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络
短短几年间所反映出来的互联网经济的狂热与风险,足以让创业者警醒。
许多失败总会造就一次成功。
近年来,一大批80后、90后加入创业大军,他们中很多人屡败屡战,仍然在执着地坚持着。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正所谓成功之路大多都是相似的,而失败的路各有各的经验和教训。
事实上,一出生就顺风顺水的创业者并不常见,就连雷军、周鸿祎、刘强东这些互联网大佬也都经历过血的教训,不过他们并没有因为一次的跌倒就一蹶不振,而是从失败中总结吸取了不少创业的经验和教训,并重新振作起来。
屡败屡战的成功者
在大学时,雷军读了一本讲述盖茨、乔布斯早年创业传奇的书《硅谷之火》,对他有极大触动——“我深深地被乔布斯的故事所吸引。在武汉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的每台电脑上,梦想创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
于是,他在大四和三位朋友创办了三色公司。可惜的是,这家公司半年就被迫解散了。对此,雷军有了三点反思:一、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二、要有前瞻的市场意识;三、要有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
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也曾经历过创业的失败。
在南洋理工大学读书时,陈欧凭着一台电脑,搭建起了一款在线游戏平台GG。凭着职业玩家的身份,陈欧邀请了两位从未交手的顶级魔兽高手:WCG冠军Moon和ESWC冠军进行巅峰对决,而对决的平台就是GG。这为他赢得了第一批用户。但随着用户量的增加,并没有资金储备的陈欧日渐窘迫,能拉到的赞助杯水车薪,投资人又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不屑一顾。这让GG的发展举步维艰。此后,陈欧引入一位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并出让了部分股权。随后,这位职业经理人引入其他天使投资人,通过运作,使陈欧手里的股权只剩下30%多,失去了对公司的掌控,最终被排挤出公司。
第二次创业,陈欧在国内成立了一个游戏公司,商业模式模仿美国,在社交游戏中内置广告。但是由于国内市场与美国差别较大,这个公司很快也宣布破产。
这两次创业失败让陈欧有两个收获:一、公司需要有件看的股权组织构架。二、单纯照搬国外模式行不通。
不要轻易说放弃
2003年冬天,在美国读博的王兴向导师请了一个长假,回国创业。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项目之后,王兴发现学生之间的熟人社交是一个可切入的点,于是便着手打造校内网。
在网站界面上,他们抄袭了Facebook,被大家所诟病,但由于Facebook的设计十分人性化,所以相对独立设计界面的竞争对手,校内网的用户体验是最好的。这为他们留住了很多用户。
当时北京地铁不方便,去火车站坐车十分麻烦。所以在放寒假期间,王兴在清华、北大、人大发起了一个注册校内网,免费乘大巴去火车站的活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凑足50人便发车。
为了凑足人数,学生到处宣传,拉老乡注册。更有些男生为了跟一位姑娘认识,不坐火车也要坐大巴去火车站。凭借此举,校内网弄来了8000种子用户,大家开始在这个网站上活跃起来了。
但是,由于初次创业,王兴并没有自己的理论,对互联网的认识并不深入同时缺乏明确的营利模式,资本方并不看好校内网这个项目。最后资金链断裂,内部团队产生争执,王兴只能被迫将其出售。
而这个项目的失败,给了王兴如下启发:
第一、创业团队必须分工明确,CEO必须解放出来,关注整个业界、时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第二、快速推广很重要。
第三、不需要盲目的自我创新,快速学习别人的优点。
第四、应该尽早接触资本,放低姿态,做一些妥协。
第五、必须和信任的人一起创业,唯有信任才能在遇到低潮的情况下,让团队坚持稳固。
在做360之前,周鸿祎曾做过一个搜索引擎叫3721,而百度也推出了类似服务。双方竞争激烈相互争夺地盘,于是周鸿祎在3721的客户端中加入了一个模块,专门用来删除百度的客户端。而这个模块,是无法删除的。这也给周鸿祎留下了“流氓软件之父”的称号。
这一错误的开始之后紧接着又是一错误的决策。周鸿祎称当时就觉得百度有了搜索模式比自己更好,而且当时中国互联网也十分低迷,所以他在市场占有率高的情况下,选择把3721卖给雅虎。导致搜索这块10亿美元的市场,最后被百度占领。
对于这些往年经历,周鸿祎称:大家做事情不要只盯对手,一定要盯住用户需求,而且一定要坚持住自己的事业,不要轻易说放弃。
“彻底崩溃”的反思
还有一些人的创业案例,很难用“失败”去定义。
快书包CEO徐智明近日在微博上公开“叫卖”快书包,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创业公司,曾试图成为“网上7·11”,并以“一小时到货”的配送服务被人们所熟知。但眼下,快书包的资金链已接近断裂,徐智明正寻求将快书包出售。
徐智明在博客上撰文称:“快书包2010年上线,到2013年,总共获得了1600万元的投资,加上先期我自己投入的100万元,以1700万元的投入,运营七城市一小时到货的业务,确实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到2014年5月,因为资金紧张,我不得不裁撤了技术团队,希望保住一小时到货的配送队伍,以保持一小时到货业务。但虽然业务在增长,毕竟还达不到盈亏平衡,所余资金,也只够支持配送业务到2014年8月底。到9月初,我不得不在各城市一小时到货业务量均有大幅增长,北京业务已接近单城市盈利的情况下,忍痛裁撤了配送队伍,暂停了一小时到货业务,缩减规模,以待时机。”
与徐智明仍然看好快书包的品牌价值不同,陈年对“彻底崩溃”的凡客反思更为激烈:“现在回想起来,公司越热闹,烧钱混日子的人越多。凡客曾经为了达到年销售额100亿元的目标,倒推需要扩张多少品类、多少SKU(库存量单位),需要有多少人去承担这样的业务量。按照一个人管七个人的原则,公司就要有几十位副总、两三百位总监。”
2011年陈年曾经放言:“我希望将来能把LV收购了。”现在,凡客只剩下不到300人,做衬衫的核心团队只有7个人,但业务运转得很顺畅。
凡客的崛起与衰落,令无数人扼腕,但如同现在陈年的反思一样,四年前,凡客跃进、陈年狂热、行业里一片叫好,谁会预料到凡客如过山车一般的跌宕起伏?也没有人想到,就算有雷军的“加持”、雷军、陈年两人在办公室喝酒到天亮的“痛定思痛”,也未能让凡客免于大厦将倾。
而回头来看凡客以及“凡客们”的发展路径,从扩张到收缩,从激进到蛰伏,短短几年间所反映出来的互联网经济的狂热与风险,足以让创业者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