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聚落考古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2015-05-30 20:21房方方
参花(上) 2015年5期
关键词:考古学考古方法

房方方

自上世纪提出并发展聚落考古研究以来,聚落考古成为考古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其研究的势头在国内外都是方兴未艾。而对于聚落考古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在目前考古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短暂时期内无法解决。学术界关于聚落考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理论、方法、实践运用以及取得的成果方面,而对于聚落考古的研究历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及其未来展望等方面情况关注较少。以下就上述问题展开简单的讨论与分析。

一、聚落考古的研究历史

聚落考古以聚落为单位进行考古学研究,旨在探讨聚落社会的结构、相互之间的关系、时空变异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考古学方法,聚落考古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进展,聚落考古研究已渐渐深入。

(一)聚落考古的定义与内容

考古研究的对象具体的可以分很多种,有的是以器物或是器物群为研究的单位,有的以房屋、窖穴、墓葬为单位进行研究,而聚落考古具体来说就是以居住遗址、城址、作坊群址、墓地等遗存进行全面的考察,来探讨它们的布局、结构、形态以及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不同时间、有无谱系关系的遗存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一些考古的、自然的、社会的等多方面的结论。因聚落考古最后得出的结论和成果是直接的、多方面的,对考古研究的作用和影响比较大。因而,人们从研究的各个角度,给了它各种含义。特里格尔说,聚落考古是“用考古的材料对社会关系的研究”。张光直说:“聚落考古是在社会关系的框架之内来做考古资料的研究。”美国学者威利给了比较全面的定义:“人类将他们自己在他们所居住的地面上处理起来的方式……这些聚落也反映自然环境,建造者所实用的技术水平以及这个文化所保持的各种社会交接与控制的制度。”由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聚落考古是一种考古方法和手段,是与考古学研究分不开的,它揭示的是聚落中人们共同构建的社会整体的历史形态。

具体说来,对于聚落考古的内容,学者们也给出了不同的表述和见解。严文明《聚落考古与史前研究》、张忠培《聚落考古初论》、俞伟超《考古学新理解论纲》等文章皆谈到了聚落考古应该包含的内容,不管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不管怎样表述,其中的核心内容是一样的。从三位大家的著作内容来看,聚落考古包含了以下内涵:单个独立的聚落结构特征;区域范围内聚落群的历史形态;聚落历史形态的演变特点。其内容不仅限于微观的单一的聚落社会形态,还涉及聚落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区域宏观方面的整体布局特征等方面内容。它充分运用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个案研究与群体研究相结合的历史研究方法,试图从单个的聚落研究中获取聚落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为构成区域聚落群体、共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聚落考古不仅引进了人类学、地层学、社会学、环境学等方面的内容,也把聚落单位中所包含的内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以便更深入地探讨聚落社会组织结构特征,揭示历史真相。因而,聚落考古是一个由个别揭示一般,并进行有机整合的考古研究方法。综上,也可以看出,聚落考古提供的信息量比较大,对考古工作者自身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聚落考古在考古研究中处于较高的研究层面。

(二)聚落考古的研究初起

聚落考古的兴起和发展,是和考古学的发展和转变密切相关的。在传统考古学阶段,研究内容主要在新材料,试图以新材料来揭示历史文化的真相。在传统阶段后期,考古学者们相继提出了考古学不仅要研究有形的还要研究无形的,既要研究客观存在的物,又要研究已经消逝的人,更要研究物和人共同组成的社会。苏联的一些学者对当时考古学中存在的一些偏见提出了批评:“提倡把考古发现的所有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把年代学和功能联系起来,把不同的人工物及特征研究联系起来。”由此,聚落考古顺势而出。

美国聚落考古学的开拓者威利的《秘鲁维鲁河谷史前的聚落形态》,被认为是聚落考古的奠基之作。而苏联与乌克兰组成的考古队在考察特里波列文化的过程中,便将这种新的考古学方法应用于实践。这就奠定了聚落考古研究的基础。而后的陆续开展考古学工作中,聚落考古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聚落考古的实际运行

在我们了解了聚落考古,明白了聚落考古的重要性之后,在实际考古工作过程中如何进行聚落考古呢,或者什么条件下进行聚落考古,在聚落考古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或者难于解决呢?下面来具体讨论:

