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云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由于水利工程较之一般工程建设项目更为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所需建设资金量非常大,然而,受制于企业情况不同,部分水利工程企业内部审计较为薄弱,应从企业自身出发,分析内部审计开展不力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症结,并加以改进,加强水利工程企业的内部审计,合理配置项目资金,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升水利工程项目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内部审计;审计方法
一、水利工程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1.水利工程企业加强内部审计是水利工程自身的需要。水利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大到“南水北调”项目、三峡项目,小到居民生活用水,下水管道铺设等,既关系到国家发展重大布局,也关系到每一个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系工程质量的好坏与社会民众的幸福生活指数息息相关。而水利工程程较之一般工程建设项目更为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所需建设资金量非常大,必须要加强水利工程企业内部审计,进而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果。
2.水利工程企业加强内部审计是水利工程企业自身的需要。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已经从防洪、排涝、供水和灌溉等传统工程项目向综合利用地区水土资源,将水利工程与现代商业、农业和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相结合的新发展道路。随之而来的是,原有的企业模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有的单纯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向股份制、集团式现代企业方向发展,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必须要对自身经营情况进行审计,水利工程企业也必须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对工程资金的监督,保障企业自身合法权益,避免不法分子利用水利工程进行经济犯罪等行为。同时,通过对水利工程的事先、事中、事后审计,进而对单位的内部管理提出客观合理的评价意见,提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为单位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二、水利工程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企业目前发展并不平衡,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并设置了相应机构和人员,但是有相当部分企业并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已经设置的企业很多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发挥相应职能,内部审计制度仍然停留在纸面上,机构和人员形同虚设。实施了内部审计的水利工程企业往往只是对财务的检查、监督,对内部审计的评价和服务职能并未真正发挥。具体而言:
1.机构自身的缺陷。水利工程企业的内部审计大多是由财务部门兼任,并未设置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职能履行上缺乏独立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往往陷入“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尴尬境地,内部审计的延伸职能也无从发挥。
2.人员素质的制约。和机构设置相类似,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也是由财务管理或者监察人员兼任,财务管理人员忙于日常财务工作,没有时间去学习、履行兼职的审计工作;监察人员大多为非会计审计专业出身,相关专业知识基本为零,很难履行好内部审计职责。
3.审计职能的短板。水利工程企业的内部审计开展,目前还仅停留在对日常财务管理和水利工程项目的检查和监督,大多以已经发生的财务事项为被审对象,重点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通常是对会计科目进行逐笔审查或根据建安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逐一的全部进行审查,审计方法陈旧,职能较少。并未涉及到以综合效益为重点的涉及多职能、多领域的新型内部审计。
三、水利工程企业加强和完善内部审计的建议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系。首先强化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建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赋予相应的审计职能和权限,配备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审计人员,并通过培训、进修等手段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建立新的内部审计制度,对水利工程的整个建设周期实施跟踪审计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中间监督,变事后监督为自始至终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问题。再次,丰富审计业务内容,根据水利工程特点,在传统财务审计基础上增加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专项内部审计和环境审计等。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国民关注的重点问题,水利工程上的环境审计愈发显得重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处理好保护水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将水利工程真正建设成为利国利民的工程。
2.结合水利工程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审计方法。水利工程上的国家专项资金门类多样,如防汛经费、水保资金、农水资金等,都必须纳入审计范围。水利企业内审部门要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控制、监督作用,并根据水利项目的不同特点制定相适宜的审计方案。
(1)详查法。详查法是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进行审查的方法。详查法可以对工程各方面进行细致的审计,审计的效果较好,要根据水利项目的不同环节有选择的采取这种方法。如水利枢纽工程、水利工程复杂、造价高和国家水利资金项目等。
(2)抽查法。水利工程在涉及农村水利,如灌溉、防汛等工程,往往是由许多个相类似小型工程组成,工程琐碎庞杂,通常可以采取抽查法,随机抽查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
(3)核对法。水利工程由于其自身特点,部分工程在实施上必须按照标准图纸施工,如水土保持工程,在审计此类工程上就必须采用核对法,比照定型图核对审计。具体而言,根据水土保持工程情况,编制工程预算和决算造价,进行对照审计,对工程不同部分单独审计。核对法审计工作较为简单,耗时短。
(4)对比法。在对一项水利工程具有相似程度的标段进行审计时,可以采用对比法,对比相似部分工程情况,将造价差异极大的进行单独全面审计,可以迅速找到审计疑点。
3.将内部审计制度和其他内部管理制度相结合。内部审计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在企业具体实践中,在执行内部審计制度的同时,辅之以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认真对待内部审计的评价,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参考,推动水利工程企业更加科学、健康地发展。(作者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凤云.浅议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内部审计体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3)
[2] 赵璐.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1(31)
[3] 谢宁.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