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现状和前景

2015-05-30 07:08胡汉彬叶永光莫雪婷
2015年5期
关键词:黎锦文化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

胡汉彬 叶永光 莫雪婷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尤其是其市场化现状和前景,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锦”为例,指出了目前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黎锦;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文化创意产业

前言

中国历史悠久,自然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具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和文化技能资源,如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歌舞等各种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人文资源都是创意灵感和产品的重要来源。海南省是一个文化大省,旅游经济近年来发展繁荣,蒸蒸日上。黎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资源的亮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黎锦的市场化现状简介

1.黎锦的起源与现状。黎锦,古称“吉贝布”、“崖州被”、“棉布”,是海南岛黎族的一种特色花布,是记录和传承黎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史书”。

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黎锦传习所资金不足,天然纺料、染料缺乏,黎锦技艺复杂难学,传承人体系存在不足和保护意识欠缺,法规、政策不完善,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不完善等。在市场商品中,由于黎锦制作成本高,出售价也高,推销困难大,使得黎锦产品吸引力弱,市场竞争力弱,黎族织锦技艺不断走向衰落。

2.保亭县黎锦的市场化的现状简述。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全海南黎锦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地之一。近年来保亭县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发展绿色文化产业。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将黎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为民族风情体验产品、特色节庆旅游产品等文化创意产品。

但黎锦的现状不容乐观,现在真正的黎锦很少或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进入海南旅游市场,目前充斥海南旅游市场的黎锦大多数为仿制的赝品。目前主力从事黎锦技艺工作的还是黎族妇女们。因为纯手工制作,生产周期长,因此价格也相应不菲。因后继无人,黎锦技艺陷入濒临失传的困境。此外,黎锦还面临着缺乏原创性,品牌竞争力弱,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和制度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黎锦的未来让人担忧。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力度,引导鼓励具有市场潜力的工艺美术行业等加快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当务之急。

二、黎锦市场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保护和开发黎锦的工作正在不断发展,但是从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黎锦市场化发展还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资金匮乏、设备落后。现在海南黎锦的主要纺织工具还是传统的踞腰织机,属于一种最古老的纺织工具,用这种工具织锦劳动量大,效率低,据盛达达黎锦工作室的卢经理介绍,一块长2.3米,宽0.3米的黎锦工作人员要10天才能织出来。用这种古老的工具纺织很难使黎锦走上规模化的道路。

2.缺乏创新。传统黎锦以表现黎族生产生活的场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现在黎锦依然是这些图案花纹,刻板的模仿,没有丢掉传统的包袱,图案上没有创新,产品单一。

3.保护意识淡薄,假货泛滥。目前真正传统意义上的黎锦在市场上已属凤毛麟角了。一些产品虽说是黎锦,但只是保留了黎锦的织造方式,无论图案还是材质都不能和传统的真黎锦相媲美。还有更差的其实根本不是黎锦,而是岛外运入的纺织品,旅游市场上充斥的多为此类。

4.后继缺人,原料匮乏。根据2005年海南省关于黎锦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纪录,海南省黎锦的主要传承人仅有47人,而且年龄最小的也已经37岁。如果今后黎族妇女不再学习了的话,以后黎锦这项古老的纺织技艺将无法再传承下去。另外就是黎族地区多年生的棉花在黎族地区也是零星分布,外来棉纱已经代替土棉纱,而且染色的植物也越来越少。黎锦传承人出现“老龄化”趋势;口传身授方式的不足以及黎锦的传承中没有文字与图案的记载;黎锦技艺复杂难学,黎锦传承人培养的途径单一等。

三、可行性建议和未来发展举措

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努力,需要社会的合力。

1.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打造海南黎锦品牌。每个方言的黎锦都具有原生态和原生地这些特点,我们只有认真地调查研究,挖掘整理,才能有效地抢救古老黎锦工艺,在此基础上,生产出原生态、原生地、“原汁原味”的传统黎锦。首先要观念创新,突破传统的包袱,使黎锦融入平常生活。同时,海南黎锦应树立品牌和信誉意识,讲求质量,争创品牌,树立形象是黎锦生产企业的必走之路。

2.民族地区学校,特别是高校可以开设相关专业,培养黎锦纺织人才。在学校设置黎锦学习与研究专业有很多优点。首先,可以聘任民间老艺人从教,在解决他们自身生活问题的同时把黎锦这项古老技艺传承给下一代,还可以在学习、研究黎锦的基础上创新黎族服饰。其次,要增加市县级黎锦传承人的数目,并使传承途径多样化。

3.政府重视,实施税收保护措施。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之前,黎锦不曾有企业化的运作,税法对它也没有相应的解释,而按照现行税法,企业要纳双向税,这对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措施,使企业能健康发展。

4.出台黎锦保护的相关法律,使黎錦的保护工作有法可依。目前市场上黎锦工艺品的赝品化是人们过度追求利益的结果,这种掠夺性的开发是涸泽而渔。只有保护真正的黎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才能促进黎锦的正常发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和保护机制。

5.开拓市场。黎锦必须走向市场,而不是“等”人订货,必须主动出击。海南是旅游大省,我们应抓住这样的大好形势,生产出大量的黎锦工艺品投放到各旅游景区。笔者在保亭槟榔园景区的调查中发现,各种黎锦小工艺品深受旅游消费者的青睐,所以黎锦开发的前景一片大好。一方面政府应从引导、宣传、组织和扶持黎锦市场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力避恶性竞争的干扰。二是强化市场管理与净化市场服务,完善市场功能管理与服务上的规范化、高水平。

6.企业和大学、科研所密切合作,建立产学研创新通道,为黎锦的创新出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保证,可用派出去学习,请进来辅导等多种方法,全方位提高研发和生产骨干的全面综合素质。发展文化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本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对保护和传承织锦工艺也能起到推动作用。

四、结语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逐步走向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市场化经营困难和濒临失传的尴尬局面,前景令人担忧。市场化无疑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动力源泉。黎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性、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融资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通过对黎锦的市场化的现状和前景的研究探讨,可以深刻了解其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并探索解决之道,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启发。(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海南民族研究所.越过山顶的铜锣声[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2]林毅红,程伟.嬗变.交融.创新——略谈海南黎族织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贵州: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第3期.

[3]姚丽娟.黎族独特的民间手工艺术[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31卷.

[4]中国近代纺织史编委会.中国近代纺织史[M].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10.

[5]海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民间手工艺).2005年9月10日.

猜你喜欢
黎锦文化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锦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