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信
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勤于读书的饱学之士。阅读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发展的最悠久的传统。
对当今广大学子而言,阅读的重要性没有人会怀疑。问题的关键是,阅读什么,如何阅读?或曰:有所选择。图书多如牛毛,浩如烟海,如何选择?或曰:老师推荐。往往是老师读了什么便推荐什么,老师如何推荐?或曰:根据兴趣。轻松美文和时尚小品,往往一读就被吸引,这就是兴趣?或曰:读有用的书。我们渴望立竿见影,快速提高成绩,这就是有用?或曰:阅读杰作。而“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赫尔曼·黑塞),怎么办?
因此,笔者以为,仅凭个人兴趣远远不够,仅凭老师推荐也远远不够,仅凭是否有用也会残缺不全。不管如何选择,不管读书多少,不管用途大小,不管是否杰作,都缘于一个根本:阅读必须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阅读,有阅读就必定有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是伪阅读,有思考的阅读才是真阅读。思考是阅读的动力,是阅读的生命。
瑞士著名诗人、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20世纪60年代写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获得教养的途径》,他说:“读书决不是要使我们‘消遣散心,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刚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这段话的精髓就是思考、质疑和批评。黑塞倡导读者进行“爱的阅读”,“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爱的阅读”就是有思考的阅读。
往昔的智者们都认为只有思考的快乐最令人满足而且最能持久,所以养成思考的习惯实在受用无穷,培养正确健康的阅读兴趣在于思考,这等于延续自己的生命。所以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读书当然要读经典,经典是经过时间的淘洗,积淀着人类最丰富的智慧。只有经典,才能常读常新;只有思考,经典也才能常读常新。
我国古代的一些作品如《论语》《庄子》《三国演义》《菜根谭》等在今天被外国人奉为经典,他们反复阅读汲取营养,为管理服务,这是因为他们经过思考,从中发现了新的价值和新的作用。
伟大名著《红楼梦》为什么很多人读不下去?是因为缺少思考,反之,百读不厌也是得益于思考。林黛玉是善于思考的人,所以从《西厢记》《牡丹亭》里读出了生命的脆弱、青春的宝贵和自由的真谛。
经过思考才能有所选择;经过思考,才能有所发现;也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读出自我,让你有表达的冲动。国学大师顾颉刚说:“我们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要随处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他。”
孔子有言:“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管子亦云:“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告之。余谓鬼神非他,即吾心之灵也。”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持久的读书人,就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思考是阅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