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没有莎士比亚,却有全球知名的莎士比亚书店。
是的,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恐怕是全世界最有名的书店。走出巴黎圣母院,过一座桥,就可以看见位于塞纳河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黄色的招牌,深绿色的店面,外头放着许多书。也许有人亲身拜访后,会有点疑惑于这间书店『世界最美』的赞誉,因为它明明就很老旧,毫无现代书店的整洁明朗之感,但莎士比亚书店独有的精神气质,以及几十年来它带来的故事,却是无法比拟的。
第一代“莎士比亚”,英美文学家的天堂
“莎士比亚书店”,这个名字曾是全巴黎艺术家和作家的天堂。第一代莎士比亚书店的创办人是美国人毕奇女士,1919年她在杜普特朗路上开了最早的莎士比亚书店。书店专营英文为主的书刊杂志,同时也提供借阅,书籍都是印刷质量很好的版本,并且体现着毕奇女士的品味,她热爱现代派作品,还有《查泰来夫人的情人》这样的禁书。由于店面太小,三年后她把书店搬到欧德翁路上,这间隐蔽在街角的书店很快地成为流连在巴黎的英美作家的聚集地,海明威、乔伊斯、庞德、菲茨杰拉德夫妇都在这里花掉了大把时间讨论文学,海明威曾经在《流动的盛宴》里描述莎士比亚书店是个“温暖、愉快的地方,冬天有个大火炉,满桌满墙的书籍,橱窗里的新书,墙上挂满各个时代伟大作家的照片。”
二战期间,德军占领巴黎,书店被查封。德军溃败撤出巴黎时,海明威嚷嚷着要去单枪匹马解放书店,但因为各种原因,毕奇女士始终没有将书店重开。
第二代“莎士比亚”,文学青年的家
好几年后,另一位美国人乔治·惠特曼取得毕奇女士的许可,在巴黎圣母院对岸,面对塞纳河畔的地方重新开起了莎士比亚书店——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莎士比亚书店。他在书店和图书馆之外又加了一个旅店的功能。店里挤出一些地方放了床铺和简单的生活用品,接受年轻的作家免费留宿,条件是每天要读完一本书和在店里面帮忙。书店的规模持续扩张,每一次扩张,乔治一定增加床位。
电影《Before Sunset》的开头,男主角举行新书讨论会并与女主角相隔九年后重逢的地方,正是莎士比亚书店(而且他当时也是投宿在书店阁楼)!后来伍迪·艾伦2011年大获赞扬的《午夜巴黎》中,我们也能看到莎士比亚书店的身影,它充当了男主角在巴黎闲晃时的一个背景。
如果你现在走进莎士比亚书店,会发现它与我们所熟悉的书店不完全相同。里面的书不像一般书店那般整挤地陈列,而是几乎堆满整个空间,四周的书架上、中央的桌子上摆满了书,有新有旧,但这里的每一本书好像都因为在这个书店而焕发了别样的光彩。
书店里某扇门上方可以看见这句话:“Be not inhospitable to strangers, lest they be angels in disguise。”(不要冷漠地对待陌生人,因为他们有可能是天使所乔装的。)这句话完全体现了乔治的想法,莎士比亚书店为热爱文学的人在巴黎创造了一个家,一个温暖、友善、充满故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