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大战 土豪金主“计谋得逞”?

2015-05-30 10:48宗禾
畅谈 2015年5期
关键词:口令支付宝微信

宗禾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白领小王拖着疲惫的身体上班,因为春节抢红包太累!小王盘点了下春节抢红包的“战果”:

微信红包抢了1957元,发出1715元,净赚242元;QQ红包抢了1101元,发出512元,净赚589元;支付宝钱包红包抢了904元,发出去50元,净赚854元;微博红包,基本没抢……忙一个春节,累计收发的红包数量达774个,如果按春节前后10天计算,一天收发的红包超过70个,最后赚了1600多元!

小王是比较典型的“重度”红包用户,是2014年微信红包兴起时的“尝鲜者”,但今年春节他的感受不太一样:简直是一场混战!小王不知道的是,在他认为的“混战”背后,更多的是商业尝试和逻辑。

当你紧握手机“摇一摇”抢红包时,目不转睛的不止是你自己。千里之外,还有一批“数据控”盯着电视屏幕,监测着红包发放的实时数据。

数十亿红包,如何扛住数千亿量级的数据洪流?这背后是微信与支付宝红包大战的硬实力比拼。

微信红包团队的年夜饭

时间拨回到除夕夜“总决赛”,当晚22时30分,微信“摇一摇”抢红包迎来最为紧张的时刻:在广州TIT创意园3号楼和腾大17楼,微信后台运营团队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一边看著春晚实况,一边监控后台数据:央视春晚送红包互动中,微信摇一摇总次数72亿次,峰值8.1亿次/分钟,送出微信红包1.2亿个,服务器扛住了。

红包大战结束后,微信红包团队庆功宴刚刚开始,对他们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团队也开始总结:数十亿红包,难在何处?

总结下来:一是快——如何保证用户快速摇到红包?二是准——如何保证摇到的红包能成功拆开?三是稳——如何保证拆开的红包能分享出去?特别是当大量用户在同一时间摇红包,瞬间产生每秒千万级的请求,这个量级的请求如果不加以疏导处理直接到达后台,必定导致后端服务过载甚至崩溃。

在这场抢红包大战背后,腾讯内部有近20个部门团队做支撑,3个多月前已开始为“抢红包”做准备,今年元旦一过,他们就进入了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在去年11月初策划春节红包活动时,腾讯曾预估今年的红包量将达到去年的50~100倍,这对于腾讯的设备和系统性能都是不小的考验。其中,技术团队参与到产品优化中,熟悉业务流程,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演化系统架构设计,从用户登录开始,到包红包、发红包、抢红包、拆红包,每一个环节进行加固和优化,避免数据库因为频繁访问而宕机。同时也将红包生态链上下游的合作企业拉通,寻求银行、运营商、服务器设备商的支持。

腾讯介绍,开发过后的压力测试环节基本安排在凌晨1点到早上7点之间,那时用户量少,影响较小。发现问题,白天就开发解决,晚上继续压测,基本上是歇人不歇机器,轮番上阵。

微信团队披露,除夕20点到大年初一零点48分,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110亿次,除夕22点34分,摇红包互动达到峰值。

对比去年除夕,今年微信红包进一步“走红”,2014年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达到482万人次,领取到的红包总计约2000万个。事实上微信红包在今年2月10日的单日收发总量就已超过去年除夕峰值的10倍。

在微信红包和QQ红包的背后,是支撑两大产品的腾讯财付通支付平台。从除夕当天截至春晚结束,财付通支撑微信红包和手Q红包10余亿笔交易,高峰时期交易达4.5万笔/秒。

“红包大战”尚未散尽硝烟,腾讯已经收获了开年红包。2月23日,节后首秀腾讯股价大涨近3.8%,总市值相对于上一交易日收盘时,增逾450亿港元至约1.263万亿港元。24日,腾讯股价继续上涨0.22%至135.1港元。

口令新玩法

与微信红包秉承“简单的快乐”的原则不同,马云的首个支付宝中文口令红包,是一张马云与贝克汉姆的合照,以及一道问答题:你觉得外星人应该长得像谁?

