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珺
摘 要:预算体系的管理功效会受到企业文化、外部市场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因此处于不同经营环境的企业应根据具体的环境选择相应的预算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最大化预算管理的作用。本文总结了传统预算管理体系的改进方案,以及预算管理实施环境和战略思想对预算管理精细化实践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预算管理体系的本土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责任预算;全面预算;作业预算;战略预算;超越预算;经营环境
一、引言
预算管理的功能有沟通、协调、计划、资源配置、经营控制、业绩评价和激励功能,即决策与控制。然而在真正进行预算管理时其功能的发挥会受到企业文化、外部市场环境等的制约(佟成生等,2011)。具体来说,我国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出发点、信息化水平、预算监督评价以及矫正力度的差异等使得“外来化”的预算管理方法“本土化后”的效果千差万别。同时,由于不存在一个万能预算管理体系,即使预算方案的流程大致均为编制预算计划、执行、监督、矫正执行偏差以及根据执行结果实施奖惩等,不同的预算管理方案均有特别之处。因此,为通过预算促进企业业绩以及价值的提升,必须充分认识到不同预算体系的特征及适用条件,辅以对本企业的战略实施目标、管理控制需求、组织架构以及企业文化的谙熟于心,进而做出适应性方案的抉择及推行路径的设计。
本文将以预算管理方案的适应性为衡量指标,探讨预算管理体系的本土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我国预算管理的现状
预算管理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为:一是责任成本管理制度已被我国集团公司的基层单位普遍采纳为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二是资金预算成为我国集团公司高层整合集团的常用手段;三是利用内部银行与财务公司、外部银行和互联网结合的财务结算方式以及集中会计核算监控资金预算执行的效果;四是利润预算与资金预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结合了战略、业务指标、激励制度,形成了以预算管理为主导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到来,组织转型将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这也要求预算管理做出必要的调整,以适应新型组织管理的需求(薛绯,2013)。但是在某些企业中,甚至传统预算也不到位。例如监督预算执行与会计核算、财务结算,在很多企业还是“两张皮”,预算管理活动仍有完善空间(贡华章等,2008)。
三、对传统预算管理的改进
为了使预算管理更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管理,学术界在吸纳多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将预算管理置于一个庞大的系统中来研究,使对于预算管理的研究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而不是就预算而论预算(Ekholm et al.,2000)。实务界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已提出的预算管理改进方法主要是“改进预算”和“超越预算”。改进预算是由美、英两国专家提出,对传统预算管理框架进行改良。改进预算的方法包括零基预算、作业基础预算、项目基础预算等,尽管这些方法在某方面的优势明显,但由于这些方法对应用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因而未被普遍釆用(马良渝等,2008)。超越预算主要由欧洲的实务界提出,倡导以授权和分权形式进行业绩管理,主张企业各决策部门不编制预算,寻求替代传统预算的可行办法。(杰里米等,2005)。超越预算方法削减了财务计划流程,增加战略陈述、报告和报酬机制等更有效的要素,实现了财务要素与战略要素的有机结合。然而目前,传统的年度预算在企业管理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少数企业以新的战略管理工具取代传统预算,国内的实践也表明,责任会计、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业绩计量与激励机制仍然是我国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李志斌,2006)。因此,尽管传统预算体系仍然是企业最常用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但考虑到其诸多弊端,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根据权变理论,为使预算管理系统与权变因素良好匹配,企业应根据其所处的经营环境,恰当地选择预算的相应功能。因此,下文将论述企业如何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战略规划,选择适应的预算管理体系:
(1)行业的竞争程度与预算功能的选择。Hansen et al.(2004)对环境、预算使用的动因、业绩和组织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系统研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预算的动因不同,当企业所在行业竞争激烈时,以控制为目的的预算强调信息,可能导致不正常的管理行为,此时预算应发挥决策功能、更关注目标的沟通与战略的执行、弱化业绩评价功能。而行业竞争不太激烈的公司预算应发挥控制功能。
(2)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与预算功能的选择。经济、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会使以业绩评价、控制为目的的预算目标变得过时,结果的变化可能会超出预先评估的控制。在高度不可预知的环境下,预算系统将变得不能为控制和业绩评价目的提供服务(Chenhall et al.,1986)。预算之所以能作为业绩评价的标准,就是因为预算具有较可靠的预测功能,而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未来的多样性和不稳定性使预测的可靠性下降,从而导致预算差异,降低预算的业绩评价功能。因此,公司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程度高时,预算应发挥决策功能;相反,公司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程度低时,预算应发挥控制功能。
(3)融合战略的预算管理体系實践。企业战略是动态管理的过程,其目标是使企业自身条件与环境相适应,以求得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公司战略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一般来说,实行低成本战略的企业追求低成本、规模经济、标准化的任务环境和无差异的产品(Porter,1980),其产品范围一般较窄,产品市场发展较慢。采取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更注重开拓产品市场,追求更优的产品特征、改良顾客服务等。在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过程中,后者明显比前者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采用差异化战略的公司预算应发挥决策功能;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公司预算应发挥控制功能。
在战略制定过程中,企业既需要企业的内部信息,更要充分了解有关顾客和竞争对手的外部信息,以帮助企业的领导者了解情况、进行战略思考,以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地向前发展。因此融合战略思想的预算管理体系还应兼具风险管理、竞争对手分析以及预警分析的功能(汪家常等,2002)。
四、结论
正是由于传统预算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预算管理理论与实践才有不断更新、完善的可能性。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效服务企业管理,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应不断修正,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并且预算管理应以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才能帮助企业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此外,我国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在已有预算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自身的本土化预算管理体系,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价值链”的改进与完善,打造其长期竞争优势,以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地向前发展。(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参考文献:
[1] 佟成生,潘飞,吴俊.2011.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决策,抑或控制?[J].会计研究,(05):44-49.
[2] 贡华章,于增彪,刘强等.2008.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引进与发展——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J].会计研究,(09):17-25.
[3] 马良渝,罗玫,文佳.论超越预算与改进预算的融合[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3):84-85
[4] 杰里米·霍普,罗宾·弗雷泽等.超越预算:管理者如何跳出年度绩效评估的陷阱[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5] 李志斌.组织转型视角的预算管理研究[J].会计研究,2006(11):53-61
[6] 薛绯.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3.
[7] BG Ekholm,J Wallin.Is the annual budget really dead?[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0,9(4):519-539.
[8] Hansen S.C.,Stede W.A.Multiple facets of budgeting:an exploratory analysis[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4,15(4):415-439.
[9] 汪家常,韩伟伟.战略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2,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