩子单独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