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
[摘 要]今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应为生态体育。本文对生态体育的形态、核心、建设环节、创新驱动力、特点及载体进行了理论探讨。同时对目前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两型社会”背景下城市生态体育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两型社会;长沙;生态体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3.113
1 生态体育的理论探讨
1.1 生态体育的形态、核心及建设环节
生态体育既是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一种发展理念,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生态体育可以融入到体育经济建设、体育政治建设、体育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生态体育的核心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不过度消耗土地的基础上,提高体育品质;生态体育的建设大致可归为生态体育资源开发、生态体育建设、生态体育经营和生态体育产业4个环节。
1.2 生态体育的创新驱动力
生活水平的高低、生态文明的要求、城市发展的诉求是生态体育的创新驱动力。
第一,生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体育需求层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对体育的需求从最初的強身健体逐渐到体育的活动空间、形式对体育环境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角度,集约化地发展生态体育。比如,在不改变自然环境条件下,开展自然体育运动以及环境友好型体育运动等。
第三,生态体育肩负着满足城市诉求中其他要素不能取代的功能。生态体育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文明的需求,也可兼顾体育文化传播的功能、环境保护功能;同时生态体育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着力点。
1.3 生态体育的特点
生态体育有6个特点,分别是自然性、环保性、开放性、时尚性、健身性、系统性。这6个特点相辅相成,是今后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
1.4 生态体育的载体
人们进行体育活动必然要依附一定的载体。可以成为“体育环境”,而生态体育对于所必须依赖的环境则有更高的要求。从生态体育核心的角度来看,生态体育环境的范畴已不是狭义的自然环境而是包括自然环境在内的其他所有可以多次利用、可改造甚至废弃的人工环境。
2 生态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设施发展水平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差距
这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大众更高层次的体育需求。体育功能区分不清,没有形成区域特色,导致部分资源的过分重叠和利用率不高。
2.2 粗放式体育发展方式面临的困境
《长沙市全面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中提及长沙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1.5平方米,这在全国已是中等偏上水平,量上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任务非常艰巨。因此需改变以往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
2.3 各部门各自为政,壁垒分割存在,不利于生态体育的实现
目前由于各部门沟通存在壁垒,在进行专项规划时很难将生态体育作为规划要素进行考虑,而今后生态体育设施的建设、布局及配置等一系列环节留下难以推进的隐患。
2.4 体育资源共享程度低、功能单一,从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学校体育使用时间的集中性、单位体育设施资源使用的低强度性,导致大量资源闲置。长沙体育场馆存在的数量较大,市内分布不均且闲置并存的不平衡状况,且功能单一,体育场馆开放开发力度不够。
2.5 与人工体育环境相比,生态体育环境资源的匮乏
长沙市近年来一直不断加大对人工体育设施的投入。到2003年社区健身苑全市已有1600多个健身苑点。2004—2011年年底,长沙市已基本完成社区公共运动场地、利用小区及社区周边等地域建设的多功能运动场。如何满足两型社会背景下的这种民众体育需求,让民众在都市中欣赏城市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做到强生健体,这是“十八大”对体育事业提出的新挑战。
3 “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城市生态体育发展路径
生态体育发展可从5个层面来推进:观念层面、规划层面、建设层面、管理层面和制度层面。
3.1 观念层面
要用生态体育的发展理念,采用集约化的发展方式,从追求体育发展的量到追求质的发展,从追求人均体育占地面积到追求体育环境的改善,从追求传统项目的普及到追求新项目的推广,生态体育观必须要贯穿于以上所有过程中且采用集约化的发展方式才能达成。
3.2 规划层面
将生态体育切实作为城市规划的要素。“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生态体育的发展要和城市资源的变化相匹配,遵循生态发展观、重视与自然的拟合度,建设自然化、区域化、人性化的城市生态体育环境。
3.3 建设层面
体育设施的建设要遵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的原则,控制土地开放强度、利用城市已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优化体育的空间开发格局。
3.4 管理层面
采用先进的管理和宣传手段,如网络信息资源等,做到查询迅速,调用便捷。生态建设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心设计,务求使用,降低建设成本,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3.5 制度层面
第一,处理好投资和回报、管理与权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建立灵活多样、公平合理的共享机制。“开放型”的合作机制的关键在于打破资源分割、部门垄断的局面。第二,引入市场机制。让体育资源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进行市场化的配置,由体育消费主题来判断体育资源在哪类组织中的配置更有效已成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未来一大趋势。
4 结 论
生态体育在“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实践,是符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要求,是今后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群众体育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满足城市发展诉求和人民体育需求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沙,要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切实促进体育事业的转型,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对接自然、节约能源,最终实现草木苍翠、虫鸣鸟啼、水木清华、鸢飞鱼跃、人水至和、欢声笑语的生态体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楚丽娜.生态体育的内涵、特征与建设思路[J].前沿,2012(7).
[2]李少龙.体育城市建设发展战略探究[J].体育与科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