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探析

2015-05-30 20:21张家栋
参花(上) 2015年5期
关键词:唱法原生态表现形式

张家栋

随着民族声乐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时代赋予其新的内容,民歌在演唱技法上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趋向完美以及丰富。

一、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

技术的发展和新式传播媒体的诞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趋向于从网络媒体、数字媒体中获取信息,这也就使得国际与国际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紧密,音乐的无国界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明显。但是这也是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坚持中国特色,又要有选择性地选取国外先进的声乐技术,在世界乐坛中占有一席之地。

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不可逆的趋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声乐文化作为文化当中的一个分支,其也是世界共享的一份财富。尤其是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文化来说,其也肩负起了多元化的责任。此外,在世界文化的交流碰撞以及融合过程中,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融合、变异以及发展。壮大我国的民族声乐文化,将中华民族的瑰宝放之于世界各个角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元文化发展的道路,已经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

二、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具体表现

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自21世纪后获得了蓬勃发展,众多的民族声乐教学者、演唱者以及研究者在民族声乐多元化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具体表现如下:

(一)演唱多元化

首先,原有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在听觉上的享受,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新的音乐表现形式,来满足日益时尚的生活和精神的寄托。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也从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表现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民通”唱法的流行。其唱法的特点就是介于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之间,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满足现代人对时尚的追求。其次,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体现了现代音乐表现形式下的中西合璧。在我国当前的音乐院校教学中,美声教学与民族教学之间互不融通,彼此分离。在其培养方式与培养目标上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因而,其教学效果呈现的是单一性和标准化的教学效果。而美声与民族声乐的融合打破了两种唱法的界限,将两种不同的音乐形式融合在一起,为音乐表现形式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后,“原生态”唱法的出现。原生态唱法指的是“原生态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在生活实践中,在苦闷时,在欢乐中一种随意性原始本能的情感表达”。

原生态唱法的出现,符合了大众对传统民族文化追求的心理。此外,原生态唱法中科学的唱法与原生态的唱法集合,无形中增加了歌唱者的声音的感染力,从而更能够适应演唱的需求,为观众提供不一样的听觉盛宴。

(二)作品多元化

作品多元化主要集中体现在音乐的创作以及音乐配器的增多上。首先,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文化也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变革,也对文化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民族声乐创作也在此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如随着西部大开发创作的音乐作品《西部放歌》《西部情歌》《我从新疆来》等音乐作品,突出了西部地域特色和时代风格。此外,作曲家在对民族歌曲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受到来自于通俗音乐与大众审美方面的影响,从而是使作曲家更深入地创作出贴近人们生活的音乐作品,如《越来越好》《好日子》《母亲》等极具生活气息的作品,给予百姓生活的视角,展现了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以及风貌。

其次,在音乐配器上,作曲家将民族音乐元素与时尚元素结合,并以满足听众的需求为目标,从而不断地选用一些音乐配器,以便能够创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音乐。如在保持传统声乐的民族性上,适当地添加一些时尚元素,使得民族声乐更具时尚感。以陈思思的《情哥哥去南方》为例,其保持了歌曲的民族性,但又增加了一些粗犷的男声通俗对唱和轰鸣的火车汽笛声,为听众营造了一个贴切的生活场景,从而让歌曲演唱更具生活魅力。

三、结语

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文化、音乐文化的发展都是适应自然规律而发展的,但是不管其演唱风格的发展还是声乐作品的创作,其变化发展都会呈现一定的发展规律。因此,在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其基础上进行引导,从而让民族声乐朝着健康的、积极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唱法原生态表现形式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原生态静宁苹果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