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庞祥华
摘要:上世纪90代初,泡沫经济的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以至于如何促进日本经济复苏,几乎成为近年来困扰历届日本政府的首要难题,这也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原因的争论。本文将从金融和政府失策两方面来探讨日本泡沫经济问题,并结合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所带来的教训,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改革提出几点拙见。
关键词:日本泡沫经济;金融;政府失策;拙见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使得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更是雪上加霜,日本政坛近年来也因此频繁更迭,如何刺激日本经济复苏几乎成为困扰历届日本政府的首要难题。2012年安倍政府上台以来,也推出了一套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以及包括“放松管制和促进创新”等在内的一系列增长战略,即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但收效甚微。让人不禁感叹日本泡沫经济的“隐痛”还未消除,这也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原因的争论。笔者将从金融和政府失策两方面来探讨日本泡沫经济问题,并结合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所带来的教训,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改革提出几点拙见。
1.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
1.1金融自由化为泡沫经济的发展埋下隐患
日本金融自由化之前的金融体制是主银行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一家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服务固定地由一家银行提供,该主银行对于企业拥有相机介入治理的权利,甚至可以持有企业的股份,包括有投票权的股份。这是日本在战后以间接金融制度为基础,以集团企业为范围,在银行与企业间形成的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其特点是:短期金融占有重要地位;分业经营;外汇管制。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日本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体制的改革便迫在眉睫。1984年5月,日本大藏省发布了《金融自由化与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的报告,标志着日本金融自由化的起步。此后日本采取了取消利率管制、废除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业经营管制、开放资本账户、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等促进金融自由化的措施。
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主银行制度开始走向衰落,企业开始更多地通过直接金融,即发行自己的股票和债券来筹得资金,这也为企业在泡沫时期的投机行为埋下了隐患。其次,对金融机构而言,金融自由化导致其面临的利率、汇率和市场等风险进一步加大;业务管制的放松和准入门槛的降低加剧了金融业的竞争,金融机构对于风险机制的管理因此开始弱化,这是泡沫时期金融机构对贷款人风险评估不足,导致助涨其炒作股票和楼市的重要原因。再者,小型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被迫将贷款投向了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提高了日本经济的风险性。最后,对于政府而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其对于金融市场监管的难度和对宏观经济的把握,而且在推进金融自由化的改革过程中,配套措施的改革相对滞后,也为后来日本宏观经济政策频繁失误埋下了隐患。
1.2政府失策加速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
1985年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后日元开始急剧升值,到1987年底一度攀升至1美元兑120日元的高度(1985年日元汇率约为1美元兑260日元左右)。由于担心日元升值会极大打击日本的出口行业,加上物价水平的持续走低,日本当局便开始实施一系列扩张性的金融政策。
从1986年1月起连续5次降息,将再贴现率由5%降低到1987年2月的2.5%,并将此超低利率政策维持到了1989年4月。正是这一长期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为泡沫经济急剧膨胀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在此政策的刺激之下,日本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迅速增长,并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和投资的需求,从而导致房地产和股票资产价格不断攀升,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火热反过来又对信贷规模的扩张产生了进一步的刺激作用,使得资本配置在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之下越来越失衡,宏观经济的泡沫化程度不断地加剧。
然而,日本政府又一次政策性失误导致了经济泡沫的破裂。在意识到经济过热的情况下,日本银行自1989年5月起开始紧缩银根。在短短的1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将再贴现率从2.5%提高到6%。结果,股市在1989年12月开始下跌,地价到1992年也转为实质性的下跌。股价、楼价的下跌引起“逆资产效应”导致国民的消费意识由热转冷,消费趋于疲软,商品库存增加,企业不得不减少生产。另一方面,由于利率上升,加上泡沫膨胀期过度投资所造成的设备过剩问题,使企业不得不抑制贷款,金融机构对贷款也更加慎重。这种“急刹车”式的政策对消除泡沫发挥了作用,却为其后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埋下了祸根,即银行等金融机构背上了不良债权的沉重包袱,使得日本经济在泡沫破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未能将其“消化”,后来也就有了“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之说。
2.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教训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1加强金融风险监控,严防经济主体行为变异
80年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和股票泡沫对日本的金融体系造成了很深的伤害,其根源在于资本不断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使其在膨胀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金融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不断向日本的金融体系转移聚集,而泡沫破裂后最终造成了日本经济大萧条。因此,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国家在推行宽松的金融政策的同时,要着力加强对资本流向的监控,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对金融风险要早做预防。此外,要严防经济主体行为的变异。对投机倒把行为要严厉打击;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不可过于放松,防止其背离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助涨企业和个人投机行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保持好前瞻性,防止政策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泡沫膨胀起助推作用。
2.2经济改革要注意制度变迁的均衡性和配套性
在意识到经济过热的情况下,日本政府选择了使国民经济“硬着陆”的方式,将维持了2年多的2.5%超低再贴现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调高到了6%。如此大的紧缩性政策力度,使得货币供应量在短时间内骤减,人们的恐慌心理也不断加剧,开始纷纷撤资,资金链一断裂,泡沫破裂便在所难免。可见经济改革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循序渐进地作出调整。同时,介于金融自由化大背景下,日本金融监管改革的滞后性催化了泡沫经济的膨胀,我们也要从中吸取教训,在经济改革的同时,落实好政府监管、税制等相应配套措施的改革,以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为改革保驾护航。
结语
日本泡沫经济虽发生在特定时期下的国内国际环境之中,但我们可以从其特殊性当中总结出普遍性的经验教训来服务于当今我国的经济发展:(1)警惕金融风险,严防经济主体的行为变异。(2)改革不可急于求成,要注意制度变迁的均衡性和配套性。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各项经济因素都在变得不稳定,对日本泡沫经济进行研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还是有很大的意义的。(作者单位:大连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雪峰,日本房地产泡沫与金融不安全。日本研究,2007(1)。
[2]王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对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启示。经济特区,2010(9)
[3]張季风,房汉国,日本遭受美国反倾销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日本学刊,2014(5)
[4]冯昭奎,日本经济(第二版)
[5]张季风,日本经济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