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
度过了最紧张危险的时刻,事后再看这起发生在高雄监狱的挟持人质暴动事件,确实更像是一场各方参演、媒体直播的“犯罪真人秀”。
“瞠目结舌!挟持人质的受刑人,打电话出来招朋引伴也就罢了,居然还可以联系媒体、刊登声明,然后‘矫正署长当他们的发言人。但这都不够吓人,被挟持的典狱长,竟可接受电视台连线专访……我的天!所以你们在教这个社会什么?”
高雄监狱劫持案落幕后,“立委”段宜康在脸书发文,直言看不懂这出“闹剧”。台湾导演陈玉勋也说,“台湾编剧实在太难写荒谬剧了,每天发生的新闻都比用力编出来的还荒谬还夸张许多,观众就别再挑剔我们的剧本不合情理了,现实事件更不合情理!”
度过了最紧张危险的时刻,事后再看这起发生在高雄监狱的挟持人质暴动事件,确实更像是一场各方参演、媒体直播的“犯罪真人秀”。
从越狱到劫持人质
气氛压抑的缝纫工厂里,许多服刑人一周五天,在这里默默劳动。这是他们必须接受的“矫正”,无论“大哥”还是“小弟”,都得踩缝纫机,但是领到的薪水却极其微薄。也许是在这种日复一日,单调而辛苦的缝纫生涯里,郑立德的内心开始积攒起了怨愤。如果要追踪高雄监狱劫持案的端倪,缝纫工厂或许是一切的起点。
与郑立德同样心存怨愤的另外5名重刑犯,也很快被他延揽至麾下,开始谋划一桩“大事情”。黑道“堂主”出身的郑立德胆大心细,他像电影《监狱风云》里演的那样,不动声色地藏起一把原本应按程序报废的剪刀。
以无心算有心,郑立德的“越狱”计划一开始无比顺利,但很快,他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高雄监狱的安全门。恐怕是在瞬息之间,郑立德就迅速改变了原定计划,越狱演变成了劫持。从40分钟攻进枪械库取得强大火力的过程可以看出,郑立德不仅悍勇,更机变过人。就像台湾网友评价的那样,虽然作奸犯科咎由自取,但在劫持案件中,郑立德的表现堪称其“大哥”生涯的“巅峰之作”。
“犯罪真人秀”
郑立德的“本事”远不止劫持人质这么简单。当原本的“越狱”计划失败,不得不以挟持人质的方式与警方隔墙对峙时,郑立德在看似没有突破口的情势下,立刻发现了另一个“良机”。在高雄监狱典狱长自愿成为人质之后,郑立德立刻向台湾某平面媒体打了第一通电话,提出三项诉求。从这里,郑立德就开始主导整个事件的话语权,让一起箭在弦上的劫持案件,变成了一场现场直播的“犯罪真人秀”。
从2月11日17点36分开始,郑立德在8个小时里先后4次与台湾媒体连线。习惯于见到猛料就扑上去的台湾媒体,也几乎变成了与劫持犯直接交涉的另一方,高雄警方反而被晾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而被胁迫、面临生命安危的人质,竟然在劫持犯的暴力威胁与协调人安排之下,与电视台进行起了现场连线,这简直是比黑帮电影还要夸张的情节!这也成为台湾社会“娱乐至死”倾向的最经典写照。
论调动现场能力,郑立德堪称高手。台湾社会的舆论走向,也在郑立德与媒体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越发倒向一边。暴力越狱、抢夺枪械、挟持人质……这些性质严重的刑事犯罪,都在郑立德及其同伙的“监狱正义”诉求声里,迅速被“边缘化”。
台湾歌手谢和弦发在脸书上的几句质疑,成为了台湾舆论的“代表作”:“好人为什么会活到变成坏人;坏人为什么会坏到变成犯人;犯人为什么会狠到变成恶人;恶人为什么会想要变成死人?”
嫌犯与人质拥抱后自杀
夸张激烈的开始,戛然而止的收场。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高雄监狱劫持案,所有人大概都会这样表达。在14小时的对峙中,外界设想过很多可能的落幕,但少有人料到,6名劫持犯会在不伤害人质的情况下,突然饮弹自尽。不过细想起来,这样的解决或许也是最适合郑立德的“大哥style”。正如前文所说,从生到死,他都是个“狠角色”。
事实上,郑立德在14个小时的劫持过程中,所受到的“礼遇”也令许多人瞠目结舌。与劫匪谈判,原本是警方的工作。可是,出现在高雄监狱的,并非台湾警方的谈判专家,而是两位郑立德的“友人”。其中的“白狼”张安乐,更是郑立德亲自致电媒体点名的人选。事到最后,郑立德甚至说,只要张安乐带两瓶高粱酒,进去喝两杯,喝完就释放人质。与其说这是在谈判,倒不如说更像是“大哥”们“乔事情”的架势。难怪有网友吐槽说,这是竹联帮在办尾牙吗?
警方最终没有放张安乐进入劝郑立德,郑立德最终也没有向人质下手,挣个鱼死网破。他与其他5名同伴,选择在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刻举枪自尽。
典狱长陈世志事后受访透露,6名嫌犯期间各自讲述人生故事,和他话家常,其中除了拿枪抵着他头的靳姓嫌犯之外,其余5人自杀前,都曾和他拥抱、握手诀别,而且“握手时,我手热的,他们手都冰的”。
按他描述,郑立德等人将送进来的啤酒及高粱酒各两瓶喝光,彼此还祝“一路好走”。然后魏良颖、黄显胜、黄子晏及靳竹生就先分别持手枪开枪自杀,郑立德、秦义明持枪帮同伙补枪,随后也开枪自尽。
在这种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典狱长的“大无畏”,6名嫌犯的“盜亦有道”跃然纸上,台媒似乎已沉迷于某种“英雄主义”情结中。这起恶性犯罪的是非黑白,早已被忘到脑后。