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山西投资偏向及效益研究

2015-05-30 13:58:28吕瑞祥
2015年48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效益

吕瑞祥

摘 要:山西属于我国的资源型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以对煤炭为主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同时还有一系列的配套产业为一体的庞大的产业家族和体系。据2014年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曾经的资源型经济大省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断崖式增长,远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山西省的资源型经济的发展模式面临着挑战,粗放式经济以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依赖,使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约束。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省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引导山西投资的偏向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本文具体研究投资的方向。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效益;投资偏向

1.新形势下山西经济发展现状

在2012年之前的十年,山西省由于其独特的产业特点——煤炭为主,全省生产总值一路飘红,除了2008到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而受到波及,全省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均在10%以上。2012年山西省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1%,2013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全年同比增长8.9%。而2014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全年同比增长4.9%。2014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31个省市区排名第24,比2013年下降一位。同时2014年山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国垫底。并且根据最新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仅为2.5%①。

究其原因,其中固然有我国不再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转而求稳定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但是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我省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连续几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则更多的要从自身找问题。在全国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作为依赖煤炭产业生存的山西首当其冲,从当前煤炭市场看,整体需求低迷不振,继续延续低位运行态势。所以,如果我省继续坚持以煤炭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不改变“靠煤吃饭”的思想,今后的处境将会更加尴尬。对此,山西省的煤炭革命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而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地区)产业构成及其经济技术联系。结构转变是经济发展的中心特征和解释经济增长速度及模式的本质因素(钱纳里)。

2.关于提高经济效益的相关理论分析

经济效益是指合理的产业投资活动所带来的有用经济成果,包括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增生产能力、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和取得的財务收益等。它是产业投资结构效益的核心内容。产业投资结构效益首先是经济效益,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人类摆脱贫困,而经济发展又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经济发展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

在山西,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在山西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山西投资规模大,投资率高,所以,山西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效益,目前山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来说都是比较落后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投资效益偏低有关。

山西省投资效益偏低有几个主要原因,首先是投资结构不合理、不均衡。从山西省投资的三次产业分布看,投资向第二产业倾斜,一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在第二产业中,作为资源型地区,表现为投资明显向重工业倾斜,以采掘工业、原料工业投资为主,而这些工业大部分深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其次是投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山西省投资机制没有风险机制的约束,政府行为色彩重。以致出现不少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最后是投资环境不理想,表现为自然环境和金融环境。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重工业比较多,本身重工业污染就很严重,加上一直都不注重建设环保设施,导致山西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而对于金融环境,山西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靠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又偏向于国有企业,对于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特点,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两高一难”交易成本高、监控成本高、债权维护难。使融资渠道进一步变窄。这是困扰山西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3.经济下行压力下山西具体投资方向分析

谋长远,全力破解“一煤独大”困局,做好非煤产业这篇大文章。一是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转型发展、富民强省中的重要作用,站在战略的高度谋划民营经济的发展,降门槛、拆篱笆、搭平台、强服务,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二是壮大山西特色服务业。三是以山西科技创新城为依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能力。

在资源型地区,中小企业是实现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状况如何,对资源型地区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全省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主动从煤炭、焦炭等行业退出,将是必然趋势,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融资的支持。投融资支持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与进步步伐的灵魂。唯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同时,投融资支持企业强强联合,发挥更大的企业集群效应。

4.问题与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要提高我省经济效益,山西经济必须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借鉴鲁尔工业区的成功转型经验。但是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世界经济的主要能源之一,其经济价值依旧无法替代。山西还没能培育出其它替代性支柱产业,所以“煤”不能丢,不仅不能丢,还要做大做强。

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偏向于“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等方向,发展清洁煤炭、提升煤炭开采加工技术、建立煤炭产销一体化系统;其次,要突破以往“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以服务他人为指向、以生产和输出初级产品为主的平面式发展模式,开发推广煤炭绿色转化技术,推动煤炭产业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发展。

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投资偏向于完善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激励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型企业。引导中小企业探索运用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激励员工开展技术创新。

着力构建融资服务体系。融资难是阻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大障碍,政府应探索以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政策性融资服务平台建设。首先是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政府要积极规范引导企业运用民间资本,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目前民间资本活跃,政府应规范民间资本的运用,可扶持推动成立贷款公司。(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注解:

① 数据来源2014中国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 张波.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50-52.

[2] 张改枝,李唐.促进资源型地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4.

[3] 李宝瑜.山西省宏观投资效益综合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

[4] 范德成,王晓辉.我国产业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

[5] 刘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4.

[6] 王云珠,周洁.新形势下山西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选择[J].重点关注,2012.

[7] 胡树华.产业“三力”评价模型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2012.

[8] 郑尚植.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9] 田昆.地方政府投资选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10] 张学良,刘建华.防止地方财政投资的四个偏向[J].财税改革,2010.

[11] 崔满红.中国欠发达地区金融、企业、政府协调机制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54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统计与决策(2017年2期)2017-03-20 15:25:30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
产业结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