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申报课题的现状研究

2015-05-30 08:00金蒙稍
俪人·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申报课题大学生

金蒙稍

一、背景介绍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无国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显,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的结合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新形势。 创新人才培养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与目标。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深化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2007年启动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验计划》,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您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高校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能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技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科普宣传等活动的开展为引导大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课题研究是高校科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重要渠道。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还能在过程中很好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能增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于一个人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二者的获得与提高必须通过实践来达到。一项课题研究的进行,同学们要组队参赛,需要进行整体方案的讨论以及具体分工,合作完成整一个的项目。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分歧,这时候就需要成员之间很好地沟通,相互之间的理解。课题研究为培养大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大学生课题申报的现状

(一)申报课题的前景

大学生创新性课题的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国家的决心和支持力度都很大,但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如何保障课题计划的实施,使其发挥作用,都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

有学者认为,在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人才,大学生教育中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服务于这个核心,但是,由于大批学生将本科教育的主要时间用于课程学习、兼职、找工作等事务上,系统的科研能力训练仅靠自身摸索和导师随机性的辅导,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其科研现状不容乐观。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的科研现状、参与课题总体不容乐观、课题学术水平不高,重复性无效比例大、文科硕士生科研能动性差、科研管理不科学、科研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导师对研究生指导不足、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差异大、低年级科研发展不大等。夏世龙认为在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方面,农村的硕士生较城镇的大学生有优势,没有参加过工作的大学生弱于参加过工作的大学生;在导师时间、精力和培养能力一定的前提下,学生总数的偏多和指导时间的偏少势必会降低对每个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申报课题的成果预期分析

由文献可得,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参与趋势相似,三个年级的学生对参与大学生项目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比例均超过90%。其中,2009级学生中有约21%的学生对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非常感兴趣,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参与兴趣。这也体现了三年级学生因此处于专业学生的核心时期,对于实践机会更加重视,参与积极性更高。有趣的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期望却有所不同,高年纪的学生大多数选择了“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不利于利于个人择业或升学”,这可能是由于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和毕业,其功利性需求降低;但是可能是由于项目的满意度降低,并因而产生消极态度。

四、价值与反思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理性

从价值理性的角度来审视,申报规划课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申报者对自身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的全面反思和梳理。

首先,申报者在课题设计过程中,必须面对过去,回顾和总结以往的研究历程,根据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寻找自己的研究优长,从自身研究的轨迹和积累的观点、资料、数据中,逻辑地提出和设想自己准备和可能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并以此为据,确立申报的主题和内容。

其次,要求申报者必须面对现在,从个人、地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范围,审视自身所准备申报课题的可行性和价值。

第三,申报者必须面向未来,通过对于自身研究目的及其所可能产生成果的透彻理解与清醒把握,自觉地、精心地设计和规划研究过程,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理论研究、材料归纳、经验提升和学术创新工作,并且在这种实践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二)对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反思

第一、忌跟风,重实效

由于组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已成为教学水平的一个指标,由此出现了有此学校将学生的科研立项不是走向“普遍化”、“政策化”的误区,就是将其推向“特殊化”、“另类化”的边缘。有些教师强制要求,盲目开展,导致学生研究质量不高,师生疲惫的惨状。其实课题研究对学科和参与人员的选择性比较高,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进行组织,追求学生综合能力及研究的质量和水准的切实提高。

第二、合理匹配,团队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大学生课题研究,成员的匹配与团队的沟通合作需要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的组织要注意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根据大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性的发展水平,学习方式从低到高可分为以接受教师讲授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堂讲座之类的自主性学习,以及实验、实习等自主程度较高的研究性学习阁。一方面,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安排课题任务,另一方面,课题组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差异,应该有效分工,实现三种学习方式相匹配,以促进组内成员相互取长补短,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科学研究素养。小组的沟通合作能力决定着课题开展与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应该在促进小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申报课题大学生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