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频 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2015-05-30 10:48
花样盛年 2015年5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者女权女权主义

吕频:2012女性传媒大奖女性榜样奖获得者,为妇女权利工作的NGO人,独立媒体人。

为女权发声的第 21年

2015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争议季。先是学者周国平的一条微博被女网民集体怒呛,紧接着春晚又被爆“歧视女性”嫌疑……毋庸讳言,这两项争议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靶心:女性权利。

纷扰中,女权主义者吕频预言:“接下来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的辩论,因为有的人进步了,有的人还没有。这个时代是否在进步不好说,但我觉得这个时代确实带来了进步的机会。”

这是吕频为女权发声的第 21个年头。

在中国,吕频算得是观点最鲜明、行为最激烈的女权主义者之一。然而,倒退回 1994年,当吕频研究生毕业刚踏入《中国妇女报》的大门时,她从未思考也从未接触过妇女权益问题。报社十年给她的福利,是让她逐渐接触到一些绝少被大众媒体关注的,属于弱势群体的妇女的案例,深思之下,她发愿要为她们做一些事情。

2004年,吕频从报社辞职,做起了自由撰稿人。

一个女人,独居,养猫,无固定生活来源,吕频的生活形态在传统人士的眼中多少有些另类。致命的是,尽管以稿费维生,她发稿却不多。就这样,偏偏吕频还很挑——她只写与妇女权益相关的文章。

比所有大众媒体的消息都早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吕频”词条:妇女权利工作者、独立媒体人。

不喜被贴标签,却也无可奈何。2012年,41岁的吕频终于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身份: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女声网的项目负责人。吕频就顶着这个头衔,组织策划女权活动,写呼唤性别平等的文章,主编独立电子周报《女声》。

2008年汶川地震,为提醒政府对灾害中的妇女权益引起重视,吕频起草了一份《关注灾区妇女的需求和权利》倡议书,详列各种建议,包括救灾物资中妇女卫生用品的发放、灾区妇女生活问题和隐私问题等等,还要求公开受灾妇女的性别比。

她把倡议书寄给发改委,得到的答复是“这是妇女的问题”。几经周折,倡议书在一些妇女权益组织的网站发出来,吕频收到不少陌生人的邮件,他们告诉她,之前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2009年,吕频在网上看见一个受婚姻冷暴力的女子的帖子,她当即给对方留言:“我可以提供帮助。”她帮那位陌生女子请公益律师,一审、二审,一路陪着她打赢了离婚官司,争得了应有的权利。

2011年 9月 3日晚上,吕频半夜赶稿时,偶然在微博上看到了“丽娜华的 Mom”发的家暴受伤照片。“家庭暴力”几个字刺激了吕频的神经,她在微博中寻踪觅迹,很快确定“丽娜华的 Mom”就是名人李阳的妻子。她立即写了一篇短文,发到网上。

这篇短文,比所有大众媒体的消息都早。

她和她的同路者正在创造历史

在中国的记事本上,2012年是不折不扣的“女权行动元年”。这一年,三个孩子的母亲 Kim Lee勇揭名人丈夫对她的家暴;24岁的女孩肖美丽徒步穿越中国,沿途致信各地官员呼吁改变对性侵犯的处理态度;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群女生发起“我的阴道说”活动,把写着“初夜就是个屁”的牌子高高举起……

这一年,敢言更敢做的吕频当然没有闲着。担任女声网项目负责人后,她和同事们组织了一次“受伤的新娘”反伴侣暴力行动。她们花 400多元钱网购了三套婚纱,用红颜料涂成染血的惊悚效果,在情人节当天由三名志愿者穿着“染血”婚纱,脸上涂满“伤口”,走上了北京街头。

这个创意来自土耳其的一组题为“受伤新娘”的照片。有意思的是,后来吕频接触到一些土耳其人,问起这个创意活动,对方竟摇头不知。吕频无奈道:“看来在各个国家,本国的妇女权利运动都是个小众话题,不被大众媒体关心。”

在同事的眼里,吕频是“创意大师”,总能想出许多触动大众神经的活动创意。

为了呼吁改变男女厕位比例,她组织了“占领男厕所”活动;