首先,我们要划定聚落考古的研究对象,就是所研究的聚落范围,确定目标后再考虑其他方面。聚落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不是单独为一国成一色的,它们都是由多个遗址和相关的各种建筑相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其本身就存在一些特定的规划布局,在考察过程中,要把握其基本的格局而不苛求其局部的不同变化,这样以便确定哪些属于聚落,哪些是聚落的组成部分。还要确定哪些聚落或者聚落群之间是同时的,即聚落的共时性,并制作图表并分析,把握整个聚落的情况。系统地整理一些单个记录的遗迹,如房子、作坊等。深入研究,把它们纳入整个系统之中。其次,在明确范围并整理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聚落单位在时间和空间上加以联系,时间上,是指聚落形态的延承关系,是否稳定发展,没有中断;空间上就是聚落形态之间的关联性,聚落的布局形态是怎样的。在注意这两方面后,分析比较单一的聚落遗迹在不同时期的状态是否一致,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差别在哪里,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是要经过分析思考得来的。同时,空间上的布局也可以看出在一种社会制度之下人们之间的联系是否密切,生态环境怎样影响整个聚落的布局的,同时也要考虑是否血缘关系、婚姻制度、某类人的社会地位等人类学和社会学因素也是其空间分布状态的原因之一。最后,是将所发现的聚落资料和分析资料与现有的包括其他学科的研究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研究过程中,所能分析出的关于聚落的相关信息,可以和相关的历史资料相互印证,同时也应注意,要分析民族之间本质特征,不能因为相似就对号入座。在研究古代聚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时,也要注意分析历史地理资料所记载的相关内容,科学的严谨的探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古代人怎样适应生态环境生存的,对于我们这个生态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加突出的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次完善的聚落考古研究过程,其中必然包含聚落共时性的确定与研究。而这一问题也是在聚落研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目前的学术水平而言,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于地层学和类型学两种传统的方法,而且这种借助也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也就是结合聚落遗存本身的特点,加以分析,以求发展和创新。再者就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聚落遗存的层次性,科学而大胆地把握时间聚落的时间尺度。每个聚落都有其独特之处,总有些小的新发现会体现在聚落考古的研究上,在以后的聚落考古研究中,相信会有所突破。确定聚落共时性的具体方法这里就不细讲了。

二、聚落考古在中国

聚落考古在国内考古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的发展,带动了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新变革。我们看到了今天聚落考古研究的成就,关注了聚落考古的方法、技能、理论、实践运用,不能忽视聚落考古的发展历程,不能忽视考古学演变的历史。

(一)聚落考古在中国的引进

中国聚落考古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其正式开展的标志性事件是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此时的聚落考古随着国内考古理论、方法的不成熟而停滞不前,考古界的视野还没有达到,到80年代才真正兴起。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系统地介绍了聚落考古及其在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由此中国考古学界才真正认识聚落考古学。

80年代中期以后,“聚落考古”在中国考古文献中的“提名”次数越来越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先是翻译和介绍国外聚落考古概况,或是翻译外国从事聚落考古的个案研究;接着则是在中国已有的考古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聚落考古的研究。严文明先后发表文章:《仰韶房屋和聚落形态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的考察》《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姜寨早期的村落布局》等,对聚落考古在中国考古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做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最后则是在田野考古中进行聚落考古的实践。这主要是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大面积揭露发掘、大范围的区域考古调查,并从聚落之间的关系了解它的功能、分布格局、人口规模、社会关系及其经济发展状况等。如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内蒙古敖汉兴隆洼遗址、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山东日照两城地区考古等都是聚落考古的代表。国内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聚落考古始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1954-1957年,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兴邦先生带队在半坡遗址发掘5次,学习国外利用分层积的方法、板块状的开方式,揭示历史真相,出版《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把史前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展现在世人面前。

对于半坡遗址的发掘,是否是聚落考古学方法的真正运用呢?这个问题学界还存在许多的争议,但是就此次发掘的成果而言,发掘注意到了聚落考古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个别遗迹、单独聚落与聚落群的结构布局、聚落之间的相互关系、聚落整体与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还有人类学方面的知识也应用其中,并于文献中首次使用“聚落考古”一词,由此说明此次发掘已经初步具备聚落考古的一般内容与特征。但是考古工作者仅注重成果的挖掘和此次考古目的实现,而忽视了从考古学发展研究角度,从聚落考古的实践经验着手,没有以此次发掘为基点,为下次更好的聚落考古做些经验总结和学术评估。因而,后来一段时期的聚落考古研究发展不是很快。

