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
有幸在2011年12月现场聆听了贾志敏老师的两节课,感悟颇深。但凡听过贾志敏老师讲课的人,无不为其精湛的教学技能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在贾老师的课堂上你看不到华丽的装饰,一切那么自然、亲切、和谐,给人以“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之感!整个课堂教学环环相扣、丝丝入扣,如行云流水,然又滴水不漏。让人不由得去聆听,完全被带入到其精神领域里,那么悄然的就随着他的思想去了,你完全被牵动、被吸引,无暇顾及其他,以至于听完贾老师的课以后,我只在开始记录了简单的几个字。
然而,带给我最大震撼的、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的不是这些,而是从贾老师身上所折射出的那种磅礴大气的名师风范!在贾老师的这堂课上,我注意到这样三个细节:一是,在贾老师板书的时候,粉笔折了掉在了地上,贾老师习惯性地弯腰捡起,放在手心里,随后放在了讲台的粉笔盒中,贾老师在讲这节课的时候已是72岁高龄;二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贾老师总会亲自擦掉黑板上所书写的板书,为下一节做课教师免去麻烦;三是,在互动交流时,每有老师向贾老师行礼以示尊敬时,贾老师也都会起身还之以礼。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真知,身教于无言,感人于无形。其精神之怡然,其修养之清高,让人油然而生崇敬之心!可谓学高!技高!德更高!
先贤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现在我们都在大张旗鼓地讲师德、讲修养,高谈阔论,却往往忽略了身体力行,说的多,做的少,或者只说不做,空喊口号,不能以身作则,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曾子杀彘,身先垂范。身为教师,我们诸多地要求学生这样,要求学生那样,却甚少要求自己。我们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书写整洁,可是,你是否审视过,自己的板书是那么杂乱无章?我们天天要求学生保持教室里面的卫生,不要乱扔纸屑,可是,你是否看到,自己的办公室里面一片狼藉?我们要求学生在升国旗的时候要保持肃静,行注目礼,可是你是否知道,自己正在随意走动,或者跟同事唠着家长里短……记得孙敬修老爷爷说过,孩子们的眼睛是摄像机,孩子们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们的脑子是计算机。你的言行,时时刻刻都在对孩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上的四个字——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感染力是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映射出来的。为人师表者, 身教重于言教,行之以躬,不言而信,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真的能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践行吗?
美国教育界流行一句话:“I HEAR,I FORGET。I SEE,I KNOW。I DO,I UNDERSTAND!”大意是:“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我做了,我懂了!”同样在提醒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身教犹如绵绵细雨,润物无声,恰似此处无声胜有声,在儿童的心中栽下一颗良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么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意义。”记得去年学校做课间操,学生总是比较散漫。后来学校倡议每位教师也跟着学生出操,锻炼体质,意外收获是,学生做操的质量和秩序,明显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老百姓也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喊”,更要去“干”。教育别人,无外乎语言和行动,也就是言和行,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应当令学生信服,教师的行动应当令学生佩服。只有将言和行真正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由贾老师弯腰捡起粉笔头,我也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位老师,他上课的时候,对于那些溜号的学生,总是手指轻弹,一个粉笔头就准确地落到那名同学的脑袋上。或许这位老师的用意是提醒这位同学认真听讲,可是他并不知道,课间的时候,我们这群小娃娃都开始用粉笔头练习弹指神通,以至于教室的地面上、课桌上都留下一道道难看的白色疤痕。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时至今日,贾志敏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脑海中依旧清晰如初,时时提醒我要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鞭策我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和行为表现,来教育和感染学生,使之健康成长。为师者不但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要具有这种做人的威望和人格魅力,才能令学生所敬佩,才能更好地彰显师“范”的力量。
(作者单位:拜泉县育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