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冯双双,女,汉,河南郑州,硕士,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新经济。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监管政策的变革,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迎来快速发展,“大资管”格局已经显现,竞争者日益壮大加之银行自身瓶颈等因素,都迫使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亟需转型。
关键词:新常态;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转型之路
一、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历史与现状
自2004年2月光大银行发行国内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至今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回顾十年的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连通了投资与融资、连通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与银行的创新冲动、连通了银行内部全流程再造的各个节点,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发展进程缓慢,企业直接融资市场欠发达和投资者投资渠道匮乏的背景下银行创新的产物。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品种。这种极其特别符合中国老百姓口味的产品为财富管理市场上演了一番“存款大搬家”,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呈大跃进式增长。2014年,国内银行理财总规模约在15万亿元,年均增速约40%,再创历史新高,预计2015年银行理财市场总体规模将会有更快的发展。
二、银行财富管理回归本源
(一)为何回归
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面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以及“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信托、基金、券商、保险等更多的参与者进入银行理财市场固有的领域,银行理财业务也面临转型。除了经济环境、政策变化带来的压力,银行理财发展也遇到自身瓶颈:1、产品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银行理财产品呈现一种“羊群现象”,资本市场好,人民币理财产品就“蜂拥”打新股;资本市场走低,理财产品又“蜂拥”投向债券票据产品,完全忽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2、银行理财风险不容乐观。尽管从总体上看,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可控,但是一些重要环节和领域的风险仍旧很艰巨。在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已经发展十余年之久,但是理财到底是委托代理关系、资产负债关系还是信托关系从未理清,法律关系不明确。“资金池”产品投向分散,安全性和透明度较低,风险难以明确揭示。同时部分银行理财存在借新还旧、高息揽储等等诟病。银行理财本质问题受到了监管层、业界、市场的关注和热议,银行理财转型迫在眉睫。
从2013年8号文对“非标”资产的规范,到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再到独立的理财事业部制改革,及近期商业银行法的启动修订,它们都在为银行理财业务指向了一个关键发展方向——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二)如何回归
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由资金提供型银行向财富管理型银行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银行理财业务也面临着向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在我国财富管理进程中前十年是从存款到理财转化,在此过程中,关键是“谁在卖、卖什么价格”,业务一定程度上依托于商业银行信用。而未来下一阶段将从理财向资产管理转型,在此过程中,主要看“谁在管、管得怎么样”,银行采用怎么模式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如何转型才是真正问题之所在。虽然我国理财业务近几年发展迅猛,但资管业务的管理发展却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大银行的资管业务相比,服务方式、业务内容上都需要借鉴学习。
以欧美银行为例:
国外资产管理业务常用的管理资产规模(AUM,Assets Under Management)指标,国外AUM指的是由银行进行投资管理,按资产市值的一定比例或约定式收取资产管理费的资产。银行也可能收取销售佣金,但核心是银行受托管理投资、客户自担风险。而银行代销其他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如保险、信托计划)并不包括在AUM之列。
20世纪80年代前后,发达国家银行业经历了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冲击,组织架构逐渐从直线职能制转变为事业部制或业务条线和区域相结合的矩阵式。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迅速发展。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受到较大影响,2012年明显复苏并再上台阶。以摩根大通银行为例:
2007年,摩根大通银行将其业务划分为零售金融服务、卡服务、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和证券服务、资产管理六大板块。2013年,分为消费者和社区银行、公司和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四个主要业务板块,其中后三个业务板块组成了摩根大通的批发银行业务。摩根资管在2013年末有2万名员工,其中客户顾问有2 962人(全行的客户顾问6 006人,除资产管理板块2 962人外,消费者和商业银行板块共有3 044人)。摩根资管提供所有主要类别的资产投资管理,包括权益投资、固定收益、另类投资、货币基金等。2012年其AUM余额中52%是公募基金是向客户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使个人能在退休时拥有更好的财务状况、养老基金达到其回报要求、富裕人群保证其财富传承。摩根资管认为其资产管理业务优势是,资管部门可以和本行的其他各部门合作,从现金管理到信托、不动产、按揭贷款、其他银行服务等,满足个人和企业各种金融需求。摩根资管的将客户细分为三类:一是私人银行客户,包括全球高净值和超高净值个人客户、家庭客户、货币经理、企业主和小公司。服务内容为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和财富管理服务,包括投资管理、资本市场和风险管理、税务和不动产筹划、银行业务、资本筹措以及其它特殊的财富咨询服务;二是机构客户,包括公司、公共机构、捐赠基金、基金会、非营利性机构和政府。服务内容为向客户提供综合的全球投资服务,包括资产管理、养老金分析、资产负债管理以及风险预算策略等;三是零售客户。服务内容为向客户提供投资管理、退休计划管理等全面投资服务,并通过中介和直接渠道提供多种投资产品。摩根大通银行重视资管板块的信托文化,强调信托责任,在2013年成立了信托风险委员会。
