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5-05-30 10:48:04郭磊磊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40期
关键词:舞女荷塘荷叶

郭磊磊

四川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创新思维,教会方法也很重要。让学生丢掉过去的思考“习惯”,摆脱思维单向的干扰,进行“反向”、“多向”、“发散”、“超前”、“综合”、“变异”、“变通”思维。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鼓励质疑,探讨疑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指出:“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创造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质疑问难的过程是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探疑,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四、利用“空白”、发挥想象

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往往通过“空白”给欣赏者留有想象的空间,造成巨大的艺术魅力。像维纳斯女神雕像那两条断手臂,像中国画画面上留出的大片空白,都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想。语文教材中那些名家的名篇,独具匠心,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空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去思考、猜测、联想、填补,促成“完型”,将会收到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舞女荷塘荷叶
小荷塘
荷叶像什么
热闹的荷塘
民国时期上海舞女收入及影响因素考察
——兼谈民国时期上海舞女的职业身份
也谈﹃舞女大班﹄
南方周末(2021-03-18)2021-03-18 11:21:46
荷塘
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3:42
荷塘三记
华人时刊(2017年15期)2017-10-16 01:22:26
荷叶圆圆
赏析《伊豆的舞女》中的悲与美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6:02
荷叶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