为了支持《家庭暴力反对法》立法,她组织了“万人签名敦促反家暴立法裸照行动”,带头用红颜料把自己的上半身涂红,头戴大红色假发,拍半身裸照,发上网征集签名;

为了抗议高考招生中男女录取分数不同的现象,她操起推子把自己和同事统统变成了“光头姐”。

尽管这些活动常常只在小范围内受关注,有关方面也往往以“国家利益”的名义婉拒她们的申请和呼吁,但她微笑着说:“绝不放弃。”

2013年初,吕频和伊能静、吴莫愁等人一起登上“网易 2012女性传媒大奖女性榜样奖”的领奖台。网易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她是一个高调的女权主义者,她是民间最坚定的性别平等倡导人——吕频和她的同路者正在创造历史。”

周国平先生,您 out了

吕频戴眼镜,瘦,目光犀利。看见她,总想起她举起上臂模仿那幅著名的美国女权运动海报的样子。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吕频:“她的气场之强,令一个非女权主义者感到元气大伤。聊天过后,会觉得深入骨髓的疲惫……”

这样一个勇猛激烈的女权主义者,让人由衷地好奇她会有一个怎样的婚姻。是的,吕频至今独居,她不愿意别人打扰自己的生活,婚姻生活对她来说是“特别可怕和黑暗”的东西,她无法忍受跟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起,也不喜欢在家庭中担任任何角色。在她看来,人是独立的个体,她就是她自己。

但吕频也承认这是一个个例。她说,女权主义者不是洪水猛兽,她们许多人也有小孩,有婚姻。而且,这些女权主义者的婚姻里面,男女更加平等,女性更加自主,更少有家庭暴力发生。换句话说,能够娶女权主义者为妻的男人,本身就足够包容,足够先进。

显然,有相当数量的男性不会认同这一点。周国平风波就是源于这位学者发微博称“男人有一千个野心,自以为负有高于自然的许多复杂使命。女人只有一个野心,骨子里总把爱和生儿育女视为人生最重大的事情……”招致网友万炮齐轰。

朋友告诉吕频,看了评论就放心了,网友是心明眼亮的。吕频欣慰地补枪:“这一定是好事。这是问题开始被识别、尚未被改变的时刻,辩论会带来震荡,继而带来更多可能。”

她说:“我们对歧视太习以为常,乃至见怪不怪。但是,每个人都可能有脆弱的一面,所以隔岸观火地看他人被歧视未必符合自己的长远利益。而那些站出来指摘歧视的人,当下未必被理解的少数派们,却是为所有人谋福利。”

最后,她饶有深意地引用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诗句:“谁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吕频发声——

何必回避“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这个词更容易被接受,虽然它和“女权主义”其实是一个词。女性主义是友好协商、女权主义是激进好斗,这只是人为刻意制造出来的语言游戏。如果权利很值得鼓励追求,我们又何必回避“女权主义”这个词呢?

被歧视者也相信歧视是天经地义

多少妇女在求职时遭遇过歧视?但至今还没有一桩招聘性别歧视被起诉,没有当事人。不要说什么妇女没有维权意识,只能说,可见性别歧视有多可怕——它让被歧视者也相信它是天经地义及无法改变的。

中国购买玛莎拉蒂的女性数量令欧美相形见绌

她们在自己的生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在正用人世间的好东西奖赏自己。

非主流生活方式不是变态

女权主义不会把女人的生活搞乱,让她们失去做女儿、妻子、母亲的安宁。相反,它不断重申,妇女对家庭的贡献应该得到更多承认,她们在家庭角色中的体验也应得到更多理解。同时,女人的价值不在为他人奉献牺牲,自由意味着看到更多选择后的知情自主,婚姻和传统家庭方式不一定适于所有人,非主流生活方式不是不正常或变态。

女权永不过时

女权永不过时,只是需要更潮的形式。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者女权女权主义
向警予的女权思想
这样的“女权”
一个“女权主义者”的汉朝
女权运动(历史老照片)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114年前,女权先锋与两则征婚启示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妇女运动内部的共识与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