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与希望,神职与宿命

2015-05-30 00:18赵晓丹
北方音乐 2015年4期
关键词:玛利亚圣经

赵晓丹

【摘要】本文主要对德国作曲家“保罗·亨德米特”的声乐套曲《玛利亚的一生》1948年第二个修订版本中第一首作品《玛利亚诞生之日》的音乐所表达的意义与内涵和演唱分析的研究。同时了解以圣经传说为背景的声乐套曲,演唱者的心态与声音的形态是怎样结合的。

【关键词】声乐套曲;音乐意涵;圣经;玛利亚

保罗·亨德米特(Paul Hindemith1895-1963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享有“二十世纪的巴赫”的盛誉,出生于德国。亨德米特是一位多才多艺身兼多职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著述和教学广泛影响了现代作曲家。不论是音乐作品或是在音乐想法上,亨德米特都是近代重要的德国作曲家之一。

一、作品的音乐意涵

(一)关于《玛利亚的一生》的诗意意涵

声乐套曲《玛利亚的一生》是亨德米特一部修订作品,可以说是他为数不多的修订作品之一。是一部为女高音和钢琴所作的声乐套曲。作品采用里尔克的诗歌集《玛利业的一生》,里尔克完成了整部《玛利亚的一生》仪仪用了一周的时问,也就是里尔克新灵感时期的最初阶段,1912年1月,他创作了《玛利业的一生》。最初给他灵感以创作玛利业的是他看到福格勒的一幅名为“处女玛利业”的画作,里尔克被站在玛利业面前的天使深深的吸引住了,并描绘在诗歌巾。他在诗歌《玛利业的一生》巾所创造的天使就是上帝的信使。《玛利亚的一生》是一部表现生命轮回的诗歌集,诗集以玛利业的诞生开头,以玛利业的死亡收尾。整篇诗歌都以母亲的口吻叙述了耶稣的一生。这是唯一一部里尔克的作品启迪了另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创作出了另一部伟大的作品,这便是音乐家“保罗·亨德米特”。

(二)关于《玛利亚诞生之日》的圣经故事背景

《玛利亚的一生》包含了玛利业一生中的十三个阶段,由十五首诗歌组成,其中玛利业的死亡由二首标有罗马数字的诗歌分别阐述。第一首歌曲是在描述圣母玛利亚人生的起点,玛利业被命中注定必将降生于人问,为耶稣而降生的使命。在这样神圣的一个夜晚,无论是天上还是凡间,无论是天使与人类,甚至是牲畜都无不期盼这无比神圣的时刻。这首亨德米特声乐套曲《玛利亚的一生》中的第一首作品《玛利亚诞生之日》,这种以圣经为背景的叙事性的故事传说,再以套曲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故事的开头应该是一切的源泉与起点。对于演唱者,在第一首作品巾怎样诠释演绎出整个故事的开端也是极为重要的。

(三)关于《玛利亚诞生之日》的音乐性

《玛利业诞生之日》可以说是整部套曲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作为整部套曲的开端,它就体现了作品音乐上发展的起始元素和整体的流向。不仪仪清楚地表现了整部作品创作技法的特征,还有音响和听觉上的语言性。在和声、调性、节奏、力度和表现上都做剑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这在后面第七首作品《耶稣降世》中能看出,两首相似的体裁、语言、和中心思想,音乐上相似的旋律线条和音程,所以听起来两首的旋律也非常的相似。

二、《玛利亚诞生之日》演唱分析

亨德米特在对老版(1923)中出现的问题作了自我批评,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然而在1948年修改后的版本中,钢琴伴奏和声乐之问的和谐统一度极大的增强了。亨德米特对老版巾的《玛利业涎生之日》的创作是非常不满意的,以至于修订版本巾这一首是完全被重新创作的。第一首《玛利业诞生之日》调性上属于B大调,3/4拍子,曲凋是非常柔和、平缓的,作品采用A-B-A的形式写成,具有典型的古典风格,以诗歌的四行诗分段。

1.在第1-20小节第一乐段巾,以四分音符为主,旋律清晰的二拍子节奏,亨德米特在钢琴部分前奏运用线条式连续的驻式和弦行进六小节,Genn Gould弹出似钟声一样的前奏,给以带入仿佛所有人都在祈祷着,期盼着那一刻的到来。随后注入声乐部分Roxonana Roslak在演唱中对第一个元音O的诠释,虔诚而纯洁的音色,使人的思维也紧跟着旋律想去一探究竟。第二句用一个四分音的#F来表示抑制痛哭到后面A的放声歌唱,演唱者更是显示出了美轮美奂天籁般的高音音色,强中隐约带着弱,弱巾又带着诉说,第二句和第四句从冒号开始,演唱者像是在向你絮絮诉说着这一夜的重要,以诉说的口吻,讲故事的状态去演唱,钢琴部分开始用连续的二连音音群进行到了二十几小节,从弱到强再剑弱烘托出演唱部分的叙述感,最后结束第一段落。

2.作品第二段调性转向bB大调,以二对二的旋律形式走向段末,描述玛利业的宿命早在她降生之前就已被选定,是神为她设定的角色,给予她重任,无可替代。还有她这种超自然的降生是否被允许一无性受孕,但是她没有选择。所以这一段需要演唱者在歌声巾描绘出一种疑问和不解,矛盾又无可厚非的情感。从第40-79小节所有的黑键音和变化音都可以看出作曲家形象地表现出这一纠结矛盾的现象。

3.作品第二段词性回归B凋,歌曲的最后段,亨德米特运用了一种复凋对位的手法,使歌曲第80-104小节跟前面第1-20小节的旋律织体看起来几乎是一样的,似乎可以感觉到“巴赫”的影子。对比发现,两个乐段在速度和力度上很相似,但是第1-20小节的素材是独立的,第80-104小节听上去更平静、亲切、柔和。亨德米特让这两处主题起到了前呼后应互补的作用,产生了两种观点的叙述。一种是玛利亚作为一名可爱的婴儿,一种是玛利业与生带来的职责一为耶稣的复活而决定了玛利亚的一生。演唱要有亲切而平静的声音,钢琴部分尾奏恢复似钟声一样环绕渐慢直至停止结束。

如果说诗人里尔克把这个诞生之夜描述的惟妙惟肖的话,那么保罗·亨德米特绝对是对诗词的灵魂加以润色。配乐的色彩多变,其中钢琴声部与声乐声部的完美融合,和词性主题上的前后呼应,为后面的歌曲埋下伏笔。可以看出亨德米特的修订版本中音乐的情感倾向于表现一种神圣、庄严、不可侵犯又充满希望的感情色彩。天、地、人、神,甚至动物都充满希望。个性的调性布局洋溢着玛利业特殊身份的气息,为后面的歌曲引出玛利亚传奇的一生。

猜你喜欢
玛利亚圣经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在白宫的童年
——玛利亚·奥巴马
灯节上的玛利亚
从《圣经》看西方漠视孝道的原因
玛利亚重现
我是六个家庭的孩子
一个人的“圣经”:韩勇的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