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游侠气

2015-05-30 10:48张雪
西江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湘西沈从文

【摘要】:游侠历来是我国历史上的特殊人群,曾对社会的政治、文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司马迁为“儒墨皆摒弃不载”的布衣之侠树碑立传;在六朝时,游侠诗成为一个重要的题材门类,如曹植的游侠诗脍炙人口;游侠形象在唐宋诗歌、明清小说中也频频出现。由此可见,游侠在我国古代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一个时代的游侠观足以影响当世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然而在偏远的湘西的一方小小石头城——凤凰城里,似乎也可以望见游侠的影子。

【关键词】:游侠者精神 沈从文 湘西 军营环境 沈氏家族

自古楚人尚武,而湘西自古多侠气。从边城走向世界的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对湘西游侠精神甚为推崇,认为“游侠者精神的浸润,产生过去,且将形成未来。”[1]那么,沈从文所推崇的游侠者精神究竟是什么呢?在沈从文看来,游侠者精神应该是“做君子,不做小人”的直爽之气;“勇鸷剽悍,好客喜弄,如太史公传记中人……豁达大度,谦卑接物,为友报仇,爱义好施,且多非常孝顺。”[2]其实,沈从文所推崇的游侠者精神是一种古典的武士道精神,是一股流淌在现代军人骨子里的血液里的正气。他能把湘西人的游侠精神写的如此惟妙惟肖都源于沈自己本身也是极具游侠气的。“这位年轻的作家总以为自己来自苗家,他对好勇斗狠的苗族文化一项引以为自豪。”[3]因此,他对苗民的各种气质赋予道义上的意义。其游侠豁达大度,谦卑接物,乐善好施的游侠精神在他笔下暴露无遗。“至于我那地方的大人,用单刀扁担在大街上决斗本不算回事……本地军人互相砍杀虽不出奇,但行刺暗算却不作兴。”[4]当然,沈从文先生在他的侠气佚事中也注入了个人浪漫主义情绪,同时也把历史的宗教情绪结为一体。在其作品中总可以见到宗教祭祀的影子里有侠气。

笔者认为沈从文先生具有侠气与其成长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其家族因素又为其侠气的形成提供了一道屏障。

湘西自古多侠气的渲染下,湘西的现代军人也具备了游侠者精神,三楚子弟兵在沈眼中就是现代游侠者。“三楚子弟兵的游侠气概,这个地方的屯丁、子弟兵制度,所以保留的特别多,在宗教仪式,这个地方有很多特别之处。”[5]不可否认,湘西的游侠者精神在过去就有浓厚的底蕴,而且对在现代军人中的传承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老兵滕四叔“强调个人技巧纯熟,教师弟子相互尊重,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尚武精神。”湘西的士兵们“即使犯罪被杀头,也要面不改色,临刑颈脖硬朗,这样大家都说他懂规矩,真难得。”[6]这就是沈所生活的军营环境。他十四岁就进了军营。军营里的侠气、豪爽,乐义好施、为人光明磊落、不搞暗算之类的勾当的环境对沈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沈从文的军营经历对他一生都仍然留下强烈影响,他随时充满忠诚、怀旧的感情。”当然,这对他的从文生涯也是极具影响的。一方面为他创作一系列乡土作品的提供了第一手的素材;另一方面,他自己也置身其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像游侠一样的军士。这使得他在后来在胡也频遇害后,为救助丁玲而奋不顾生,冒着生命危险把丁玲送回到她常德的家乡。游侠气在他身上表现的惟妙惟肖。也正是湘西侠气环境使得他从小就爱和人较量,常常扮演侠士去跟别村孩子抢占看戏的地盘儿,并且,他常常扮演“头儿”的角色。他十几岁就进了军营,里面的杀人砍头之类的事早已不新鲜,而且还学会了泅水、打枪,并在军事训练中表现还不赖。因此,逐渐的,他也就具备了侠士所具有的胆色与本领。

