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记者 田怀江)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大竹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经开区管委会)获悉,大竹经开区被列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培育名单,是“四川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规划总面积达40.88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已建成干道20公里,基础设施覆盖区面积8平方公里,实现了水、电等“七通一平”基础配套,入驻项目达90个,建成投产72个,在建19个,2014年新增入驻项目12个(其中工业项目11个),竣工投产项目9个,全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48.6亿元,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7亿元,同比增长10.65%,主营业收入78.78亿元,同比增长9.7%,利税10.5亿元,同比增长10.28%。
据了解,2015年初,经开区管委会按照市县有关工业经济和园区建设“开门红”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及早的深入企业车间和建设工地调查研究,及时组织召开了2015年园区建设工作形势分析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园区2015年“开门红”工作任务,立足抓早抓实,并以“三抓一创”为载体,将全年园区建设的重点工作和“开门红”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领导和相关股室。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市县下达的目标任务。
据大竹县经开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袁秀炳介绍,大竹经开区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该区牢固树立“筑巢引凤”理念,坚持“基础先行、适度超前、滚动开发”原则,着力完善设施配套,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同时,经开区专门为入住企业还制定了一套“一联一代一跟踪”工作法和“1+1+2”服务工作法,为园区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强对企业生产要素的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以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坚持和完善实现企业服务代办事项由点到线一站式服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逐步由线到面全面覆盖,确保入驻企业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坚持优化服务环境
该园区党政干部要坚持推行“一联一代一跟踪”工作法和“1+1+2”工作法, 进一步加强关于企业相关审批事项办事流程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同时继续深入企业一线服务,为园区各个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以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助推入驻企业健康发展。
创新思路 提高服务能力
一加强调研。实行“1+1+2”深入一线服务企业工作法,由1名班子成员带队,1名技术骨干和2名工作人员组成服务小分队,每月至少8次深入车间、工地,实地调查了解企业、项目生产经营、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已累计收集企业在融资、用工、用地、手续办理等方面的问题42个、意见建议16条。二丰富载体。筹建“经开区之窗”QQ群、服务热线电话等服务通道及企业代办服务中心等服务基地,建立企业问题台帐,落实专人负责协调解决,目前已累计协调解决问题36个。三加强监管。对外开通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热线电话,加强对机关党员干部的监督,积极开展干部培训工作,杜绝“吃拿卡要”,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创新“一联一代一跟踪”工作方法提升工业企业服务水平:一是“一联”。建立联系对接工作机制,以“县级领导+园区负责人+N(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企业平台”方式,搭建政企、校企、银企合作平台,为80个重点企业开展联系对接服务。二是“一代”。健全项目审批手续代(协)办中心制度,落实“全程代办式”服务,截至2月底接受40余次代办业务、8次代办项目的咨询服务。三是“一跟踪”。建立全县企业、项目政务服务跟踪制,实行动态管理,从政策、城建、金融、用工等 7 个方面建档归类、责任到人,截至2月底跟踪服务项目或企业建设问题23个,协调资金2.3亿元,政务办理平均提速30%。
"三抓三保"促发展
一抓基础保落地。建成干道20公里,基础设施覆盖区面积8平方公里,完成水、电等“七通一平”基础配套面积1210亩,助推泰卓光电、奈步产业园、川粤国际皮鞋城等12个项目落地建设。二抓资金保建设。积极组织开展5次银企对接座谈会,帮助环州机电等15个企业融资共计5000余万元,为企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三抓用工保生产。组织参与现场招聘会4次,发布企业用工信息1000余份,帮助企业完成招工500余人,有效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
强力破解工业用地瓶颈
一是盘活“用地资源”。大力实施“双挂钩”项目,开展园区工业用地绩效评估,对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启动退园工作,对闲置土地采取整合、收回等措施盘活土地资源 1500 余亩。二是推行“和谐征地”。实行园区征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部门、乡镇领导挂包机制,倒排工期,细化目标;坚持公开征地方案、标准和补偿协议,保障园区企业及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三是实施“借天生地”。实行“规划定方向、项目定土地、投入定面积”的用地模式,推行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提高企业厂房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实现集中、集约、集效用地。2014年1—9月,全县新增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节约用地18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