总结来看:
第一,欧美银行都高度重视资产管理业务。国外大銀行一般有3-5个一级业务板块,利润均按一级业务板块核算,可以看作大事业部管理。国外大银行的一级业务板块基本是按客户加业务的综合维度区分,不再以单一产品作为一级业务板块,这有利于对板块内对客户的提供针对性的综合服务。
第二,资产管理业务不像我国银行理财一样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替代品。国外银行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客户配置资产、管理客户投资。其AUM占总资产的比重远高于国内大银行。
第三,国外大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模式更加成熟。按普华永道的统计,2012年末全球资管产品中,基金占42%、委托资产管理占48%,另类投资占10%。国外大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够提供考虑客户生命周期和大类资产配置,从税收到养老、房地产投资等范围广阔的顾问咨询服务。对机构客户和高端客户主要提供委托资产管理服务;对一般个人客户主要提供基金型投资产品。
三、我国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潜力
由于资产管理业务资本占用少、综合收益高等优势,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加快建立资产管理专营体系,加快银行经营转型,应对大资管时代各类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满足客户需求。在“大资管”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具有很大潜力。
第一、市场需求巨大。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的经验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美国、日本资产管理规模分别达到其GDP的2倍、3倍,而2013年末我国资产管理规模占GDP的比重不到70%。国际大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度通常达到25%以上,未来资管行业空间巨大。高净值个人客户与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给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二、银行经营模式的改革需求。在利率市场化和融资脱媒等金融市场变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和经营环境的结构性改变,需要银行转变起经营模式。商业需要通过发展资产管理、投行等更加多元的中间业务,摆脱由于银行传统存贷差盈利模式而面临的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回报率的两难困境;同时借力资管业务成为直接融资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银行商业模式将从传统的“存、贷、汇”向“存、贷、汇、理”转变。
第三、政策支持。根据国外经验和行业长期发展趋势,统一资管业务标准将是大趋势,而商业银行具有明显客户优势,可依托自身特点公平参与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竞争,实现银行资管持续健康发展。
四、我国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方向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作为未来银行战略性业务,对其发展模式及方向的考虑需要从银行全局考虑,既要风险隔离相对独立,又要考虑与其他业务协调联动,提升对客户的综合服务。银行资管业务发展应以银行经营为基础,探索一条不同券商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资管发展之路。
第一,转变业务模式。过去银行资管业务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某些银行自营业务与真正代客投资管理之间的过渡特征。未来应加快推进资产管理业务从代销理财产品向受托理财的资产管理本质回归,逐步改变目前部分理财业务成为资产负债调节的附属工具、理财产品成为存贷款替代产品的现状。
第二,加快产品创新,提升研发能力。发达国家银行业的资产管理业务,以基金型产品投资和委托资产管理两种产品模式为主,基本做到收益率按投资品的市场价值波动,客户自担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也能够对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顾问咨询服务。如银行推动大部分理财产品向开放式净值型转型,使产品的收益波动向投资者传递,真正实现“买者自负”。
银行应强调投资研究能力,发挥集团银行、投行、基金、保险多牌照优势,针对养老、消费、教育、财富传承、税务筹划等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合理调整资产配置期限,丰富产品系列。同时银行应为投研团队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激励与职业发展通道机制。
第三、转变营销思路。“大资管”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将充分利用自身客户资源、品牌信誉、分销渠道等竞争优势,及时创新、整合营销工具和手段。通过细分客户,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征提供差异化的资管产品与服务。同时应运用网络思维,使资产管理业务与前端财富管理业务实现直通,利用大据挖掘和互联网的便捷性、开放性,根据客户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向其直接推送模块化的资产管理产品、标准化的投资评估和组合管理工具等。
第四、加强风险控制。银行应以自身银行实际风险偏好为标准,将资管产品风险确立在资本可承受范围内,探索属于自己的资管发展模式。同时银行应不断优化风险管理工具、增强风险评估能力,有效控制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风险,加强风险补偿机制建设。如鼓励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建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和股权直接投资公司,从而实现银行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的风险彻底隔离。
经济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期的条件与内涵。在金融脱媒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银行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改变的银行信用中介地位将逐步淡化,银行需要积极转型培育新的增長点。银行必将走上从“借给人钱赚钱”到“给人管理钱赚钱”的转型之路,从传统银行变身为数据分析者、集成服务商、撮合交易者和财富管理者。(作者单位: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