这是他所处的特定环境造就了他,同时沈的家族因素又驱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游侠气的文人。

沈的祖父就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将军,他们家也是在那个时候才兴旺起来的。他的祖父在太平军造反的时候英勇骁战,统帅当地人组成筸军,并逐渐升为将军,从而是沈氏家族一跃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他的祖父领导着田兴恕等沈从文所崇拜的侠士,同太平军勇敢的作战,最后负伤回家了。沈在谈到其祖父时就颇为得意,“他祖父沈宏富原来靠卖马草为生,他和田兴恕、刘士奇、张文德等其他三位筸军将领升到地方都督时,四个朋友的年纪不过20左右。”[7]由此,他(沈宏富)“留下的一份光荣和一份产业,是沈家后人在当地居于优越地位”[8]。他的父亲也是军人,从小就立志从军学武,打算挣到一份将军基业。他的兄弟沈岳筌更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不仅如此,沈的母亲也早年同她做军官的哥哥黄镜铭一起在军营生活。这样,一方面,沈才有机会到私塾去学习,才有军队的关系,有认得的人,领着他在军营里找一份差事,去接触军营的忠诚与肝胆。另一方面,其父亲的未完成的宏志和家族的将军基业使得他也有从事軍营的打算。他曾想做苗军守备官下苗乡去,也想做徐良、黄天霸等英雄豪侠人物,以劫富济贫。甚至沈最为崇拜的侠士田兴恕,与沈氏家族也有姻亲关系,后来做了民国总理的熊希龄也沈氏家族有着万千牵连。这全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而且都是侠士之家,后来发生在身边的辛亥革命,田应全就是革命派。故而深受其家族的影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曾经读《胡也频》和《记丁玲》两文后,一股侠气迸出,足以感受这位来自偏远湘西的,曾在部队死人堆里爬过的文人,身上依然有难得的侠气,不觉让人欣慰。毕竟现代侠义之士、侠气之人少了,“游侠者精神虽未绝,但所有方式已大有变化,在那万山环绕的小小石头城中,田兴恕的姓名已逐渐为人所忘却,少年子弟中从图书杂志上知道‘飞将军‘小黑炭‘美人鱼等人的事业,却不知道田兴恕是谁。”[9]而沈则不一样,在他的身上仍然可以看到少有的豪侠之气。想必湘西游侠者精神也是他精神的寄托,也不难看出,这是他所具有的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关怀社会、关怀人生的积极心态。在沈的文字之中足可见出端倪。对待时局,“他设想的方案是学问—学术事业追求的价值运用在那个政府之上。”“他不同意国民党或共产党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最后变成了和平主义者。”[10]一种儒家的积极遇世情怀跃然纸上。

中国的文人向来推崇为情为义而奋不顾身的传统,他们创作的无论是小说,还是杂剧,无不彰显着这一主题。而乡土作家沈从文虽然没有能做成将军,没有成为叱咤一方的霸主,而文人内心深处的正义、忠诚、敢于拼搏的情怀仍然存于心底。他在剽悍勇武、不畏强暴的,甚至略带苗家原始野性的军营里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他敬佩那些勇武的兵士、羡慕和尊重那些不退缩的游侠精神者,他也以家乡人的奋勇和正义引以为自豪。从沈的身上足可以见出一个文人的“做男子汉必不可少的决断”的能力,丝毫没有怯懦和市侩之气。当然,他笔下的游侠者精神,无时无刻不浸透在他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

这就是笔者认识的沈从文,一个性格温和,又甘于寂寞,又极具游侠之气的湘西乡土浪漫主义文人。

注释:

[1][4]沈从文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张逸,楚辞章句

[3][6][7][8][10]金介甫[M],符家钦译,沈从文传,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年版

[5][9]沈从文全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简介:张雪(1993-),女,湖北恩施人,长江大学2012级文案策划本科生。

猜你喜欢
湘西沈从文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神秘的湘西菜农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