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说过,死是生命中唯一不需要着急的事,因为迟早都会降临。同样,疾病与衰老,也是不需着急的事,两样情况,绝大多数人,都要遇到。
看过电视里一个公益广告,一个患了痴呆的老人,去馆子吃饭,抓起饺子就往口袋里塞,还哆嗦着说,拿回家给儿子吃,他儿子最喜欢吃这个了。
这画面温润了天下儿女的心肠,也感动了孙胡子的心。孙胡子从单位退休后,原本准备带上老伴儿一同出去云游四海。那晚,孙胡子正收拾出门包裹,看到了电视里这一幕,眼泪顿时“扑簌簌”地掉下来。第二天,孙胡子和老伴儿就去养老院里接父亲——3年前,孙胡子把年近九旬的父亲送到了养老院。
到了养老院,孙胡子看见父亲正蜷缩在墙边晒太阳,哆嗦着身子,已认不出儿子了——老人也患了老年痴呆症。从此,孙胡子就蜗居在家,天天侍候着老爷子,为老爷子剪指甲,洗澡洗脚。孙胡子感叹说,他是有福气的人啦,父亲陪伴他走过童年、青年、中年,而今还相互陪伴着进入老年时光。
前不久我去孫胡子家,正喝着酒,老父亲蹒跚着走过来,抓起盘子里几粒花生,首先就往孙胡子嘴里喂。孙胡子张大着嘴,笑眯眯地咀嚼着。
回家路上,我总觉得心里有些堵,经过父母住的老楼,我上楼敲开了家的门,早睡的父亲穿着一条肥大的短裤起床,抖颤着身子问:“出了啥事儿啊?”母亲也起床了,惊慌地问道:“出了啥事儿啊,这么晚了还来?”我讪讪地笑着说:“没事儿没事儿,就上来坐坐。”我的家,离父母家,步行也不到半个小时路程,有时十天半月还去不了一次,以种种理由搪塞安慰着自己。
总以为,两位老人就放心地在那里,等有时间了,再去好好陪陪他们不迟。以致母亲有天深夜也起来开门,她恍惚听见我在敲门了。
灯下,父亲脸上的老年斑更深重了。他记不得晚上刚吃的啥饭了,却还记得厨房门柱上风干的一块腊肉,问我啥时回家来吃。这些年,渐渐老去的父母,像接待宾客一样等我回家,而我也心安理得,把回家当作对他们的一种感情上的施舍。
那晚我突然感到,我也走在老去的路上,只不过是他们在前面给我挡着,一旦有一天老墙坍塌,那迎面而来的呼呼风声,会在刹那间把我吹得跌跌撞撞。人到中年,我也在缓缓接受骨质增生、颈椎疼痛、记忆下降、两鬓飞白、头发脱落的现实。童年、青年、老年,都有一个节日在提醒着你正经历生命中哪一个季节,只有中年,往往是最容易忽视、轻视生命本身的阶段,中年是冲刺在通向名利财富大本营的季节。离开父母家时,我拉住母亲的手说:“妈,明天晚上,我要回来吃腊肉。”
有一天,我也会变老,我不用着急这一天的到来,但我得停下来,像等等我的灵魂那样,凝望一下身边老去的亲人,路上的老人,多陪陪他们,或者,搀扶上一把。
(重庆 李晓)
读者评刊
江苏 朱进清: 今年第38期《农村人情账:一家有请百家愁》一文,使我想起了一句俗语:解铃还需系铃人。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因此,人情往来乃正常的交往。但是,凡事得有个度,人情往来亦如此。如果超出了这个度,就会演变成沉重的家庭累赘和经济负担。重庆市巫溪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的办酒席盲目讲排场、搞攀比,结果是比伤了元气,其教训是深刻的。向大操大办开刀,必须从党员干部做起!该县使出了杀手锏,出台了《严禁党员干部职工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办法》,规定除婚丧嫁娶外,党员干部严禁借其他事由操办宴席,首先带了好头。
同时,发挥德高望重、群众信任、热心帮忙的“地方贤达”统管大小事务,这个人在当地被称为“总管”的作用,以他的身份办一场节俭酒席,起到示范作用。一是免除帮工赠品,二是减少菜量,三是改变酒水供应方式,四是免去烟花爆竹。这样一来,没了攀比,迎来送往的次数自然也减少了,人情债迅速降温乃情理之中的事。它改变的不仅是陈旧陋习和观念,更是良好风气的形成。因此,解铃还需系铃人。农民朋友自我松绑是主因,自己要解掉人情重负这个“铃”。
《读者园地》征稿启事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为增强编读互动所增设的《读者园地》版块,其设有“读者来信”、“读者评刊”、“原创天地”、“读者诗词”等栏目,如果您有相应作品渴望刊登,或有建议和意见想要表达,均可与我们联系。
参与方式:目前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到指定投稿邮箱(请在邮件标题上标明“读者园地”字样,并请留下包括电话在内的详细联系方式)。
栏目主持人:刘黎
投稿邮箱:
greenhome123@126.com
新传奇杂志社
·读者诗词
秋访香山
(樊 晖)
秋高气爽探西山,
叠玉砌金拥霭岚。
几处黄花方吐艳,
满目红叶正流丹。
峰峦迤逦龙蛇舞,
林木葱茏鸟雀喧。
伫立亭阁舒望眼,
京华雄姿彩云间。
重阳节观
老龄夫妇垂钓
(朱成芳)
秋高气爽艳阳照,
翁媪相扶俩钓鳌。
头着草帽身穿袄,
手持钓竿目盯漂。
蹲身形似斑鸠鸟,
收篓只有猫鱼条。
为钓情趣无烦恼,
愿抛尘事乐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