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静
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从我国目前教育发展实际来看,学生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特别是在包括远程教育、自学考试在内的成人教育,各个层次职业教育,以及各种类型本科大学之间缺乏转换衔接的通道,是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
从国际视野看,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促进学习者在整个教育体系内流动的制度框架和实践保障策略,学习者可以在不同教育类型间实现无障碍地转换、实现教育层级的自由晋升,这也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一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依据。根据目前的研究,国际社会在构建教育体系沟通立交桥方面主要采用了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英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自上而下的资格框架制度模式,即由国家相关机构首先开发出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资格框架体系,在这个体系内,设计出各级各类资格的学习结果标准,并以学分为单位,学生依据统一的学分标准实现在不同层次和类型间教育的转换;另一种是以美国的院校间自由合作与衔接为代表的自下而上的教育体系现代化推进模式。这一模式与美国的教育传统密切相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区学院作为大学的一种预备教育产生并得到了迅猛发展。因此,这种两年制高等教育机构一开始便与四年制大学建立了紧密的以学分转移为基础的转学关系,在此基础上,社区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好地招生和办学,纷纷与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衔接关系,通过课程衔接与学分转移促进学生在不同教育间的转换,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联邦和州政府也不断从终身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和受教育水平等角度为不同院校间的课程衔接和学分转移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激励,构建制度框架,最终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沟通立交桥的建立。
总体来看,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我国应努力建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为指导、以为学习者提供畅通教育晋升路径和便捷教育选择机会为目标的制度框架。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一方面,我国应在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借鉴澳大利亚、英国的经验,建立完善的国家资格框架体系,系统规定各级各类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资格对等和衔接情况;另一方面,在具体操作层面,借鉴美国的经验,制定相关的学分衔接、积累政策和制度,鼓励各级各类院校间建立合作衔接关系,或以某些地区为试点,推进这一区域内院校间课程和学分的互认和对接。在这一过程中,在各层级的教育管理和招生、学生指导等层面设立配套制度,从而在顶层设计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同时推进教育衔接立交桥的建设,系统保障学生晋升和成长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