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京剧梅派艺术特征

2015-05-30 23:22商瑜泽
东方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梅兰芳京剧

商瑜泽

【摘要】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演变中绽放出了夺目的光芒,其中京剧在戏曲各大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梅兰芳先生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对京剧男旦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梅兰芳大师对于男旦艺术的改革与深入研究让我们赞叹不已,其勇于改革与乐于创新的精神促使男旦这门艺术门类在上个世纪初期在全国迅速流行发展起来,并且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京剧艺术中拥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在前辈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以梅派艺术为出发点进行阐述,从梅派艺术的改革、唱腔艺术特征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戏曲流派;京剧;梅兰芳;男旦艺术

京剧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大师,其中以京剧的“四大名旦”最为著名。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大师开创了京剧男旦艺术的鼎盛时期,梅派艺术在其努力发扬下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人们的喜爱,从而开辟了戏曲流派一个新的方向。

一、梅派艺术唱腔的改革

(一)梅派艺术之兴起由来

京剧诞生于1840年左右,在早期处于主流地位的是老生唱腔,当时以旦角为主要角色的剧目在京剧总剧目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男旦角色更鲜少。直到上个世纪初,京剧男旦表演在梨园中大获成功,首次出现了 “生旦并重”的崭新格局,其中以“四大名旦”最为著名。梅兰芳先生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对之后不同风格流派的形成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复杂的社会背景和阶级冲突促使了男旦文化的诞生。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男旦艺术被视为封建文化遭到封杀,男旦培训课程也从全国各大戏校中取消。改革开放开始后,京剧的舞台也被开放,舞台上又出现了男旦的身影,但却伴随着各种不同的争议声。近一百年以来,关于乾旦和坤生两者的争议一直都不曾停息过。在梅兰芳先生的努力改革下,京剧艺术中的旦角行当在二十世纪初迎来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时代。梅派艺术也在时代的不断地变迁与社会不断发展中确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重要地位。

(二)对于传统唱腔的突破

从1914到1924年间是梅兰芳先生在创作上的黄金时期,其独特表演风格也在此期間慢慢形成,梅派艺术由此应运而生。梅派选角儿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声音清亮、甜美、宽圆都要具备,特别是清亮、甜美的嗓音为上乘之选。梅兰芳在其艺术生涯前期对于唱腔的创新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戏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梅兰芳在这一时期的新编剧目中尝试了许多新颖不同的唱腔,对传统唱腔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经过梅兰芳先生和他的琴师王少卿的反复推敲实验,1936年梅先生在其编创的《生死恨》中首次运用到了“反四平调”唱腔。同时,梅兰芳先生在传统剧目上也进行了改革创新,为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编创了一系列的新剧,京剧艺术也由此形成了旦角重于生角的局面。

二、梅派唱腔的艺术特征

(一)梅派唱腔的音乐特点

梅兰芳在几十年艺术生涯中创造了数量颇多的新腔,在表演方面更是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京剧的“反西皮”类别有二六、散板、摇板三种,其他类别并不多见。梅先生的“反西皮二六”唱腔首次运用到了《三娘教子》剧中,根据反西皮的特性,以此来表达极度悲痛欲绝的情感。梅先生本身十分热爱这部剧,所以在其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不断对其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京剧经典剧目之一。

在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三堂会审》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唱腔艺术运用了大量的倚音,以前倚音为主,但其中也穿插着为数不多的后倚音。梅兰芳先生唱腔非常优美,其中常常会用到颤音来修饰。除此以外,尾音和压音都属于京剧唱腔中比较常见的腔音,在梅派唱腔中都有较多的运用。压音一般在长时值音中使用,从而可以形成短暂休止,属于青衣行当腔音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尾音一般用在各句或各段的结尾处以此来美化结尾。

(二)梅派唱腔的伴奏特点

1.梅派京胡伴奏特点

京胡、弦子、京二胡、月琴等弦乐器组成了京剧各个行当的伴奏乐队,每种乐器在京剧唱腔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各种唱腔之间的承接过度由京胡伴奏来完成。梅派唱腔与京胡伴奏之间相得益彰,在艺术特点上体现出了融合度高、明晰、简洁、自然的特点。在托腔伴奏方面,非常自然,随意,但却与主腔风格非常相近,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2.梅派京二胡伴奏特点

以二胡来伴奏、衬托各个声腔行当是是梅派艺术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梅派艺术首次将二胡加入伴奏乐队的时间是1923年,梅先生同他的两位琴师经过反复的讨论和试用,将二胡衬托唱腔首先用在了《西施》剧目中。在之前的京剧旦角行当的唱腔伴奏中,京胡与月琴的音色都比较明亮,尖锐,而二胡音色较为柔美稳重,彼此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在伴奏乐器中加入了二胡作为主奏乐器后,取得了很好的听觉效果,梅派唱腔音乐变得更加圆润动听,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京二胡由京胡演变而来,与寻常二胡有着不同之处,经过多部剧目的实践,梅先生的琴师王少卿进一步改进了京二胡的伴奏。

结语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男旦艺术还是有一定的偏见,哪怕是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的,人们的守旧观念极大的阻碍了男旦艺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对于梅派艺术的发展重视起来,使梅兰芳先生等一代大师们的毕生努力可以得到延续和继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在京剧的舞台上,出现一批梅派艺术的优秀传人。

参考文献:

[1]刘彦君.《梅兰芳传》[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龚和德.《京剧男旦的最后辉煌》[J].《中国戏剧》,2001.(3):32.

[3]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4]梅绍武.《我的父亲梅兰芳》[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卢文勤.《京剧声乐研究》[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梅兰芳京剧
梅兰芳评传
熊佛西对梅兰芳的纯艺术批评与梅兰芳的隔空回应
细微见知著,守正出新章——评《梅兰芳·当年梅郎》
京剧表演开始了
关于京剧穿越历史传唱不息的思考
我的京剧之路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