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机视角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2015-05-30 04:38宋迎迎
2015年45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对策

宋迎迎

摘要: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中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也不罕见,与此同时,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均是基于特定的动机,且动机是复杂的。本文基于动机视角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指出盈余管理问题的动机现状,并对此提出相应的约束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在其中显示的作用愈来愈强大,上市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盈余问题是诸多会计信息中提供的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备受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会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国外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奎斯特、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等业界的巨无霸出现舞弊现象;国内银广厦、麦科特、美尔雅、东方电子等事件出现;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将上级主管单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多计资产91.53亿元、多计所有者权益78.59亿元、多计净利润14.12亿元;2012年11月,万福生科(300268)于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利润,导致公司201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盈亏方向改变,情节严重,被深交所公开谴责;2013年7月,紫光古汉(000590)晚间公告公司因财务造假收到深交所处罚决定书;2013年8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中国闽中食品被认定为存在虚增营业收入……这些情形使得证券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上所起到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遏制,为此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受到了利益相关者及研究者的青睐。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从动机视角出发来对我国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及对策分析。

二、盈余管理定义

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本文引用的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采用以下观点:企业管理当局为使会计报告盈余调整到满意水平,基于其特定的目的和动机,在编制规划交易事项和财务报告时做出有关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三、盈余管理动机研究

3.1资本市场动机

3.1.1 IPO动机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均会面临着一些“门槛”。西方公司上市的门槛低,例如美国基于“上架注册规则”这个规则,规定符合要求的企业仅需要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存档,即可在两年内持续发行股票而无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批准。而在我国,公司上市的门槛则比较高,我国就公司上市发行股票而言,该企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条件方可,例如要求公司必须在近三年连续盈利。该指标是企业能否发行股票的最低门槛,这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导火索。(1)就国外研究,Teoh,W ong和Rao(1998)以及Teoh,W el ch和W ong(1998)的研究比较接近,均选择了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超过一千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开创性地将之前已经发展起来的用于估计盈余管理程度但基于其他动机的计量模型迁移IPO动机的研究上,结果发现样本公司IPO当年有较高的正盈余和非正常应计利润,上市后表现出较差的长期盈余和负向的非正常应计利润。DuCharm e,M al at est a和Sef ci k(2004)研究发现股票发行附近年份的超常会计应计利润一般较高,股票发行后陷入法律訴讼的公司的超常会计应计水平更高。(2)就国内研究,魏明海、林舒(2000)以我国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这些工业企业为了使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顺利进行,特意虚构利润等业绩,尤其是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两年,其虚构业绩最为严重,然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后的当年,利润等业绩明显下降。李吉栋、王春峰(2003)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公司为了首次公开上市的顺利进行,基于盈利的目的,在首次公开上市之前存在虚增利润的情形。同时在首次公开上市后,公司同样还会出现虚增业绩的情形。种种研究迹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的确存在IPO动机。

3.1.2 增发和配股的动机

上市公司取得上市资格后,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进行融资是上市公司获得的最大的好处。但上市公司还想达到另外一种目的:能够获得配股资格,获得配股资格将影响到上市公司其后续资金的注入,也会影响到公司规模的扩展。上市公司获得配股资格的条件比较苛刻,若想获得配股资格必须具备严格的条件,会计盈余指标的要求是获得配股资格的条件之一。这使得企业针对公司盈余进行管理,以达到所规定的配股要求。(1)就国外研究而言,Teoh,W el ch和W ong(1998)发现美国增发企业从发行前两个年度到发行后两个年度,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都显著大于其配比样本。(2)就国内研究而言,魏刚和蒋义宏(1998)以20世纪90年代末期深沪两市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的盈余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集中分布在[10%,11%]之间,进而得出结论: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陈小悦等(2000)从上市公司获取配股的动机视角出发,同样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ROE分布的区间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该指标在上市公司配股临界线左右,其操控性应计利润较高,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10%现象”。陆正飞、魏涛(2006)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前的确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对于无后续筹资行为的公司配股后业绩下降且操控性应计利润在配股后发生反转,这为配股前盈余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3.2 契约动机

3.2.1.债务契约动机

公司与其债权人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需要通过债务契约的限制来维持。债权人会在契约中加入保护性条款以保证债务人按时归还借款,而上市公司则会通过盈余管理来使财务指标波动性不大,以维持债权人对公司偿债能力的信心。(1)就国外研究而言,Sweeney(1994)以违背借款合同的企业为样本,结果发现相比控制样本,样本企业更多地利用了能够调增盈利的会计政策。(2)就国内研究而言,陆正飞、孙便霞、祝继东(2008)则研究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对会计信息债务契约有用性的影响,并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发现对于盈余管理程度不同的公司,本年度新增长期借款与ROA的相关性并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债务契约的有用性。

3.2.2薪酬契约动机

随着上市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的确立,高管薪酬受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很大。而公司的经营业绩主要由各种财务指标来衡量,因此,高管有动机通过操控盈余来改善业绩,获取高薪酬。王志超、王克敏(2007)深入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与高管报酬的相关性,并基于两者的相关性研究了高层管理者控制权对高层管理者报酬进而促使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显示,盈余管理与高层管理者报酬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如果加入高层管理者控制权这样一个条件,即如果总经理来自控股股东单位或兼任董事长时,如果高层管理者的控制权越高,高层管理者的薪酬就会越高,与此同时高层管理者的盈余管理程度就会越低;反之亦然。包世泽,李延喜,孔宪京和高锐(2007)以21世纪初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调控性应计利润越高,管理层薪酬水平就会越高;反之亦然。

四、盈余管理的约束对策

通过前述部分的研究分析,我们得知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其盈余管理动机都比较强。故本人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对策来避免盈余管理的发生:

4.1通过完善相关会计法规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

现有上市公司基于上述盈余管理动机,可能偏向利用相关会计政策变更来产生盈余管理,诸如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的选择变更等。面对这样情况的发生,我们必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此行为的发生。在完善的会计法规下,会计法规应具备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从而使其具备权威性。

4.2完善監管指标体系及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通过上述盈余管理动机分析,我们了解到满足监管指标要求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动因。故通过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这种动因的产生。我们可以通过发行股价,配股指标等方面来将其指标进行完善。同时通过强化对少数股东的利益保护机制,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从根本上来抑制其采用盈余管理的动机并满足股东及小股东的利益。(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9),第37-42页。

[2]李延喜,包世泽,高锐,孔宪京,《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10).

[3]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J].会计研究,2007(2).

[4]陆正飞,祝继高,孙便霞,《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J].管理世界,2008(3).

[5]张昕,杨再惠,《中国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避免亏损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9).

[6]崔梦吟,《企业盈余管理规范化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2014(12).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动机对策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诊错因 知对策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