答案“我”字就是马云红包的口令。网友只要在支付宝钱包首页输入“我”字,就能领到马云发的红包。

2998万网民共输入了近1亿个答案,其中输入正确答案的人数接近1500万,99.9999万个红包在2分36秒内被一抢而空。

口令红包以“口令+图片”的形式,玩出了新花样。一些线下商户认为,这类红包将开辟一个新的营销方式。

支付宝在2月12日上线了品牌商家红包平台,免费对企业用户开放,支持品牌商户自助发放口令红包。“口令+图片”的创新,将红包这一扩散性极强的载体与品牌广告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支付宝的口令有可能成为与二维码一样的新入口。如果口令与线下的商户进行结合,口令会是更加简单直观的方式。比如,用户进入一家咖啡厅,输入商家设定的口令,就可以领取相应的消费红包或优惠券,这将能激发出更多的玩法。

业内人士分析,与朋友圈广告相比,支付宝的口令可以在不同社交平台进行品牌展示,直接触达用户,用户在领取红包时,要输入品牌自定义的口令(如品牌Slogan等),能加强广告的效果与印象。此外,支付宝品牌红包后台免费向品牌开放,这对品牌商而言是一个自助的广告营销平台。

除了玩法翻新的口令红包,支付宝红包游戏参与人数也非常惊人。

据支付宝官方披露的数据,仅除夕夜的245时内(从2月18日除夕凌晨1点到2月19日凌晨1点),就有6.8亿人次参与了支付宝的红包游戏,除夕夜支付宝红包的收发总量就超过2.4亿个,一个晚上的总金额达到40亿元。除夕晚上20点的峰值,支付宝钱包首页被点击的次数达到8.832亿次/分钟。

最后谁赢了?

节后,各红包平台纷纷发布数据:虽然支付宝红包搅局还算成功,但是从红包总量来看,还是难以撼动微信红包的霸主地位。

动辄上亿、数十亿的数据,看上去惊心动魄。但在这些热闹的数据背后,有一个关键的数据各家都三缄其口:绑卡率,即用户将银行卡与账户绑定的比率,对于一个移动支付平台而言,惟有绑卡后,才能实现多样的支付行为。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春节红包抢得欢,但很多人并不会因此绑卡,从而转化为相关平台的移动支付用户。比如小王,他在QQ红包余额有500多元,但并不打算绑卡提现,而是选择手机话费充值直接消费掉。

绑卡与否,决定了移动支付用户的价值大小。不绑卡,只能算是“伪用户”——对于争夺移动支付入口的微信、支付宝等等而言,这样的用户,显然价值极低。

可是绑卡,对于移动支付平台而言,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用户之后在平台上不断进行支付消费。具体到这次红包大战,则是如何让用户在抢到红包后,不是简单地取现回到银行卡,而是消费掉,这个出口在哪里,同样关键。这要求各平台必须两条腿走路,抢用户的同时抢场景。

目前在支付宝钱包、微信以及QQ中,都植入了大量消费场景:比如手机充值、吃喝玩乐、电影票、彩票、机票、水电气……等等。但要让用户真正买单,春节红包,只是“引蛇(用户)出洞”的诱饵,通过交易属性、社交属性等博得用户的欢心。

分析人士认为,获取绑卡用户是获取移动支付份额的第一步,但总体而言,绑卡门槛较高,且不少用户心存安全隐忧。而通过消费场景,触发用户高频消费和支付习惯,这可能是促成移动支付转化的催化剂之一。红包,可能是撬动那个场景的杠杆之一。

不过,杠杆的力度能有多大,仍是疑问。比如山东的一个海边城市,属于三四线城市,春晚当天有一用户通过微信摇一摇抢到了8元滴滴红包,但他从来没有用过滴滴打车,也并不打算使用类似服务。

猜你喜欢
口令支付宝微信
高矮胖瘦
口 令
奇客巴士支付宝旗舰店
好玩的“反口令”游戏
微信
SNMP服务弱口令安全漏洞防范
我的支付宝
微信
微信
支付宝这样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