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腹针治疗单纯性肥胖浅析

2015-05-30 10:48:04解晖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5期

解晖

【摘 要】 肥胖成为日益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常见病。针灸减肥有着其独特疗效,尤其是腹针疗法,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核心,以脏腑、经络为基础,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腑、经络及相关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薄氏腹针经临床验证收效较好,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针疗法;单纯性肥胖;脏腑经络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036-02

Abstract:More and more people suffer from obesity ,Obesity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People's Daily life.Abdominal acupuncture ,which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rapy that includes Zang-Fu and meridians,has good effect on the simple obesity .Many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by the Abdominal acupuncture are changing their bodily form.The acupuncture technique is worth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

Keywords:Simple obesity;Abdominal acupuncture therapy;Zang-Fu and meridians

近年来肥胖的人群在不断增加,肥胖症成为日益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常见病。单纯性肥胖症是肥胖症的一种,是指因热量摄入过多或消耗相对减少,而造成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导致体重超常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体重增加[1]。目前治疗肥胖的方法有运动、节食、药物、手术减肥等。但是运动难以长期坚持,而长期节食、药物、手术减肥不利于健康。因此寻求一种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痛苦小的绿色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在临床上广为运用。

1 中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中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较早,《素问·通评虚实论》中的“甘肥贵人,则高(膏)粱之疾也。”即指出多食多饮,致膏脂堆积于体内而致肥胖。朱丹溪认为“肥人多湿”,张景岳认为:“肥人多有气虚之证”,陈士铎的《石室秘录》有论“肥人多痰,乃气虚也则气不能行,故痰生之。”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亦云“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中医认为肥胖与脾虚、痰湿、湿热、气滞、血瘀、肾虚有关。具体病机演变多是素体脾虚失运,使痰湿内滞,或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导致水谷精微失运,化为膏脂和水湿,阻滞气血,而致形体渐丰,日久导致脾肾两虚,主要累及脾胃、肝肾,每多虚实相兼[2-5]。

2 薄氏腹针的理论基础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法很多,腹针疗法是医生在临床中推崇的针刺手法之一,且更为肥胖患者所接受,并且能在治疗中保持良好的依从性。腹针疗法是由薄教授创建的一种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来调节先天、后天经络的微针系统腹针疗法,对全身慢性病、疑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具有广泛的适应症。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核心,以脏腑、经络为基础,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腑、经络及相关部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疗法[2]。腹部以脐为中心,上属阳,下属阴,腹中属阴,腹外属阳,左属阳,右属阴。通过腹部来调整阴阳,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腹针疗法的基本原则[6]。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肚脐系统,以神阙为中心,通过刺激腹部穴位即神阙系统,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而腹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正是通过多系统、多功能的综合调整,特别是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整作用来实现的[7]。

腹针疗法的穴位分布主要位于腹部,腹部为阴经及胃经行经之地,主要有胃经、脾经、肾经(冲脉)、任脉等经脉。腹部亦聚集了主要的运化水液的脏器,为肥胖症湿停气阻之病症所在部位。以上脘穴为上点,以中极穴为下点,以左右大横穴为侧界,此区域上腹部主要分布着胃、脾、肝、胆等脏腑,下腹部分布着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等脏腑。同时腹部是脏腑募穴分布的主要区域,脏腑的募穴是脏腑经气结聚的地方。腹部为脏腑和四海中水谷之海与十二经脉之海所在的位置,十二经脉、任、督、冲、带脉均通过经脉循行或脏腑络属与腹部联系,因此腹针疗法治疗内脏疾病具有选穴处脏腑最集中、途径最短的优点[2-6]。

3 薄氏腹针处方及方解

腹针取引气归元四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均为任脉的穴位,任脉与督脉相表里,其中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有水谷之海之称,具有健脾化痰湿作用;下脘穴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气海为肓之原穴;关元为小肠募穴,足三阴与任脉之交会穴,又是三焦之气所生之处。考虑到脾虚证是慢性病,故治疗要做到标本兼顾,表里同治,先天与后天同补,以达到培肾固本、调脾胃、补肝肾、调气血等作用。腹四关由左右滑肉门及外陵四个穴位组成,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经气能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可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梁门为胃经之穴,天枢为胃经募穴,大横内应横行结肠,诸穴均善治肠腑病证。配合运用足三里、三阴交,可振奋脾阳,利湿化浊与引气归元合用兼有通腑之效。肥胖症与脾经有很大关系,肥胖患者大部分的脂肪都堆积在腹部,在其腹部循行的经络上选取一定的穴位直接刺激胃肠实为治本之法。

4 典型病例

患者XX,女,32岁,2012年10月就诊,诉产后3年,平日活动量较少,食量增多,经常熬夜,导致体重增加明显,较产前体重增加30余斤。曾到医院就诊,诊断为“单纯性肥胖”,予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等健康指导,由于未能持久坚持,减肥效果欠满意。平素体健,否认其他疾病病史。查体:身高156cm,体重69kg,BMI28.3kg/m2。腹围100cm,肥胖体型,心肺腹未有明显异常。舌淡嫩有齿痕,苔白滑,脉细滑。西医诊断:单纯性肥胖。中医诊断:肥胖,结合症状及舌脉,辨证属痰湿困脾型。针灸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加双侧天枢、大横,辅以丰隆、阳陵泉、足三里。施术时轻而缓,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留针30min。隔日针刺1次,一疗程针刺10次,共20天。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并嘱咐患者少进食高热量食物,适量的增加运动量,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三个疗程后,患者体重63.5公斤,腹围92cm,BMI 26kg/m2。嘱继续坚持体育锻炼及注意平日饮食,改正不良生活习惯。随访半年体重未有明显反弹。

5 讨论

针灸具有的双向调节作用和经络-腧穴的全身整合作用,可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說明肥胖的发病,脾是基础。因此,加强脾胃的功能,使脾得健运,水湿痰饮得以运化转输代谢,是肥胖的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腹针疗法,一方面可以调节脾胃功能,通过抑制食欲,而减少进食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排泄胃肠内容物,清理宿便,从而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最终达到减肥的目的[6]。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腹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且经济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铁云,周志强.腹针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机制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44-245.

[2]徐振华,符文彬,薄智云.从经络学说角度探讨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6):59-60.

[3]童娟,姚红,陈健雄,等.腹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06,31(3):176-178.

[4]陈红,陈小刚,朱志强,等.三组不同经典穴组对腹针治疗脾虚证作用影响的比较[J].四川中医,2013,(2):118-120.

[5]马小丽.单纯性肥胖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探讨[J].北京中医,2005,24(2):125-126.

[6]王丽平.薄氏腹针疗法临床体会[J].中国针灸,2004,24(3):201-203.

[7]黄玲玲,王升旭.从神阙布气说论腹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优势[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31-131.

(收稿日期: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