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基本问题研究

2015-05-30 20:24:52郭姝睿
2015年48期
关键词:经济学人类环境

郭姝睿

摘 要:经济增长导致的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和环境资源造成全球性的环境危机问题。深入研究环境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可以更好的理解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环境经济学研究的转变对社会生产活动、市场经济活动产生良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

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经济欲望的驱使下,人类通过不断的努力,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人类是通过不断地征服自然、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的攫取而获得经济发展的资源,导致了人口膨胀、资源危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淡水资源的匮乏、森林资源的破坏、矿产资源的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危机,这已给现代文明抹上了重重的阴影。

一、环境经济学概念的提出

环境经济学起始20世纪60年代,是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研究自然环境发展和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广泛吸取环境科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归纳总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评价、自然资源管理、污染控制等。环境经济学的提出,不仅拓展了环境科学的研究内涵,增添了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也使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研究在一个更为客观、更为现实的基础上相结合。环境经济学家认为环境和经济密不可分,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可概括为市场调控与政府政策失灵的结果。回顾以往历史教训也不难看出,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由于采取了不明智的措施或行动才导致了今天的恶果。环境问题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的关键因素在于解决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人类摆脱环境危机、促进自然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理论研究基础与现实依据,具有重大的意义。

环境经济学的提出收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支持。由于环境问题的加剧,不仅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状况,给人类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许多社会有识之士开始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962年,《寂静的春天》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其作者蕾切尔·卡逊女士通过描述农药污染所带来的毁灭性的场景,警示人们如果再不采取适当的措施,人们恐怕将会永远的失去明媚的、充满活力的春天。受到環境保护运动的影响,更多的学者开始对环境经济进行科学的探索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成果。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又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使许多学者开始反思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为环境资源与自然资源带来的严重破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与探讨的深入是对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全面认识问题的新的解决路径。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讲,虽不是一个纯的经济问题,但从广义上来看,是可以看作是一个经济问题。环境经济学将环境与经济联系起来,并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与指导思想,是人类在有关发展模式的认知理论上质的飞跃。

二、环境经济学发展的转变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在近几年中已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前景,并正努力走向成熟。在主流经济与环境科学的双重影响下,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为环境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推动力。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是一个动态的、永不停止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以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主流思想,为适应这一主流发展方向,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应在可持续发展观的背景下做出一定的转变。

面对日益加重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类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开始探讨环境经济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可视为社会再生产活动,那么自然再生产也就是指环境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两种再生产同时考虑也就意味着将经济、社会、环境因素置于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动态的大系统中,经济、社会、环境三个部分则成为其主要的亚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经济、社会、环境也分别是多因素、多结构、多层次、多变量的亚系统,每个亚系统又分别都包含着许多其他要素,各要素又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方式方法相互作用着,并且要素与要素之间又相互影响着,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因此,任何一种只顾某个亚系统而偏废其它亚系统的短视作法都必将导致系统运转混乱,最后导致恶性循环,甚至更严重的后果。这从人类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环境危机中足以证明。

环境经济学在应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着力研究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情况下,保证经济行为可持续性,也就是发展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随着经济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加重而不断深入,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已成为环境经济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环境经济学,注重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政策、能源政策、资源使用政策尤其是与环境资源保护有关的经济政策。可持续发展根本问题是资源分配问题,这种分配既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也是指国家、地区以及全球范围内。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已日益密切,并对世界金融经济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开始实行“生态税”政策,逐步将征税的基础从劳动力转向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以改善环境与经济的畸形发展。

三、环境经济学发展需要市场的推动

近些年来,国际上有关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相当的普遍。主要是由于,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为环境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随着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合,现实的市场经济需求又为环境经济学得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环境经济学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制有着独特的作用。从微观环境经济角度来看,环境经济学从合理配置资源的角度对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动态的研究,使经济学在与环境资源相结合的问题上有了进一步提升。从宏观环境经济角度来看,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有效结合,揭示了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可以提出更有效的环境经济学发展战略以及相关政策。尽管环境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公共性,而且还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市场经济,但是环境经济学已经逐步开始解决这些问题。在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都有待完善和提升的背景下,需要走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充分运用环境经济学原理与手段,在以往已有的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起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市场经济调控方法,在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消除贫困的同时,避免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在经济活动大力发展的同时需要将所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纳入到一起考虑,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积极倡导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把清洁生产工业推广到各个企业中,努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等。

21世纪是一个提倡绿色经济的时代,环境经济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必将充满机遇与挑战。环境经济学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将会更多地吸收和借鉴自然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尤其应吸取生态经济学强调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思想,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以及协调性原则。环境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还会在加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实问题以及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手段等,更好地反映与协调现实社会经济活动、市场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更好的促进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玉平等,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科体系的比较,生态经济,2001.9.

[2] 王丽霞,我国环境经济学研究综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0.11.

[3] 巩真,环境经济学对经济学范式和理论的拓展,人文雜志,2000.5.

[4] 陈迎,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综述,世界经济,2000.3.

[5] 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 潘家华,《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7]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8] 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经济学人类环境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简明经济学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环境
经济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