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5-05-30 12:14郑梦
2015年5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郑梦

摘要:我国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对于课堂讨论的研究。其焦点是英语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机会并创设环境,使其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并在讨论中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以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与学的任务。本文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提出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所应关注的内容、时机、主体和形式等问题,即“3Ws+H”。

关键词:课堂讨论;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一、引言

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在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颇大成效。在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中,碍于学生基础水平相对薄弱,班级学生基数较大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教师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等进行英语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往往是被动的,仍以听取教师讲述知识点为主,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要求,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们交换信息并进行思想建构的手段。课堂讨论就是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运用所学英语表达所想,进行交流的环境和机会。特别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课堂讨论不仅使学生增加了英语学习兴趣,更牢固得掌握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又吸收到他人独特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更好地建构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双向学习中实现自我提高与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讨论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思考。

二、课堂讨论的内涵与发展

(一)课堂讨论的定义

“讨论”一词的含义即“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这体现出了讨论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问题和交流。一方面,讨论的开展需要讨论者对某个问题进行理性的判断,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论证,进而形成并提出见解,是一种较高的逻辑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讨论是一种交际活动,需要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具体到英语课堂中,即讨论是师生、生生之间运用英语进行的互动,是单独的教师讲授或纯粹的学生自学所无法实现的。《讨论式教学法》中将“讨论”界定为“由2个或2个以上的成员组成小组,互相分享、批判各自的想法,在此过程中保持适度的严肃与嬉闹。讨论的本质就是通过大家共同研究,来确定那些不可预测的问题”(罗静、褚宝堂,2002,第12页)。在教学中,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是交际性课堂的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因此,课堂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法”(刘舒生,1990,第133页)。

(二)课堂讨论的发展

对于课堂讨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国内外都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到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从叶圣陶提出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到维果斯基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强调学习在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之间的有活力的互动中能够更好得获得(王蔷,2006,第6页),古今中外教育者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强调了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不同年级英语课程分级目标所规定的第五级目标,即初中结束时学生需要达到的水平中指出,学生应“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教育部,2012,第9页)。我国前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写道“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陈琳、王蔷、程晓棠,2002,第9页)。

三、课堂讨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来看,课堂讨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初中学生处于人生中的青少年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能够运用所学判断、推理和论证问题,获得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这使他们不再愿意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并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课堂讨论正是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提供了发表见解,深化和完善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也不断增强,往往会出现一些学生不愿表达自己内心所想,避免甚至逃避与他人进行交流的现象。因此,教师更应巧妙地设计和安排课堂讨论,既能深化学生的抽象思维,又能化解学生抵触交流的这一尴尬情况。具体来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教师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What—课堂讨论的内容

1.课堂讨论的内容应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思考价值的,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进行讨论,正如“教学如果远离生活就意味着教学资源极大的浪费”(张刘祥、金其生,2004,第61页)。因此,问题不应过于简单而使学生不用深度思考或与他人进行交流就能回答,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上形成心不在焉的态度;也不应过于困难复杂而使学生不知所措,从而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削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同时也符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精神。

2.课堂讨论的问题應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一方面,问题应尽可能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并能充分理解需要讨论的内容,不能过于泛化使学生不知从何入手。另一方面,这些问题应与英语教学目标相符合,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及其重点和难点。

3.课堂讨论的问题应具有答案不确定性。讨论的内容应尽可能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甚至是有争议或分歧的问题。对于开放性问题,不同学生常常从不同角度入手,自由地表达观点,同时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在这一过程中互相启发和补充,实现共同进步。已有定论或显而易见的问题其讨论的必要性较差。

4.合理控制所讨论问题的数量。课堂讨论的问题不能过多过频,流于形式,忽视学习内容本身。频繁的讨论不但使学生感到疲乏从而失去学习兴趣,而且也违背了组织课堂讨论的初衷。

(二)When—课堂讨论的时机

1.当学生“一知半解”时。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十分确定自己的想法,不能独立地立即解决该问题,这时进行课堂讨论是最佳的。在与他人的共同探讨中,学生既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又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需要讨论的问题既不能提出的太早,这时学生还没有理清头绪,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也不能提出得过晚,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核心内容,讨论的意义不大。因此“讨论是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然展开的,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许燕琛,2014,第172页)。

2.当遇到教学重点、难点时。一方面,教学重、难点是一堂课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学生仅凭自己的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比较困难,这时进行讨论能使学生在合作中找到问题的突破点。另一方面,经讨论解决的问题,学生往往理解和掌握得更好,对知识点的印象更深刻、更长久。

3.合理控制讨论的时间。课堂讨论时间的长短应视学生的水平、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整节课时间安排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总体来说,讨论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时间过短就会流于形式,使讨论无法深入;时间过长又会使课堂松懈,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趣。

(三)Who—课堂讨论的主体

显而易见,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学生,但应注意到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初中论前的准备活动,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逐步引导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这也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的基本理念。

(四)How—课堂讨论的形式

教师在选择讨论形式时,应充分分析学生特点、班级规模、课程类型等相关要素,灵活设计各种讨论。讨论小组的建立可以以同桌为单位,即双人讨论,也可以根据座位安排,采取3-5人的多人小组讨论形式。在讨论方式上,主要有以下两种:

1.IRF式讨论。“伯明翰模式”将课堂上的师生交互分为五个阶段:课—课段—回合—话步—话目,其中回合是师生会话的基本单位。典型的回合由IRF三个话步组成:教师引发(initiation)—学生应答(response)—教师反馈或后续话语(feedback or follow-up),简称为IRF(范文芳、马靖香,2011,第65页)。具体应用到课堂讨论中,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结组讨论—教师总结点评。这种讨论方式是教师选取讨论点,学生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进行讨论,既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自由式讨论。在这种方式下,或由学生自己思考并设问,或在讨论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和共同总结。其特点是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充分调动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侧重学生的自由探究与交流合作,将讨论与学习的主动权更多的交到学生手中。但这种方式对讨论的控制难度较大,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更高,特别需要教师的及时总结和评价。“教师对于学生讨论结果的点评和总结,应从学生主要观点、思维角度、语言表达、组织信息等方面进行”(赵印奖,2009,第23页)。

四、结语

课堂讨论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我国教育者在课堂讨论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性研究及应用工作。对课堂讨论的研究分析,是与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精神相辅相成的,有助于指导目前的英语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助于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棠.200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范文芳,马靖香.2011.中国英语课堂上的IRF会话结构与交际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外语(8):65-71.

[3]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刘舒生.1990.教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5]羅静,褚宝堂.2002.讨论式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王蔷.2006.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许燕琛.2014.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初中英语课堂讨论话题设计有效性浅谈[J].课堂内外(3):172-173.

[8]张刘祥,金其生.2004.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赵印奖.2009.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J].现代中小学教育(12):20-23.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