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由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社科联和中国档案学会主办,北京市档案学会和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承办的“档案见证北京”文化讲堂,自2010年3月创办迄今已满五年,为认真总结创办讲堂五年来的成功经验,市档案学会日前在京召开了“档案见证北京”文化讲堂专家学者座谈会。北京市档案学会理事长陈乐人、北京市社科联副书记荣大力、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鸣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马素萍、陶水龙,担任讲堂主讲嘉宾的专家学者、档案工作者近40人应邀参加会议。
五年来,文化讲堂始终以拓展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新领域,提高档案工作为首都文化建设服务的能力为立足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大档案历史文化宣传,努力打造北京档案文化品牌,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知识、热爱学习的风气和氛围,彰显了档案部门在促进首都文化发展繁荣中的重要作用。据统计,五年间共有39位专家学者和档案工作者走上文化讲堂,其中19人来自档案部门,占主讲人数的48.7%;20人来自历史研究、文博高校、新闻媒体等不同部门,占主讲人数的51.3%。举办讲座146场,听众达2.3万余人(次)包括离退休干部、退休工人、教师、在职机关干部、编辑记者、在校中小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还有对北京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专家、学者。
文化讲堂目前已成为北京市富有鲜明档案文化特色的学习品牌,成为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一个新载体,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表彰。2011年北京市委宣传部授予本讲堂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活动品牌”的称号;在2012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讲堂得到国家档案局的充分肯定。2013年讲堂又作为北京市申报“全国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的推荐项目。2014年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授予文化讲堂为北京市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奖。
举办讲堂五年的工作实践,证明了档案文化宣传的独特优势和魅力,她可以将尘封的文字记载转变为生动的讲述,把枯燥乏味的档案文献化作感人的故事。档案工作者要从档案资源的管理者向历史文化传播者角色转型,既是职责所在,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举办文化讲堂就是要唤醒尘封的档案,让它活起来、叫它醒过来、把它讲出来,就是利用档案资源积极服务文化建设,拓展档案文化的社会传播。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纷纷发言,他们充分肯定文化讲堂创办五年来取得的成绩,认为文化讲堂是在对传播档案文化具有高度自信和自觉的基础上,努力把档案从档案馆的库房中挖掘出来,让群众感受档案文化的魅力,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认为文化讲堂是利用档案文化资源,积极服务社会、服务首都文化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合唱中,唱好档案声部的创新举措。专家学者并就讲堂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强化讲堂品牌意识,持之以恒做好档案文化宣传工作,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李松龄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