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景
今年6月下旬,我去北京参加一个笔会,闲暇之余,在北海公园偶遇京城的燕子,感到无比欣慰。
那是6月30日傍晚,我下榻在北京西什库大街的一家宾馆,晚饭后,独自一人去北海公园散步。从文津街旁的一个侧门进入,沿湖行,湖岸群芳吐蕊,古木参天,垂柳掩映,游人如织。太阳刚刚落山,天空一片澄澈,清凉的晚风退去了夏日的燥热,林荫深处还能听到丝丝知了的呜叫。
我信步来到北海岸边,只见好大的一片水域,镶嵌在黛蓝色的天幕底下。莹莹的一汪碧波,水天一色,袅袅微风,阵阵涟漪,层层细浪,恰似锦缎上残留下的些许浅浅的折痕,如梦一般在心海里轻轻荡漾。这里没有浪花的喧哗,没有潮水的澎湃,静静的,静静的,像一幅珍藏千年的古画,沉淀遥远的记忆,引人无限的遐思。
正当我陶醉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时,耳畔忽然传来一阵阵“唧唧喳喳”的鸟鸣声。我抬头望去,哇,只见在公园的北边一角,在宽阔的湖面一隅,到处是漫天飞舞的燕群。这些密密麻麻的燕子在空中不停地翻飞,行动灵巧,迅速敏捷。它们时而高飞,像大鹰一样在空中翱翔;时而紧贴水面,像黑色的精灵般一闪而过。它们忽上忽下,忽东忽西,没有固定的方向,没有预设的线路,像在大海中悠游嬉逐的鱼群,还时而发出尖锐而急促的叫声,如一根根钢丝抛人天际,悦耳惊心。
这里是北海公园中著名的景点“五龙亭”,远看一串亭子呈弧形凸出水面,曲桥连缀,五亭翘首,饮虹卧波,飞金走彩,若浮若动,酷似游龙戏水,又如群蛟探海。五亭主次分明,中亭最高,该亭双层重檐,上圆下方,中央藻井有金龙俯首雕饰,据说此亭为清代帝后们钓鱼、赏月、观看焰火的游乐之所;中亭两侧依次对称建有两座重檐四角亭和两座单檐四方亭,这是群臣们陪伴帝后玩耍的地方。也许正是冲着这旺盛的“龙脉”,成千上万只燕子聚集在这片天空叫嚷盘旋,有如百鸟朝凤,又如万马催春,构成了一幅雄浑瑰丽的动感图画。
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一声,两声,三声……千万声,声声入耳,如疾奏的管弦,如沸腾的海洋,跌宕交汇,此起彼伏,令人回肠荡气。每一声嘶鸣还带着亲切的“儿化”尾音,珠圆玉润,涤人情怀。“呢喃”“啁啾”“吱咂”……就是翻遍所有的《中华辞海》,也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象声词来描绘那嘈嘈切切的天籁之音。那叫声,或急促铿锵,或婉转悠扬,或尖锐清丽,或澎湃高亢。或如高山流水,叮咚成韵;或如珠落玉盘,铮然有声;或如玉振金声,余音绕梁;或如繁弦急鼓,涛飞浪卷;或如鸣金戛玉,珠玑玲珑。俨然一场盛大的音乐晚会正在激情上演。在微风中,在湖水边,在楼宇间,在绿荫里,这些成群的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不停地在空中翻腾、穿插、滑翔,如一只只美丽的精灵,在天地间尽情地狂欢、舞蹈。记得今天是周日,难道燕子们也在举行“每周一歌”的周末“PARTY”?
忽然,一只灵巧的燕子从我头顶掠过,只听“唧”的一声,从这边的堤岸像箭一般直冲到对岸的高柳之下去了。我注意到,那碧玉婷婷的柳荫下,不时有几只燕子轻轻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点一下水面,仿佛浣纱的少女,在揉搓一袭的风尘,激起小小的圆晕,一圈一圈地向四周荡漾开去,恰似一朵朵盛开的白莲,如雾一般的朦胧,又恰似梦一般的缥缈。这些灵巧精致的小燕子,长着一身乌黑亮丽的羽毛,配着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形态优美,姿势简洁,凑成了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像一个个不断腾跃、欢唱的小音符,它的每一次轻盈的回旋和优雅的滑翔,都是一行经典抒情的小诗;它的每一声轻轻的惊叫,都是一串吟咏生命的旋律。这些精明的燕子简直就是上天馈赠大自然的最精美的礼物。
我实在惊叹于燕子临空飞舞的优美姿态。微风轻吹,柳丝轻飏,湖水澹澹,天空中不时划过一道、两道、三道……无数道变幻莫测的弧线,或如书画家们笔下淋漓流畅的线条,有“脱如狡兔,矫若惊龙”的洒脱,又恰似舞娘们手中不断腾挪飞旋的彩带,漫天飘飞,艳惊天庭。一种灵动的美、旷达的美、自由舒缓的美,仿佛充斥着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一样,那种舒坦、那种满足、那种惬意,让我们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徜徉北海岸边,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我加快了脚步,经过五龙亭,绕过小西天,穿过九龙壁,从快雪堂、天王殿、静心斋、画舫斋、濠濮间,环湖一路划过去,大致感受了我国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初步领略了中国帝王官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但让我最不能忘怀的还是那些京城的燕子。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燕子,而且是在首都北京,是在被誉为全世界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北海公园里。世俗的人们大都对权力、对地位、对金钱倾慕有加,趋之若鹜。我想,京城这漫天飞舞的燕子不会也是因为这个而云集于此吧,更何况这里的皇权早已成为“昨日黄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如今这里四门大开,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场所了,这恐怕是那些被奉为“九五至尊”的历代帝王们始料未及的吧。
忽然想起了老家的燕子。每年春二三月,成群结队的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在天空中,在稻田里,在屋檐下,在晾衣竿上随处可见。这些燕子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前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前三趾,后一趾;上体呈蓝黑色,略带金属光泽;胸偏黑,并配一蓝色胸带,腹部为纯净的白色。在老家,这些燕子筑巢于墙壁上、屋椽下或横梁间,和村民们择邻而居,相濡以沫,成了乡亲们最亲密的伙伴。小时候,我总喜欢坐在自家的阳台上看那飞来飞去的燕子,它们带着轻盈的剪刀似的尾巴,俯冲在细如花针的毛毛雨中,或是在绚丽的阳光下,怀着简朴的轻梦翻飞在朗朗的天空之上。猛一下,又从天空俯冲到绿油油的稻田上了。有的时候,在村边的电线杆上偶尔憩歇着三五只或十来只燕子,看上去像是几个凝结的黑色标点,似乎在为故乡这篇浓郁的乡情文字标注精彩的说明。
此次北京之行,偶遇京城燕子,如品满汉全席,真是痛哉快哉、其乐陶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