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亮
摘要:精细化管理代表了当今各行业管理的新思维、新的模式和新的发展方向,它融合于当前正规化和信息化建设之中,体现在各部门全部活动和全部过程之中。加强和推进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提升部队持续、科学、安全发展水平,有效推动整体合力生成,为完成各项工作提供强力支撑,对部门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规划
1 精细化管理要做到“人人有责任”
“众人拾柴火焰高” ,群众是精细化的主体,精细化管理不是管理者的“独角戏”,而应该成为全体被管理者的自觉行动。推行精细化,责任是前提。精细管理涵盖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领域,涉及硬件建设和软件规范等方方面面,实现全面抓精细,责任意识必不可少。无论是工作谋划、组织实施、督导检查还是总结考评,都要吃透上情,摸清本情,抓好结合,依据法规制度和岗位分工,细化工作内容,将工作目标细化成具体的工作责任,并逐级分解,把责任明确到具体单位和个人,让每名被管理者都清楚自己要实现什么目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贯穿全时、渗透全程、无缝链接的责任体系。坚持能级管理,督促每个层次、每个级别按职责抓好落实,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不包办代替,防止“越位”;落实反馈跟踪评估措施,防止“失职”;明确工作链接中的责任主体,防止“脱节”;要分清主管和协管,防止“推诿”;区分执行和监督不同职能,改善评估体制,避免责任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导致监督失效。
2 精细化管理要做到“事事有标准”
“知之深切,方能行之自觉”。精细化管理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要达到这一效果,必须要解决“知”和“行”的问题。通过“学、查、对、改”,做到制度规定和规章制度条条知晓、项项清楚,明白什么是标准,怎样达到标准,自身与标准存在的差距。使每个被管理者做到眼中有尺度,对工作、对事物、对活动、对设置,一看就知道对不对、该不该?达到“标准一口清,问题一看准,隐患一查明”的要求;要结合单位实际,对相关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保证每项设施建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都有具体的指标;每件物品什么材质、什么规格、什么颜色、放置什么位置,都有统一的标准。精细化管理标准不仅体现在抓内务建设上,更体现在每项管理工作的细致、精准、精确上,要明确时间节点、阶段目标和质量指标,搞好过程调控,实施精细指导。同时,每完成一项任务,每接受一次检查,都要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心得体会,多想一想成在哪儿、败在哪儿,标准能不能再高一点,是不是可以更完美一点,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不断提高标准质量。
3 精细化管理要做到“时时有规范”
规范是单位建设内容、程序、方法的统一化、标准化、制度化,落实精细化管理必须强化按章办事、按规操作的观念,走出“散打”误区,坚决克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随意行为。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从制度入手,实现全部活动都能在时空上精确定位,井然有序。坚持通盘考虑、科学统筹、分步执行、协同推进的模式,理清工作思路,形成工作规律,定位工作内容,避免工作无序,互相撞车;坚持全程调控,形成谋划部署、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反馈修正的闭合回路,避免工作脱节,有始无终。要运用好各类会议、检查考核、排查治理、请示报告、登记统计等行之有效的载体,形成程序规范、内容规范、评估规范、记录规范的工作套路,保证“事事有着落、完成有回音、效果有底数、查证有记载”。
4 精细化管理要做到“處处讲规则”
规章制度是实现正规精细的依据,精细化管理要求依“法”决策、依“法”指导、依“法”组织、依“法”规范。实践中要克服随意性,干任何事情,都要按标准办、按程序办、按职责办、按规则办,不能想当然,不能临时动议,不能脱纲离谱,做到事事有依据,件件有出处;要强化尊重法规、服从法规的自觉意识,坚持“法”大于“权”,防止主观臆断、个人独断、以权代法。要强调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在法规面前,不搞变通,不搞选择性落实;要强化执法是责任、是政绩的意识,各级领导要把组织落实法规视为基本职责,把执行法规质量作为考评的重要指标;要强化抓全面抓经常的意识,依据法规调控部门的全部活动,更要保持执行法规的持续力度,克服应急突击,不搞短期行为,走出以教育整顿落实法规的低效行为,避免“一阵风”,努力实现人人知法守规,事事依法规范的长久效益。
参考文献:
[1]吕笑飞.精细化管理在沈阳经纬客运公司企业培训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任冉.精细化管理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08.
[3]何唱.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