(二)聚落考古在中国的发展

在引进外国聚落考古理论之后,很快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的关注,先是理论的认识研究,接着便是对聚落考古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和实践。这一时期内主要是从理论过渡到技术,并在多次国内外联合考察的实践过程中,基本上完成了聚落考古与国内现有资料的结合印证,并且很快发展起来,成为国内考古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论。

聚落考古的三种形式,即大面积的揭露、广泛的区域调查及多学科结合的区域调查方法。在发展之初,这三方面很难结合运用甚至单独的实践活动也不多。三者结合的运用,是在90年代以后进行的,且大多和外国考古调查机构合作。区域调查与全面揭露及多学科结合的聚落考古操作形式,以“七星河流域聚落考古计划”为代表。此计划可以称的上是“聚落考古学”,是聚落考古学在中国的一次发展与运用。

在国家重大课题和一系列项目中,如“七星河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聚落考古的技术改进和实践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期间,“聚落形态所反映的社会结构”被列为九个课题之一,同时聚落考古已被普遍认为是文明研究的关键点,“聚落形态研究是开展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国内也组织了各种聚落考古的专题会议,在总结经验,分析成果的过程中,发展了聚落考古,使其成为国内考古研究的重要方法。

(三)聚落考古在中国的未来

首先我们得承认,聚落考古在国内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和突破,成为考古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虽然聚落考古仍是为传统的考古目标服务,但它毕竟打破了绝对倾向的学术研究理念和单一的学科环境,为考古学的研究开拓了视野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我们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厚的土壤。尽管我们也知道,聚落考古的引进是我们在需要学科积累和转型前提下发生的,在考古研究中,亟需新的元素渗入,使其有新的动力更快前进。可以说是客观条件促成它的发展,因而,聚落考古在中国的发展,开始发展不是很快,或者说是不易发展。而国家的项目和课题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聚落考古的发展,它也为广大学者所熟知,甚至运用。

综合来看,聚落考古初为技术的需要和应用,或者是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所需的研究和理论也倾向于更多的、更精细的研究计算以及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考古学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影响。但是聚落考古学促成了考古学研究理论的更加多元化倾向,“考古学是在历史学、地理学的框架内研究,资料的实质却是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的框架内。”同时,还扩大了传统的研究视角,聚落考古不仅研究“物”同时更加注重对“聚落”的研究,注重人的行为和社会组织,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关领域进行研究,所运用的方法突破考古学的传统,使我国的考古研究展开新的一页。

目前国内考古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和难以攻破的难题,但是考古是永远的历史研究领域,不能取代,不能放弃。聚落考古是新生的考古研究方法,将来还要承担考古研究更多的任务,它随着国家重大课题和项目的展开已经在国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相信,随着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掌握,聚落考古方法技术的进步和更新,在国内考古研究中的更大范围运用,聚落考古将会推动中国的考古向“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发展,而它自身也会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向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方面发展。

三、结语

聚落考古在国外已得到很大的发展,理论比较系统、完善,方法和技术也渐趋成熟。我国考古研究在完成理论方法、技术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相交流之后,在田野考古研究过程中运用聚落考古学的方法揭露文化形态、历史面貌,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在国内考古学者中引起热论,最后主张利用聚落考古来实现我国考古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在进行了多次的考古发掘和理论探讨之后,我国的聚落考古研究在技术和理论层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之后的国家项目课题真正推动了聚落考古的大步发展。

虽然聚落考古关注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自身的多元化理论已经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在国外已经重视很久之后才引进聚落考古的,其发展在很长时间的发展之后也未达到完全独立在考古研究中的新的考古目标,传统的考古目标仍是研究主要的方面。现今看来,在未来考古研究的发展时期内,聚落考古在推动国内考古研究的革新方面,仍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B.G.Trigger.Settlement Archaeology—its Goals and Promise[J].American A ntiquity,1967(32):151.

[2]张光直.考古专题六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3]G.R.Willey.Prehistoric Settlement Patterns in the Viru Valley,Peru[M]. Bulletin 155.Bureau of American Ethnolog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1953.

[4]杨建华.外国考古学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30-35.

[5]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

[6]王巍.聚落形态研究与中华文明探源[J].文物,2006(65).

[7]曹兵武.中国考古学的反思与前瞻[J].文物季刊,1996(72).

猜你喜欢
考古学考古方法
“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